悖论:知名媒体称伊万不会下课,建议足协与他深入沟通

王日韩说 2025-03-28 16:00:06

3月28日,知名媒体发表了题为《伊万不会下课,将继续考察球员;足协应与他深入沟通》(下称《沟通》)的文章。阅毕之后,感觉这更像一篇自带矛盾属性的的作文。

《沟通》主要有两个观点:

首先,6月份武磊、朱辰杰、蒋光太等伤号应该痊愈,塞尔吉尼奥的状态可能更好、王上源也解禁复出,国足“有底气与印尼较量一番”;其次,国足还没有失去晋级的可能。此外,伊万及其助手本周末将深入联赛考察球员。而伊万的阶段性工作就是率队打完18强赛,现在比赛还没结束,也不是换帅的最佳时机。

其次,伊万对442菱形中场抱有“执念”。但从训练和比赛的表现不能划上等号。伊万认为已经练好了,但到了比赛时“最好也就打个5折”。文章还举了个例子:中澳赛前最后一练,助教将后卫和黄政宇叫到一块,“简单地练习了面对进攻时防守的整体移动”就完事。

中澳之战赛前训练

一名跟队20多年的记者感到非常惊讶,包括诸同仁也根本不能理解这一安排:单后腰根本顶不住对手的进攻;黄政宇18强赛前七轮出场时间非常少(注:只在主场与沙特队的比赛第87分钟替换谢文能);临阵磨枪、仓促上阵。

真是愈看愈糊涂,这两个观点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前面说的是国足“还活着”、还有潜力,再加上“任务没完成”、时机不对,因而伊万不会下课。但后一观点,给人感觉更多是伊万的训练和用人有点儿戏。作为一名率队冲击世界杯的主教练来说,这么做显然是不合格的。别说长年关注足球的资深媒体人,就是普通球迷都无法理解。莫非,不下课的原因只是“任务没完成”?

更让人无法理解的还在后头。《沟通》文末还有如此表述:虽然主教练的排兵布阵、选人用人不应受到干扰,但中国足协教练专家委员会之类的机构或者部门是否有与伊万进行沟通建议的权限?作者最后建议:足协“是时候和老帅进行一次深入的沟通了。”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根据上述的“矛盾”,足协要与伊万进行沟通。说白了,就是要他改。改什么呢?个人理解,应该是:442菱形站位是不是可以改变一下、训练的质量是不是再提高一些,等等。

说实话,看了这篇文章,真的有一种心塞得无语、并且无力的感觉。如果说,中澳之战前黄政宇真的只是简单“练习一遍”就提枪上场,我认为这简直不能说是儿戏,而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其性质是非常严重、恶劣的。

打个比方,现在临近高考了,家长发现老师从不进行月考、会考;上课也只是老师认为讲得清楚明白了,但学生全都一脸懵。直到6月初高考前几天才进行最后一次“模拟训练”,你说家长们能做到心平气和吗?家长们会“建议”学校领导与这些高三老师“进行一次深入的沟通和建议”吗?

本人倒是有一个“建议”:足协或者什么专家委员会的机构,必须迅速调查核实中澳之战前黄政宇是不是真的只是“临阵磨枪”。如果是,伊万这么做的理由到底是什么?国足的水平确实有限,但这不是谁都可以“糊弄”的理由,专家机构也好、管理部门也罢,也没有权力允许伊万以这种态度来对待工作。

而如果经过调查了解之后,证明伊万确实是在“混”,建议立即解聘。别说“任务没完成”,搞不好还要他赔偿损失,这绝对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容不得任何人开玩笑。还“深入沟通”,是小孩子过家家吗?沟通啥?有必要吗?

多说一句的是,谁敢说那几名有伤的主力届时一定都能复出?这两个月内,谁敢保证不再会有伤病出现?除了谢文能停赛,伊万敢说王上源到时候就一定能上场?如果不能,是不是还是令球迷胆战心惊的442菱形站位?如果是,又由谁来担任单后腰?

为提升可读性,此文历经加工与润色。剧情演绎,仅供娱乐,万勿信以为真,切莫对号入座。图文素材皆源自网络,若有冒犯侵权之嫌,请及时联络,我会第一时间修改或删除,谢谢!

0 阅读:24

王日韩说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