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名家关正明葬礼:不设灵堂、不要墓地,周立波下跪痛哭

热情的小狐狸 2024-12-07 04:16:29

早年的启蒙与学艺

1940年,年仅14岁的关正明踏入了上海戏剧学校,开启了他的京剧学习之路。他的首位师傅是出自“富连成”科班的关盛明,一个在京剧界有着极高声望的老生演员。

关正明在学习的过程中展现出了惊人的接受能力和戏曲天赋。在短短十个月的时间内,他的进步速度让所有师傅们都感到惊讶。他的声音清晰洪亮,台上的表情丰富而到位,极具感染力。这使得他很快就得到了登台表演的机会,参与演出了经典剧目《二进宫》。在这出戏中,他饰演的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小角色,虽然不是主角,但他准确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喝彩和同行的认可。

更为难得的是,他还被选中参加了由费穆导演的京剧电影《古中国之歌》的拍摄。这部电影是根据著名戏曲《红烈马》改编的,讲述了王宝钏和薛平贵的悲壮爱情故事。在电影中,关正明虽然年纪轻轻,却被赋予了重要的角色——青年薛平贵。

在拍摄现场,关正明几乎每一场戏都要经过费穆的亲自指导。导演对每一个细节都极为苛刻,从角色的站姿、走位到表情的细微变化都不放过。费穆经常在拍摄间隙与关正明讨论角色的心理变化和戏剧张力,尽管他是新人,费穆对他的要求丝毫不亚于对资深演员的要求。

关正明在拍摄中与其他演员的合作也极为默契,尤其是与饰演王宝钏的顾正秋的对手戏,两人在舞台上的互动充满了张力,仿佛真的将古代的悲欢离合搬到了银幕上。他们在《击掌》这一场戏中的表现尤为出色,关正明凭借其深厚的戏曲功底和对角色的深刻理解,赢得了在场所有工作人员的掌声。

戏校生涯与早期登台

在上海戏剧学校学习期间,关正明和顾正秋等人成为了全校瞩目的尖子生。他们的基本功扎实,嗓音条件出众,在排练和表演中总能迅速领会要点。

马连良、张君秋这些当时京剧界的顶尖人物,经常来到戏校为学生们授课。每次他们来授课,课堂上总是座无虚席,学生们格外兴奋,争相请教。关正明和顾正秋每次都站在显眼的位置,认真聆听,仔细观察大师们的每一个动作和细节。

在大师们的指导下,关正明和顾正秋很快被挑选出来,参与排演《骊珠梦》。这是《梅龙镇》的全本戏,情节复杂,人物关系交织,演出要求极高。

在排练过程中,马连良亲自为他们设计每一段唱腔。他对关正明的唱法格外严格,每一句台词都要一遍遍地反复练习,直到腔调完美、气口准确。马连良会在练习时突然打断他的唱段,指出某一个音调或节奏上的不足,然后示范正确的发音方式。关正明总是仔细模仿,直到达到要求。

顾正秋则在旁边专注地练习自己的部分,与关正明合作时,两人配合得默契十足。每次对戏时,顾正秋的表演总能带动整个场景的氛围,而关正明也会及时调整自己的节奏,与她保持一致。

师从前辈与各地巡演

戏校毕业后,关正明并没有止步于已有的成绩,而是选择跟随京剧界的前辈艺人李文进一步学习。在这个阶段,他专攻老生行当的技巧,特别是在用字、气口以及韵味上,向李文讨教了许多精髓。李文是一位对细节极为严苛的师傅,关正明在他手下学习了《碰碑》和《击鼓骂曹》两出经典戏码。李文经常带着关正明反复练习一段唱腔或者一个动作,直到达到了传统京剧的标准。

在练习《碰碑》时,李文特别强调戏中人物的情绪要通过声音表达出来。每次关正明唱到关键的唱词,李文都会站在一旁,指点他如何调整声音的高低、长短,以及如何在气口之间找到连贯的韵味。他示范后,总是让关正明一遍一遍地模仿。有时一个转音或顿挫的处理需要练习数十次,甚至一个上午都只练同一段唱腔。

《击鼓骂曹》这出戏中的老生角色有许多气势磅礴的台词和动作,每一个挥袖、转身都要与唱腔和念白完美结合。关正明每次练习都会穿上厚重的戏服,戴上胡子和头饰,让表演更加接近实战。

到1947年,关正明的技艺已经相当成熟,他开始与其他著名的京剧演员合作,走上了巡演的道路。他与李玉茹、杜近芳等演员在舞台上有过多次合作,每一次演出都吸引了大批观众前来捧场。他与不同演员的合作也让他的表演风格更加多样化,逐渐在京剧界打响了名号。

