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习惯使孩子终身受益

返本归真 2022-02-18 21:54:11

习惯,就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例如人们长期养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工作习惯等。常言道:“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能自然地促进他们的生长发育,自然地获得知识、发展智力。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提高效率,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孩子今后事业成功的首要条件。

13岁进人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大学生周峰,认为自己成功的秘诀就是从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周峰识汉字和记忆英语单词时,都是每天10个,即使走亲访友时也从不间断。就这样,一年下来,便记住了3000?多个汉字和3000多个英语单词。这是他量化的学习习惯。

周峰该学习的时候就一心一意学习,该玩的时候就轻轻松松地玩。他自觉性极强,从不需要别人提醒,更不需要别人强制。

周峰听英语广播学英语,一到点?便准时打开收音机,这是他定时的学习习惯。他学习时总是全神贯注,思想从不开小差,即使略有走神,也会立即做出调整。这是他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

俗话说:“五岁成习,六十亦然”。在上学之初就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关系到孩子一生能否取得学业成就的大事。

不良习惯积累越多越不利于好习惯的建立,因为任何习惯都是比较牢固的,要想改变它,必须做出巨大的努力,花费很大的气力。例如,有的孩子形成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坏习惯,即使在老师的教诲下有了改正的决心,也会好了几天后又再犯。犯了又改,改了又犯,这需要长期的意志锻炼,有时是非常痛苦的。所以,很多父母认为孩子还只是刚上小学,年龄还小,可以放纵一些,等到了高年级再来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这种想法和做法是不正确的。

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许多父母的做法不正确,会使孩子在认识问题和思维方式上形成学习上的障碍,从而导致不良的学习习惯。

也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高。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只重视孩子智力方面的发展,给孩子提过高的要求,不考虑其接受和承受能力,强迫孩子学很多东西。这样就使孩子整天处在“高压”的状态下,而引发厌烦情绪,最终很可能失去追求知识的兴趣。

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要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父母必须让孩子从点滴小事做起。例如,今日事今日毕,按时交作业,父母要抓住不放,持之以恒,一抓到底。经过长期训练,孩子便会养成好习惯。值得一提的是,在培养孩子习惯时,切忌要求过多,全面开花。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一事无成。父母循环往复地提要求,没有一个要求落实到实处,倒有可能使孩子养成不良习惯。所以,在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循序渐进,抓一项成一项,日积月累,逐步帮助孩子养成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严格训练,反复强化。有位名人说,“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既然学习,就要认真、严格地学习。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严格训练、反复强化的结果。

当然,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需要用毅力、耐力才能逐渐养成。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要下决心,锻炼恒心,磨练意志。同时父母要言传身教,用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去影响、教育孩子。

0 阅读: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