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都很难
看到这个标题你是不是觉得很费解?
2020年国家为了保护长江生态系统,祭出了长达10年的禁渔令。
但没想到第二年就来了个神转折——大量鱼群在江面上欢快地跳跃,密密麻麻的堪称"鱼灾"!
这让不少人开始犯嘀咕:这禁渔真有必要吗?
说起长江生态的变迁,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巡护员周辉军可是个活字典。
这位老周同志每天雷打不动地在江边巡逻,跟鱼儿们做伴都快20年了。
你别说这哥们儿还真有两把刷子,居然跟江豚们培养出了"特殊友情"。
每天清晨只要他一吹响口哨,江豚们就会欢快地跃出水面,就像在跟老朋友打招呼似的。
这场面说出去谁信啊,简直比动物世界还神奇!
看着江面上不时跃起的鱼群,周辉军的心里五味杂陈。
这不禁让他想起了长江渔业曾经的辉煌岁月。
上世纪50年代那可真是鱼满江流的黄金时期,一年能捞上来40多万吨的鱼获。
可到了70年代这个数字就直接腰斩,只剩25万吨了。
更让人揪心的是,到2011年的时候,别说40万吨就连10万吨都够呛。
说到这儿周辉军的眼神里闪过一丝心疼。
这都是人类自己作的孽啊!
有些黑心的渔民,为了多捞鱼什么绝户网、毒药、爆炸物都用上了。
这简直就是在把长江的"鱼家军"赶尽杀绝啊!
到了2019年长江已经差点变成了"无鱼江",这可把周辉军他们这些护江人急坏了。
现在虽然鱼群回来了,但看着江面上密密麻麻的鱼群,他又开始担心起新的问题。
这鱼儿们貌似有点太疯狂了,会不会又把生态平衡给搞乱了呢?
就在周辉军为生态变化忧心忡忡的时候,农业农村部可传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农业农村部渔业局副局长衣艳荣拿着最新的数据,简直乐开了花。
这不是吹牛自打实施禁渔以来,长江里的鱼类品种愣是从32种蹭蹭涨到了37种。
这要搁在前些年,打死也不敢想啊!
四川省宜宾市三江口的巡护员唐胜容也坐不住了,赶紧补充自己的第一手观察。
"这鱼群简直了跟下饺子似的!"
以前难得一见的草鱼、鲤鱼,现在都成群结队地出来遛弯。
最让唐胜容激动的是,连珍贵的胭脂鱼都回来打卡了。
不过这高兴劲儿还没持续多久,新的烦恼就来了。
这鲤鱼也太能生了吧!
只要水温一到18度,它们就开启了疯狂的造鱼计划。
虽说鱼卵的成活率连10%都不到,但架不住数量太夸张啊!
你瞧瞧这江面密密麻麻的鱼群,跟开鱼类演唱会似的。
甚至有不少沿江居民都开始担心了:这鱼是不是太多了点?
说实话这画面还真有点吓人,好像整条长江都变成了鲤鱼的快闪现场。
这哪是什么"鱼满江"啊,简直就是"鱼挤江"!
不过这种现象真的值得担心吗?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可不是闹着玩的。
正当大家为鱼群回归欢欣鼓舞时,渔民马飚一家却愁眉不展。
这位皮肤黝黑的老渔民,望着江面长叹一声:"鱼是回来了,可我们却不能捕了。"
说起来马飚也是个有故事的人。
本来是个种地的庄稼把式,因为土地被征用才不得不转行当了渔民。
这一打渔就是20多年,他和媳妇硬是靠着这条长江把孩子养大了。
现在禁渔令一来,他们这些老渔民可就犯了难。
"年纪一大把了文化水平又不高,能干啥呢?"马飚苦笑着说。
更让他郁闷的是,因为没有正式的捕捞许可证,连政府的补助都拿不到。
这日子简直比那江里的泥鳅还难抓啊!
不过天无绝人之路。
政府也没把这些老渔民晾在一边。
有的渔民靠着政府扶持,开起了农家乐。
还有人转行去跑快递,虽然辛苦点但至少有了稳定收入。
马飚的老邻居王大叔就带头开了家小餐馆,专门做些江鲜特色菜。
这不生意倒是越做越红火,都开始考虑再开一家分店了。
听说这些事马飚的眼睛也亮了起来,开始琢磨着自己的转型之路。
看完马飚老哥的转型故事,我们回到开头那个问题:禁渔真的有必要吗?
答案不言而喻——必须有必要!
别被眼前这"鱼多得快要溢出来"的场面给迷惑了。
那些差点在长江里销声匿迹的中华鲟,还在为自己的命运发愁呢。
瞧瞧长江江豚这个可爱的"长江微笑天使",如今也只剩下可怜的1000多只。
它们的遭遇不就是最好的警示吗?
这不有专家说得好:生态系统就像一个精密的天平。
现在的"鱼灾"充其量就是天平在恢复平衡时的一个小小晃动。
就像生病吃药刚开始可能会有点副作用,但不能因为这点小症状就放弃治疗吧?
大自然自有它的调节方式。
那些看似泛滥的鱼群,自然会被食物链调控到合适的数量。
这不食草鱼和杂食鱼已经开始当起了肉食鱼的"投食员"。
用时髦的话说这叫"生态自助餐",简直不要太和谐!
所以这十年禁渔令,就让它继续执行下去吧。
毕竟这是我们还给长江母亲河的一份迟到的"生态补偿"。
相信十年后当我们再次回首,一定会为今天的决定而骄傲!
毕竟谁不希望看到一条生机勃勃、鱼翔浅底的母亲河呢?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