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战神科诺夫尼岑:硬刚达武和缪拉,拿破仑都啃不下的硬骨头!

浅谈百科 2025-01-30 18:54:50

彼得·彼得罗维奇·科诺夫尼岑是俄罗斯帝国时期的一位军事领导人,于1764年9月28日出生在俄罗斯帝国诺夫哥罗德省普斯科夫的一个地主家庭里。

一、早期服役生涯

小时候的科诺夫尼岑在圣彼得堡省格多夫区基亚罗沃的家族庄园度过了童年和青年时期。

1770年,他加入了炮兵和工程绅士军团,接受系统的军事教育。

1774年9月27日,他担任谢苗诺夫斯基近卫团的一名火卫,在家里接受继续接受教育和成长。

1785年1月1日,科诺夫尼岑开始在谢苗诺夫斯基近卫团服役,担任中尉,由此开启其漫长的军事生涯。

之后,其相继参与了1788年—1790年的俄瑞战争、1791年的俄土战争(也就是1787年—1792年的第六次俄土战争),并由此逐步晋升为中校军衔。

1791年8月27日,科诺夫尼岑并被任命为波将金的副官,原本准备继续参加俄土战争。

然而,由于两国已经早就在1791年8月11日在雅西(罗马尼亚的一座城市)签订了预备和平条约,战争已经实质性停止了。

故而,科诺夫尼岑没有时间参加敌对行动,也自然得不到任何军功。但他并非一无所获,至少在雅西,他第一次见到了名将库图佐夫。

1792年2月12日,科诺夫尼岑进一步晋升为上校,并于6月1日被任命为斯塔里奥斯科尔火枪兵团团长,参加了1792年和1794年的波兰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科诺夫尼岑发挥出色,在海尔姆战役中,率领火枪兵团以方阵阵型击退了波兰骑兵的进攻,随后对波兰步兵发起反击。

科诺夫尼岑亲自率领火枪兵团中的第二营,同敌人进行一番短暂的肉搏战,成功杀退了波兰步兵旅。

战后,科诺夫尼岑因功被授予四级圣乔治勋章。

1797年9月17日,科诺夫尼岑进一步晋升为少将,并相继担任了基辅掷弹兵团团长、乌格利茨基火枪团团长。

1798年11月2日,他突然被解雇,并在他的基亚罗沃庄园隐居了八年。

在此期间,他投入了大量时间进行自学,主要学习了很多军事科学方面的内容。

1806年,随着俄罗斯和普鲁士对抗拿破仑的战争爆发,科诺夫尼岑抵达圣彼得堡,并于12月经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批准,被选为圣彼得堡省地方自治局民兵团长。

随后,他参与新部队的组建和派遣到战区的军事行动,并荣获一级圣安妮勋章。

接着,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授予他3000英亩的土地,并表示希望他再次服兵役。

1807年11月25日,科诺夫尼岑再次服役并被任命为皇帝陛下的近侍。

接着,又被任命为布克斯霍维登伯爵(1808年俄瑞战争的总司令)的上将。

科诺夫尼岑的主要任务,包括为军队提供一切必要的物质资源,他相当于一个主管后勤的将军。

然而,即便如此,科诺夫尼岑也没有错过亲自参加敌对行动的机会。

由于积极参与攻克斯瓦特霍姆和斯韦堡等战役,科诺夫尼岑很快又晋升为中将军衔。

之后,他又指挥了一场海战,成功击退了12艘瑞典炮艇的进攻。

1809年4月24日,科诺夫尼岑被任命为切尔尼戈夫火枪兵团团长兼第3步兵师师长。

当时,拿破仑在欧洲大陆叱咤风云,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臣服于他,只有孤悬大陆之外的英国,依旧同拿破仑作对。

