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火烧得越旺越好!"这句台词是不是勾起了你的回忆?没错,这就是40多年前风靡一时的口头禅,出自现代京剧《龙江颂》中的"反派专业户"黄国忠之口。
1972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上海京剧院演出的现代京剧电影《龙江颂》搬上大银幕。谢铁骊执导的这部作品,可以说是一部让观众记忆深刻的经典之作。
李炳淑饰演的龙江大队支部书记江水英、李元华饰演的团支部书记阿莲、马名群饰演的大队长李志田,还有周云敏饰演的第四生产队队长阿坚伯,每个角色都栩栩如生。
但要说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得是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刘异龙饰演的反面角色黄国忠。
黄国忠这个角色,可不是一般的"坏人"。他是隐藏在人民群众中的阶级敌人,为了破坏渡江抗旱,可以说是煞费苦心。
你看他,得知大坝急需柴草,立马让砖窑提前烧火,就是想把柴草都烧光;还假惺惺地以拯救龙江的良田和房子为借口,怂恿大队长李志田破坏大坝。
要不是江水英耐心帮助李志田转变思想,这个更名换姓、解放前就劣迹斑斑的坏分子还真不容易被揪出来。
说起来,黄国忠这个角色在《龙江颂》中可是关键人物,没有他设下的重重障碍,就不会有主角们同心协力抗旱的感人故事。
从他藏身后山到龙江村,整整隐藏了十几年,那句"憋得我实在喘不过气来"的台词,不知道让多少观众记住了这个反面教材。
刘异龙在塑造这个角色时,可以说是把"坏"演到了极致,却又不失艺术感染力。他把黄国忠的阴险狡诈和虚伪面目,通过细腻的表演完美地展现出来。
这个角色虽然戏份不算最多,但在剧情发展的起承转合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堪称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棋子。
就是这样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反派角色,不仅让《龙江颂》这部作品更显张力,也为刘异龙日后在艺术道路上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时至今日,提起《龙江颂》,很多观众第一个想到的可能就是那句"把火烧得越旺越好",以及刘异龙饰演的黄国忠那个让人恨得牙痒痒的反派形象。
这一段表演经历,也成为了刘异龙艺术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他后来在昆剧舞台上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说起刘异龙,大家脑海里可能第一反应还停留在《龙江颂》里那个让人恨得牙痒痒的黄国忠。但其实,这位艺术家的表演天地远不止于此,他在昆剧舞台上的成就更是让人惊叹。
在大银幕上,除了《龙江颂》,刘异龙还参演了《墙头马上》《八仙过海》《长生殿·弹词》《太白醉写》等多部作品。
每一次亮相,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但要说他最闪耀的舞台,还得是昆剧表演。
提起刘异龙的昆剧表演,简直就是一场绝妙的艺术盛宴。《下山》《借茶》《活捉》《芦林》《挑帘裁衣》《十五贯》《蝴蝶梦》,这些都是他的代表作。
还有《牡丹亭》《济公三戏花太岁》《枯井案》《一捧雪》等,每一部都被他演绎得精彩纷呈。这些作品里,刘异龙时而诙谐幽默,时而深沉内敛,把丑角演绎得出神入化。
在艺术圈里,刘异龙被尊称为"江南名丑"、"昆坛清丑"。这可不是浪得虚名,他的表演有着鲜明的特点:唱念俱佳,文武兼备。
最难得的是,他能把丑角演得谑而不俗,有趣却不油腻。无论是嬉笑怒骂,还是醉态百出,都能恰到好处地融入角色。
刘异龙年轻时可是"大咖配角专业户",为梅兰芳、俞振飞、言慧珠等多位京昆名家配戏。这些经历不仅让他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更是让他的艺术造诣不断提升。
在与这些艺术大师的合作中,他悟到了很多表演的精髓。
要说刘异龙最让人佩服的,就是他对角色的精准把握。演反派,他能让你恨得牙痒痒;演丑角,他又能让你笑中带思。
这种表演张力,让他在昆剧舞台上独树一帜。
从《龙江颂》中的反派黄国忠,到昆剧舞台上的各色丑角,刘异龙用自己的艺术天赋和执着追求,在戏曲艺术的天地里开辟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这位老艺术家用几十年的坚持,诠释了什么叫"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对传统昆剧不太熟悉,但只要看过刘异龙的表演,就一定能感受到传统艺术的魅力。他不仅是一个优秀的表演艺术家,更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一位杰出传承者。
从银幕到舞台,从配角到主演,刘异龙用自己的艺术人生,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昆曲赞歌。
