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企遭遇国内砍单240亿颗芯片,美媒:抱着“电子垃圾哭泣”吧!
在万物互联加速启动的时代背景下,对于芯片的需求也上升到了全新的量级,根据初步统计目前全球芯片产业的规模,已经达到了4万亿的规模,而且这个还在不断攀升当中。
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耗市场,每年消耗了超过60%的芯片,这也是在相关限制之下,美企着急恢复合作的原因,能够保留着中国市场份额,就意味着竞争力还没下滑的离谱。
而在整个过程中,高通可谓是最惨的一家美企,在还没参与断供华为之前,是全球最大的移动芯片厂商,并且有超过70%的营收来自中国市场,如今在国际信誉受损之后,一切都开始变了。
联发科借助这个机会,大举进驻中国市场,在中低端领域已然没有了高通的位置,而在高端芯片上,同样也展现出了不俗的竞争力,在国内手机厂商不独家采用高通芯片之后,联发科成为了最大的赢家,目前这股风气也蔓延到了欧洲市场。
即便美企多次公开抱怨损失惨重,但老美依然坚持以自我为中心,不断升级着相关限制,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在过去的四个月时间,中国市场已经减少了240亿颗芯片的进口,相当于日均两亿颗。
遭遇砍单之后的处境
老美作为芯片出口大国,限制了自身的进出口渠道,损失最惨重的自然是那些从事芯片贸易的美企,而事情的严重后果,也早已超乎了现象,更为严重的连锁反应也将到来。
在芯片被限制出口之后,美芯片企业手中的库存庞大,有的库存甚至超过了七个月,也正因为如此,包括高通在内的美芯片厂,一改此前高傲的态度,请求中企可以帮忙清理“库存”。
然而事与愿违,中企早已对美芯片厂商不报以信任,反其道而行,在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就少进口了240颗芯片,作为芯片消耗大国尚且如此,美企想要寻找可替代的市场,几乎是不可能了。
而老美着急就着急在,芯片是非常特殊的产品,基本上属于一年一变的状态,更新迭代的周期也非常的短,特别是先进的芯片,一旦库存超过六个月,在市场上也没有存在的实际价值。
而且先进的芯片是花高价代工而来的,积压在库存的时间越长,其市场价值也会逐步地降低,而老美出口给我们的基本都是中低端芯片,库存时间长了,自然就成为了垃圾般的存在。
美媒多次劝阻无果之后,在面对如今这样的情况,更是直接表态:“接下来就抱着电子垃圾哭泣吧!”
不断砍单进口芯片的原因是
根据数据统计,在上半年国内完成了1700亿颗芯片的制造,接近日均10亿颗的产量,相比于同期增速至少达到了20%以上,在中低端芯片领域已经实现了一定的自主研发。
而这个数据能够很直观地表现出,为何国内能够砍单240亿颗进口芯片,在中低端芯片领域尚且如此,高端芯片就更不用说了,目前欧洲市场也开始了砍单计划,并把订单转移给了联发科等等亚洲厂商。
联发科的物美价廉,对上了热衷于“割韭菜”的芯片厂商,最终谁能够胜出,想必已经是在意料之中了,而关于这一点,张忠谋很早之前就给出了忠告,只是老美不愿意承认罢了。
张忠谋表态:“台积电耗费多年的研发成果,不可能单纯只通过金钱就能够谋不,美重塑半导体产业的计划终将失败!”
台积电赴美建厂前承诺的520亿美元补贴,至今一分钱都还没有到账,而关于这方面本土的芯片厂商英特尔,也直言没有补贴,就不会在美本土建设代工厂。
就连本土的芯片厂商,都尚且知道美半导体领域的处境,更不用说海外先进的芯片厂商了,在迫于压力之下,英特尔总算获取到了首批的补贴款,但高昂的人工成本,在正式投产之后能否实现盈利也是未知数。
对于芯片规则的调整,最终损失最大的肯定是美企,在无法制造出顶尖的芯片之后,老美在产业链的优势早已被弱化,非但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反而激起了世界各国自主化的决心。
本身芯片研发是重资产行业,依靠全球供应链,不仅能够将技术的价值发挥到极致,也能够促进半导体行业的全速发展,然而老美以一己之力将开放的科研环境,打回了“封闭”的原型。
而美企承担下了这个错误决定的后果,也直接拖垮了老美在芯片产业链仅存的那点优势,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但又不得不接受,美芯已经开始卖不动了,对此你们是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