在考虑到英国是反法同盟的主要力量,且隔着海峡,难以直接军事征服的情况下,拿破仑便实行了针对英国的大陆封锁政策。

企图通过切断英国与欧洲大陆的贸易关系,来摧毁其经济,迫使其求和。

俄罗斯也参与了这个大陆封锁政策,在这导致其舰队行动受到严重限制的政策中。故而,科诺夫尼岑的师团,只能守卫在波罗的海沿岸。

该师是巴克莱·德·托利(拿破仑入侵俄罗斯期间,焦土战术的提出者)的第1西部集团军的一部分,位于维尔纳地区。

科诺夫尼岑在这段时间,并没有闲着,而是积极对其进行军事训练。使得该师团在1812年的军事检阅中表现出色、名列前茅。

二、在拿破仑侵俄时期的表现

1812年卫国战争开始后,科诺夫尼岑的第 3 步兵师隶属于图奇科夫将军的军团,又进一步隶属于巴克莱·德·托利的第 1 西方集团军。

7月14日,该师在奥斯特罗夫尼与法军进行了第一次战斗。成功阻挡了敌人的进攻,确保了军队主力的撤退。

8月5日,科诺夫尼岑率军守卫了斯摩棱斯克的马拉霍夫门,并不幸负伤。但即便如此,他依旧坚持作战。

在斯摩棱斯克,第3步兵师的士兵们将斯摩棱斯克圣母像带到了莫斯科,并在博罗季诺战役当天将其带到了俄罗斯军队面前。

8月7日,科诺夫尼岑在瓦卢蒂纳戈拉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

8月17日起,他负责统领联军后卫;他麾下的军队多达三万人。

他每天都参加与穆拉特(也叫作缪拉,是拿破仑麾下军中三杰之一)骑兵军的小规模冲突。

8月19日,科诺夫尼岑在加扎茨克附近与敌军三个军团进行了13个小时的战斗,并于8月23日在格里德涅沃村附近进行了10个小时的战斗,击退了达武(拿破仑时期唯一未尝败绩的元帅)和穆拉特的进攻。

博罗季诺战役当天,科诺夫尼岑的师在旧斯摩棱斯克公路上占据了防御阵地,但当拿破仑的进攻主要方向显露出来——针对俄军左翼时,该师被匆忙派去援助巴格拉季昂(俄罗斯第2西方集团军的总司令)。

上午10点,到达巴格拉季昂那边后,科诺夫尼岑用刺刀将法军赶出了那里。

在这场战斗中,身为集团军总司令的巴格拉季翁身受重伤并被抬离战场后,科诺夫尼岑负责率领左翼防守。

不过,失去指挥官的第2集团军还是陷入一定程度的混乱,导致失去进攻能力。

故而,科诺夫尼岑被迫将部队撤回300-400米处,即谢苗诺夫斯基峡谷之外,他利用那里的高地组织了一支强大的部队,进行防御。

抵达指挥第2集团军的步兵将军多赫图罗夫批准了科尔尼诺夫的所有命令。

在撤退的过程中,科诺夫尼岑遭受两次脑震荡。但好在顺利完成任务,帮助俄军稳定了战线,为俄军保存了实力。

8月28日,总司令库图佐夫任命科诺夫尼岑为第3军司令(代替身负重伤的图奇科夫)。在莫斯科以西菲利村所举办的军事委员会上,面对拿破仑军队的长驱直入,在残酷的博罗季诺战役不理想的情况下,是否要在莫斯科附近再打一场大战。

还是直接选择放弃莫斯科,选择战略撤退,让寒冷的气候,先去消耗一下拿破仑军队的实力,再伺机选择反攻。

面对这么一个两难选择,科诺夫尼岑毅然选择了前者,也就是投票支持在莫斯科附近发动新的战斗。

然而,由于总司令库图佐夫坚持后者,认为这只是为了拯救军队,让军队保持战斗充分准备状态的必要措施。

只要保存好了军队,方才有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所以,最终俄罗斯军队还是选择撤离了莫斯科。