说到刘异龙的艺术人生,就不得不提他的求学岁月。1940年3月,刘异龙出生在湖北武汉一个普通职员家庭,原本可能过着平凡的生活,但命运却给了他一个追逐戏剧梦想的机会。
13岁那年,年少的刘异龙考进了上海戏曲学校第一届昆剧演员班。要知道,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他的同班同学中,可都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戏曲名家,比如杨春霞、齐淑芳、华文漪、计镇华等人。
这些名字,现在说起来都是昆剧界的"重量级"人物。
然而,生活总是充满戏剧性。就在刘异龙15岁时,突如其来的变故打乱了这个少年的生活 - 他的父亲因病去世了。
母亲带着他和三个妹妹,生活一下子变得艰难起来。
但这个打击并没有击垮年少的刘异龙,反而让他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戏机会。在学校期间,他可是下了一番苦功夫。
先是跟着华传浩、王传淞、周传沧等名师学习小生、武生、花脸、老生、老旦,最后专攻丑行。这些不同角色的学习经历,为他日后在舞台上的多面化表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校期间最让他难忘的,莫过于和昆曲大师俞振飞、梅派京剧艺术家言慧珠合演昆剧《墙头马上》的经历。有一张老照片特别珍贵,是俞振飞和学生们的合影:后排左起站着的就有刘异龙、张铭荣、计镇华等人,前排坐着的除了俞振飞老师,还有朱晓瑜、史洁华、张静娴、段秋霞等同学。
这段艰苦却充满希望的求学岁月,塑造了刘异龙坚韧不拔的性格,也为他日后在艺术道路上的成就奠定了基础。从一个怀揣戏剧梦想的少年,到后来成为"江南名丑",这期间的点点滴滴,都在见证着一位艺术家的成长历程。
1961年7月,对刘异龙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年,他从上海戏校毕业了。怀揣着对戏曲的热爱,他被分配到了上海戏曲学校京昆实验剧团。
要知道,这个剧团后来可是改名成了上海青年京昆剧团,在戏曲界可是响当当的存在。
但人生总是充满变数。1971年,京昆实验剧团解散了。刘异龙也因此调入了上海京剧团。
正是在这个时期,他接到了《龙江颂》的演出任务。说起来,这段经历还真是给他的艺术生涯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要说最关键的转折点,那得是1978年。这一年,上海昆剧团新成立,刘异龙成为了剧团的丑角演员。从此,他在昆剧舞台上开启了崭新的艺术篇章。
在这些不同的舞台上,刘异龙都留下了令人难忘的表演。他像一个百变的艺术家,在不同的剧种中游刃有余。从京剧到昆曲,从配角到主演,每一次转变都让他的艺术造诣更上一层楼。
这些年来,刘异龙在昆剧舞台上的代表作可不少。《下山》里的机智,《借茶》中的风趣,《活捉》中的生动,《芦林》里的传神,每一个角色都被他演绎得入木三分。
还有《挑帘裁衣》《十五贯》《蝴蝶梦》等作品,都成了他艺术生涯中的经典之作。
从1961年到1978年,这十七年间的每一次转变,都像是为刘异龙量身打造的机遇。他用自己的努力和天赋,在每个岗位上都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特别是进入上海昆剧团后,他更是把自己对丑角表演的理解发挥到了极致。
这样的转折人生,或许正是造就了今天"江南名丑"的重要原因。每一次改变,都让刘异龙的艺术视野更加开阔,表演技巧更加纯熟。
从京剧到昆曲,他不是简单的转换,而是把不同剧种的精髓都融会贯通,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
时光飞逝,当年在《龙江颂》中扮演黄国忠的刘异龙,如今已是82岁高龄的老艺术家了。但岁月似乎特别眷顾这位昆曲名家,他依然面色红润,思维敏捷,最让人惊叹的是说起戏来依然中气十足。
2024年8月,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在长沙、武汉等地巡演新版《义侠记》。这次演出可不简单,刘异龙和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黄小午、王维艰一起担任艺术指导。
看着国家一级演员吕佳领衔主演的精彩演出,老艺术家的眼中满是欣慰。
现在的刘异龙,虽然不常登台演出了,但对昆剧的热爱和执着一点都没减少。他常说:"要多演出,无论是演传统戏还是新编的戏,要让更多人接触昆剧,了解昆剧。
"特别是对年轻人的昆剧教育,他格外上心,总说:"要到大学里向年轻的孩子推广。
从13岁考入上海戏曲学校的少年,到今天德高望重的昆曲艺术家,刘异龙的艺术人生走过了漫长的岁月。和他同窗的杨春霞等人,如今也都成了戏曲界的翘楚。
这些年来,他们这批老艺术家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传承和发展付出了毕生心血。
看着刘异龙现在还在为昆剧的推广奔波操劳,不禁让人感慨:这就是一个真正艺术家的担当。他不只是在为自己热爱的艺术形式鼓与呼,更是在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从《龙江颂》中的反派黄国忠,到"江南名丑"的美誉,再到现在默默耕耘的艺术指导,刘异龙用自己的人生诠释了什么是艺术家的坚守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