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三年,我们再次看到了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并且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高兴之余,我们得先细想两个事儿,第一,为何又要发射,已经组建好的北斗三号全球组网难道坏啦?第二,现在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有没有实力取代美国的GPS了。简单一句话:没坏,并且我们有实力。

(我国成功发射第五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 拍摄:万全)
5月17日10时49分,随着一声轰鸣,第56颗北斗导航卫星,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的助力下,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其实早在2020年,我们北斗导航卫星就部署完成了,而这次发射的第56颗卫星,被部署到地球的静止轨道,由于在赤道上方的正圆形轨道,所以基本上与地球自转同步,因此相对静止。而北斗三号系统中,一共也才有3颗这样的卫星,这次发射后,作为首颗备份卫星也在这一轨道。虽说数量不多,但承担的功能非常重要,而且卫星轨道属于高轨道,所以也被大家亲切称为“吉星”,寓意为“吉星高照”。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顺利升空 摄影:万全)
而这次的“吉星”说是备份,其实也是升级,虽说现在“天上的星星参北斗”,但也是三年前发射的了,性能上更新迭代后,自然要用最新的卫星去辅助整个系统,我们选择了地球静止轨道的卫星来备份,也是因为“好钢要用在刀刃上”,用专业的话说,叫对北斗三号系统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实现在轨热备份.
那么经过这次的发射,不仅能够增强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可用性和稳健性,还能够提升区域短报文的通信容量,增加30%以上。可能大家对于区域短报文有些陌生,但是大家都听说过华为吧,华为新款手机有个功能,就是可以发送北斗卫星消息,在一些4G没有信号的地区,就可以发送这样的紧急消息来保障人身安全,这项功能就是用到了北斗卫星的区域短报文,而容量增加后,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使用这项功能,真正普及。

(北斗消息在没有信号的地区也可发送信息)
我们以前的导航都是在用美国的GPS,这也让我们形成了一个习惯,一谈到定位就是GPS定位,其实现在我们的手机当中都用上了北斗卫星导航,但是苹果目前还是GPS,而我们经常说希望能用上自己的导航系统,中国三年前已经实现了这个目标,并且我们北斗中的特色功能就是前文提到的区域短报文,那我们为什么不全面取代GPS呢?
其实我们完全有能力这样做,不少人说与GPS相比,北斗的全球范围内的精度有差距,事实确实如此,不过在45度内的中纬地区,北斗与GPS相当,所以在中国国内,几乎感受不到差距,并且军用级别上美国精度在0.1米,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在1.5米,而我们是0.4米,这个差距已经不大,毕竟我们的定位系统问世较晚,所以还在不断发射卫星完善,而如今北斗已经几乎能和GPS并驾齐驱了,看得出来,中国航天已经在突飞猛进的进步了。
而中国的北斗卫星虽已经有了长足进步,但还是怀着一颗“学徒的心”,我们的北斗系统坚持开放兼容的发展原则, 已经分别和GPS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实现兼容与互操作,并且还与欧盟研制的伽利略系统进行合作,可以说,为人类提供更好更优秀的服务才是北斗卫星的宗旨,而不是单一的竞争,这点上也体现了中方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并且将“一带一路”的成果分享给世界各国人民。

(北斗卫星在太空中的概念图)
截至目前,去年国内新入网的手机,支持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共计2.6亿部,占比超过98%,在东盟、南亚、东欧、非洲等区域,我们的北斗被应用在土地确权、精准农业、防灾减灾、智慧港口等,可以说真正惠及了包括我们在内的世界人民,我们见证了一个时代,这是一个中国发展的黄金年代,只有真正经历过从无到有的阶段,才能体会到这种民族自豪感。相信每一位中国人,在看到我们国家每一次成功的发射后,都会忍不住地热泪盈眶。
标题具有误导、蛊惑性。中国从“北斗”研发伊始就申明不是取代谁,而是基于我们国家的战略安全需要,为己所用,且面向世界服务……这是中国的担当!
科技强国!向为国争光的科技工作者致敬!
北斗是其次,我们只公开不太高级的科技,正如那句:科技功能一般,可以演视。因为我们还有高端科技;量子通信。
在各种科枝和地缘政治上,中国也要主动站在道义正确上,用第三世界的眼光提议合作!比如北斗,中国也可以要求全世界合作,美国也可以来呀,用各自的枝术为世界科技进步发挥贡呀!
中国构筑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这种胸襟境界岂是西方能领略的?
看了看北斗卫星地图,谷歌地图没有的,北斗地图也没有,北斗和谷歌什么关系。
这样说比较好不要语气咄咄逼人
和美合作,让他更精准点卡脖子吗
处处展显双赢,处处有共同利益,这是大国外交的特色!不是要么你输要么我赢!
军用0.4米,民用还不得1米以上,电视里的插秧和收割用北斗,咋回事?
大国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