和大多数其他将军一样,科诺夫尼岑带着痛苦接受了总司令的决定。

科诺夫尼岑后来表示,总司令库图佐夫要求撤离莫斯科的决定,让他感到毛骨悚然。

9月4日,库图佐夫任命科诺夫尼岑为俄军总参谋部值班将军。

这样的一个职位,虽然很重要,但需要处理大量的文书工作,这让科诺夫尼岑感到很不满意。

他还是喜欢那种指挥军队,去前线战斗,直面子弹和炮火的职位。

不过,科诺夫尼岑虽然心中有所抱怨,但还是肩负起这个重担。

当时俄罗斯军队在撤离莫斯科之后,虽然避免了人员伤亡,但导致士气下降严重。军队内部变得十分混乱和分散。

为了将来能够更好地反击拿破仑军队,科诺夫尼岑以最大的热情,惊人的效率,整肃军纪,帮助俄罗斯重建了一支多达20万的精锐之师。

日后,俄军之所以能够打得拿破仑抱头鼠窜,科诺夫尼岑在其中,是做出了很多隐形的贡献的。

不仅如此,科诺夫尼岑还负责增援部队的接收和分配、训练和准备工作。

期间,即便生病了,发了高烧,他依旧选择亲自率领军队,参与了塔鲁蒂诺战役,并获得了胜利。

这次难得的胜利增强了俄军的士气。接着,俄罗斯军队便开始发起大反攻。

话说回来,科诺夫尼岑凭借着其这段时间出色的军事活动被授予镶有钻石的“勇敢”金剑、二级圣弗拉基米尔勋章、二级圣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勋章、二级圣乔治勋章和副将军军衔。

三、出国旅行、担任战争部长和死亡

1813年1月,科诺夫尼岑被任命为掷弹兵军司令,该军被认为是俄罗斯军队中仅次于近卫军的第二大军。

该军团参加的第一场战役是吕岑战役。这场战斗是科诺夫尼岑带兵直接上战场的最后一次战斗。

1813年4月20日,科诺夫尼岑在骑马绕行一个阵地时,“左腿膝盖以下一颗子弹,上骨受损”,受了重伤。

事实证明,伤口有生命危险。

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在战场上,并于 4 月 20 日晚在莱贝斯特的一间公寓里探望了受伤的科诺夫尼岑。

9月回到军队,科诺夫尼岑被分配到亚历山大一世手下,执行他的指示。由于参加莱比锡战役,他获得了一级圣弗拉基米尔勋章。

1814年至1815年,科诺夫尼岑执行皇帝的光荣任务,陪伴米哈伊尔(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弟弟)和尼古拉大公(后来的沙皇尼古拉一世)出国,担任他们的军事导师和家庭导师。

1815年12月12日,科诺夫尼岑被任命为战争部长,并被介绍给国务院、部长委员会和参议院。

根据科诺夫尼岑担任部长第一年的工作成果,他的官方名单中出现了这样的条目:

1817年1月1日,由于他在军事部管理中的辛劳和出色的照顾,以及在刻意节省军事经济开支方面所下的审慎命令,他被授予镶有钻石的圣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勋章。

1817年12月12日,科诺夫尼岑晋升为上将,获得步兵上将军衔。

1819年5月6日,科诺夫尼岑被迫向亚历山大一世请假接受治疗。

战时巨大的体力消耗和受伤,尤其是在卢岑的受伤,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同年12月12日,科诺夫尼岑被晋升为伯爵。

1822年8月28日,科诺夫尼岑在彼得霍夫附近的乡村别墅去世。

第一批政府官员出席了在立宪民主党教堂举行的葬礼。

他的前学生尼古拉·帕夫洛维奇大公参与了棺材的搬运,然后将棺材送往科诺夫尼岑家族庄园 ——基亚罗沃庄园,科诺夫尼岑埋葬于此。

1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