疫情面前,所有人都是受害者。
但并不是每个受害者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这几天,跟多位返回农村老家过年的亲友同事聊天,也大概的了解了当地农村面对疫情时候的一些举措,发现,农村,尤其是山东地区的部分农村,仍然未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甚至有部分地方的人认为是城里人的事情。
另外,医疗条件差也严重影响了对疫情的控制。
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最大的战场已经不是武汉,而是人口占比更大,医疗条件薄弱的农村。
如今的武汉,已经封城,全国各地也在抽调医护人员前往支援,各种渠道、不同需求的支援也在汇集到武汉。这个时候的武汉,虽然是起源,但资源的集中和倾斜会给身在武汉的人带来更靠谱的方案。
但在农村,这个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广大农村的医疗条件仍然是跟不上疫情的,在疫情扩展中,是最薄弱的环节。
疫情之后,农村虽然也积极部署并展开了防疫工作,但是,在防疫经验上他们并没有经历多太多的演习,甚至多数乡镇、县的负责人,也没能有针对性参与过相关的演习,尚不具备规模性的实战经验。
当大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后,或许携带的病毒很容易在大家的串门访友中扩散开来。一旦出现疫情相关状况,因基层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差,治疗水平有限,很可能将症状当作普通的发烧、感冒处理,并引发二次、三次传染。又因基础防疫能力不足、卫生防治能力差、基础设施差、陈旧,机构体系不完善等问题的存在,很难在第一时间控制住疫情,容易引发疫情扩散、爆发。
有一位潍坊的朋友说,村几乎没有人戴口罩,他们一家三口戴口罩出门甚至被同村的人指指点点。即便是自己的父母也对他们带口罩有点“看不惯”。
另一位枣庄的朋友说,村里虽然有一些人戴口罩,但走街串巷仍然不少。而且,问题在于他们用的口罩就是普通的防尘口罩,不具备防疫能力。
所以,在这次战斗中,广大农村在“封村”、“严查武汉驻留史”人员的同时,医疗资源必须适当的向农村倾斜。除了拉横幅外,更应该组织力量去宣传,将农村老一辈人防疫意识差的问题改变一下。而我们广大返乡青年,也应该做好家里、邻居的防疫教育。
复制别人的!感觉说的不错!封一座城,护一国人。 生而在世,有三“不笑”: 不笑天灾,不笑人祸,不笑疾病。 立地为人,有“三不黑”: 育人之师,救人之医,护国之军。 致敬英雄!天佑中华!武汉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