1950年,关正明与几位戏校的校友共同组建了红旗青年京剧团,这标志着他的艺术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在剧团中担任主演,负责挑大梁的角色。这些角色往往是老生戏中的核心人物,对演员的唱、念、做、打要求极高。

红旗青年京剧团成立后,便开始了全国范围的巡演。关正明和剧团的同仁们深入各地,把京剧艺术带到更多观众面前。他们常常在简陋的舞台上表演,但即使条件有限,关正明的表演仍旧一丝不苟。

武汉京剧团的崛起与贡献

1954年,关正明加入武汉市京剧团,他一到团里,就凭借多年的积累和深厚的表演功底,迅速成为骨干。很快,他拜京剧大师马连良为师,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唱腔和表演技艺。每次排练时,马连良会亲自示范,从唱腔的行腔走韵到台步的轻重缓急,逐一讲解,关正明则认真地学,反复练习。

在团里的日子里,关正明接连演出多部传统京剧的经典剧目。他的《失街亭》、《击鼓骂曹》等戏在武汉观众中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他对剧团的日常运作、剧目的排演、年轻演员的培养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关正明与高盛麟、郭玉昆等京剧名家频繁合作,进一步推动了武汉市京剧团的声誉。高盛麟以花脸戏见长,而关正明的老生表演与之搭档时,二人配合默契。一次在排演《群英会》时,高盛麟的张飞与关正明的刘备,两人从唱腔到对戏之间的节奏掌控都处理得恰到好处,赢得了观众的满堂喝彩。郭玉昆的武生表演注重动作的刚劲与流畅,与关正明合作的《四郎探母》中,二人表演的兄弟情深令人动容,每场都能吸引大量观众前来观看。

随着剧团的实力逐渐壮大,武汉市京剧团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演出。在一次全国性演出中,武汉京剧团上演了几部重量级剧目,其中由关正明主演的《空城计》最受好评。他在台上饰演的诸葛亮,举手投足尽显智慧与沉稳,唱腔中韵味十足,念白中掷地有声,博得了全国观众的高度评价。梅兰芳观看演出后,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说武汉市京剧团的表现完全可以与北京、上海的剧团媲美。

晚年的坚持与离世

即便到了77岁高龄,关正明依然保持着对舞台的执着。2002年,他再次登台,在上海出演了《失街亭》。这一年,他饰演王平这个角色,依然以精准的唱腔、沉稳的台步和细腻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掌声。舞台上的他,丝毫看不出年事已高,无论是手眼身法,还是唱念做打,都保持着多年积累下的专业水准。观众在演出后议论纷纷,许多人感叹他依旧宝刀未老。

关正明对戏剧艺术的专注没有因为年纪而有一丝懈怠。在排练时,他依旧会一遍遍地调整自己的动作,甚至为了一个细节主动与导演和搭档沟通。他的搭档们都对他心生敬佩,认为他是他们心中不可替代的表演榜样。

关正明对生死看得很淡。他早年便将“后事从简”作为原则,并亲笔写下了《后事》的安排。他明确表示不设灵堂墓地,也不要奢华的纪念形式。他对弟子们强调,戏比人重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艺术传承上。然而,当2009年7月12日关正明逝世的消息传开后,京剧界和无数戏迷深感痛惜。

尽管家人遵照他的意愿简化了后事,但为了让关正明的生前好友和弟子们能表达敬意,还是在家中设立了一个简单的灵堂。灵堂里没有奢华的布置,只有关正明的一张照片和几束鲜花。前来悼念的人络绎不绝,有许多曾与他合作的戏剧名家,也有许多被他教导和影响过的年轻演员。

关栋天在追思会现场始终站在灵堂旁边,接待来悼念的朋友。他向每一位前来吊唁的人致谢,并与大家谈起父亲生前的点点滴滴。周立波也来到灵堂,他戴着墨镜,身穿一身黑衣,低头跪在关老先生的遗像前。他的动作简单,却充满敬意。周立波曾经是关栋天的小弟,与关正明一家有过深厚的交往。

参考资料:[1]秦瘦鸥.关正明父子在香港[J].上海戏剧,1987(5):36

8 阅读:7969
评论列表
  • 2024-12-25 09:09

    不是闹掰了吗

  • 2024-12-24 15:05

    有个关姓装修公司,是他的吗?

  • 2024-12-26 21:57

    猫哭耗子!

  • 2025-01-06 09:25

    还戴墨镜?

  • WMX 1
    2025-01-04 17:54

    关正明去世为啥贴的全是关栋天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