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皇帝”笑傲宫廷:京剧名丑刘赶三的戏台风云

荔枝聊过去 2025-02-22 18:05:02

在清朝的宫廷里,权谋与威严无时无刻不在上演,但也正是在这些严肃的时刻,常常会有一个人轻松地抛出一颗“炸弹”,让满朝文武哑口无言。而这个人,正是京城里赫赫有名的“名丑”——刘赶三。

那是一个普通的午后,慈禧太后正安坐在戏台前,手中捧着一杯热茶,神色有些许的恍惚。台上的戏子们正热火朝天地表演着,锣鼓声与唱腔交织,气氛热烈得令人心潮澎湃。可突然,一个“假皇帝”的丑角大摇大摆地走上了台,做出一副无所畏惧的模样,坐在了那把象征着无上权力的龙椅上——甚至翘起了二郎腿,嘴里还哼着小曲儿。

台下的百官们顿时瞪大了眼睛,心里不禁捏了把冷汗:这戏子也敢这么放肆,竟敢在太后面前如此调皮捣蛋!所有人都准备好看一场“审判”,甚至有人已经在心里为这名丑角准备好刑具。

这丑角不是别人,正是京城里的“名丑”刘赶三。这个人可不简单,身怀一身才艺,口才一流,在京城风头一时无两。无论是扮演丑角,还是调侃当朝权臣,刘赶三总是能凭着一张“利嘴”和敢说敢做的性格,在宫廷里闯出一番名堂。

他不仅擅长戏曲,性格更是古怪得让人瞠目结舌。一天可以换三次衣服,吃的却是最粗糙的窝头;不唱戏的时候,他总是牵着一头小毛驴在街上晃悠,专门去挑衅那些达官贵人的马车。有时车主气得跳下来骂他,刘赶三则笑嘻嘻地自报家门:“小的,刘赶三也!”这些贵族即使气得满脸通红,最后也只能悻悻地走开,毕竟谁也不想和这个“刺头”作对。

刘赶三最出名的事之一,是有一次给慈禧演《探亲相骂》,竟然把小毛驴也牵上了台。这头小驴子居然非常配合,踩着锣鼓点儿,绕着舞台跑了一圈,把慈禧笑得合不拢嘴。慈禧高兴得不行,赏了刘赶三一笔丰厚的赏金,还给小毛驴赏了四两银子。这一举动,不仅让刘赶三的名声更响了,也让他变得越来越大胆。

有一回,刘赶三在台上演《思志诚》时,戏中他扮演的青楼老鸨一上场便冲着楼上坐着的三位王爷喊道:“五儿、六儿、七儿,下来接客呀!”这三位王爷恰好是惇亲王、恭亲王和醇亲王,排名正好是五、六、七。全场观众哄堂大笑,恭亲王听了还拍手称好,醇亲王虽然心中不快,但也没有表现出来,惇亲王却最为生气,立刻下令抓人。

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当随从们冲向后台时,刘赶三早已不见踪影。这个人就像个鬼魅,一旦心情不好,随时就能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只是刘赶三狂放不羁的日常之一。在同治初年,宫中传言因花柳病去世的同治皇帝,而刘赶三在演《南庙请医》时借机讽刺道:“东华门我是不去的,那门里头有个阔哥儿,新近害了病,找我去治。结果一记药下去,人就没了。”这话传到慈禧耳朵里,虽然心中不悦,但慈禧依然没有惩罚他。她觉得,宫里那么寂寞,刘赶三这种敢说敢做的角色,反而给生活增添了几分趣味。

可是,刘赶三并不领情,反而越发放肆。每次宫中看戏时,慈禧总是端坐在正中,而光绪皇帝却只能站在一旁,像个随从。这让刘赶三心中不满,终于有一次,他在台上唱《十八扯》时,突然指着光绪皇帝说道:“别看我是假皇帝,还能有个座儿,真皇帝天天站着,可比我还可怜!”这番话一出,百官们都怒火中烧,心想:这个丑角简直活腻了!

而光绪皇帝听了后,也深感心酸,内心的怨恨进一步加深。慈禧则面色红白交替,心里既羞又气,但最终,她还是点了点头,对李莲英说道:“他说得有理,赏!”

从此,刘赶三在百姓中拥有了“英勇敢谏”的名声,而光绪也开始坐在慈禧身边,一同观看戏剧。

风头强劲的刘赶三并未因此安稳太久——他的一番话,终于惹怒了李鸿章。

李鸿章因甲午战争的失败,成为众矢之的,而刘赶三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他在演戏时故意讽刺李鸿章,结果当场被李鸿章的家丁暴打,最终因伤重死去。刘赶三的死,虽带着几分悲壮,却也让百姓感叹:这位敢说真话的“刺头”再也不在了。

这就是刘赶三,一个敢于挑战权威、捧着小毛驴四处“碰瓷”的传奇人物,他的离去,也让宫廷少了一个敢言的幽默与风趣。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