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王朝建立后,由于抵抗金人的需要,再加上朝堂秩序也刚刚恢复,所以对于武将的压制比起北宋时期要少了许多。因此出现了一批按战区划分的部队,其中以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岳飞、吴玠五人实力最大。
但这些各自为战的战区司令,权力太大,对于皇帝这种生物来说,只要威胁到了他的地位,他是不会去想这些将领心中是否忠君,爱国,爱民这些事情的,他只知道枪杆子不在自己掌控之中,说什么都是白费,毕竟这位皇帝本人也差一点为兵变所废。
所以这位高宗皇帝以不符合宋朝兵将分离、以文驭武的祖宗家法为由,就开始图谋收回兵权,学他的祖先太祖赵框胤开始释兵权。只不过太祖大智慧,兵不血刃,既保全了君臣情分,又稳固了统治地位。而这位高宗皇帝的某些操作实在让人有些看不懂,所作所为也让后世的学者们众说纷纭,诸多猜测。也搞不清楚这位皇帝老兄是因为早年朝不保夕的逃难生活受了什么心理创伤,从而造成心理的极度偏激,还是因为后期儿子早夭,而自己又丧失了生育能力,干脆破罐子破摔,奋发之志全无。
总之这位皇帝可是干了不少仇者快,亲者痛的浑蛋事儿。
一场靖康之难,打破了大宋的朝堂秩序,既出现了像李纲这样富有远见卓识的中枢大臣,也宗泽这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孤忠之臣,岳飞这样壮怀激烈、精忠报国的领军将领。也出现像汪伯彦,黄潜善,范同这样玩弄权术,醉心于权谋争斗的奸佞小人。
这些人中但凡主战的,下场都不算太美妙,李纲罢相,宗泽抑郁而终病死开封,岳飞更是蒙冤下狱,被以莫须有之罪名诬陷而死。反观主和这些人,除了内部倾轧的贬谪外,小官做的还是十分惬意。最让人觉得别扭的是秦桧和宋高宗,这两个最大的投降派,岳飞之死的最大罪魁祸首,竟然活得还相当的逍遥。
秦桧,绍兴元年(1131年),擢参知政事,随后拜相,次年被劾落职,绍兴八年(1138年)再相,前后执政十九年,历封秦、魏二国公,深得高宗宠信。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病亡,时年66岁,追赠申王,谥忠献。
而宋高宗赵构,驾崩于淳熙十四年(1187年),享年八十一岁,在历代帝王之中算是高寿之人了。
虽然年轻时的宋高宗曾经一度表现的很有几分英主气象,但本质上他也只是个贪图享乐的风流皇帝,史载宋高宗身上颇有其父宋徽宗的遗传基因,他精通书法,善真、行、草书,引领南宋书风,算得上是一个才子皇帝。靖康之变,给徽钦二帝带来是屈辱和灾难,但是对于宋高宗却甚是垂顾,这个本来和帝位丝毫扯不上关系的皇子居然捡到了帝位。当上了的皇帝的赵构谈不上是一位中兴明主,也非有大作为之君。
除了书法造诣,在治国、理政和个人生活等方面值得肯定的地方实在不多,再抛开处死岳飞一事这件人神共愤的事外,这位皇帝兄弟还有一些迷之操作,令人极为费解。
在经历了一连串逃亡生涯后,赵构早已“闻金色变”,再不提“与金人决战”。但此时朝堂上主战派呼声依然很高,秦桧的出现应和了宋高宗求和的心态,因此受到了高宗重用。但秦桧这个人本身疑点很多,他在靖康之难时,曾被抓往金营,与孙傅、张叔夜等人随徽饮二帝押往燕山。在金国,秦桧为宋徽宗润色修改写给完颜宗翰的议和书,后被完颜晟赐给完颜昌听用。建炎四年(1103)完颜昌攻打山阳,秦桧随军。十月,秦桧带妻子王氏和仆从婢女一家人回归南宋。
秦桧的骤然归国令许多朝臣生疑,众多大臣被掳金国,为何单独他可以携妻子家人逃回南朝呢,一路上金人怎么就能给他大开方便之门呢?好吧,回来就回来了,好歹也要监管起来好好甄别一番啊。可赵构可倒好,他直接选择信任秦桧,甚至说:“秦桧朴实忠诚,我得到他真是高兴啊!”皇帝要宠信谁,谁也挡不住。秦桧归国后立刻被任命为礼部尚书,第二年二月再拜参知政事,八月拜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火箭似的升迁速度,军政大权在握,一时风头无两。
通过秦桧在金国的记载,我们会发现,秦桧这个人是个典型的墙头草。太平年代或许不会为恶,一旦身处危局,只会以个人利益出发,完全没有什么国家和民族的意识。在金国时,如果说秦桧不是出于自保,审时度势俯首听命于金人,那么当他权倾朝野时,仍然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将满朝君臣玩弄于股掌之中,却是让人不能容忍。
金人搜山检海抓赵构不成,于时改变策略,欲“以议和佐攻战,以鉴逆诱叛党”,所以要宋朝内部安插一个内奸,或者说培养一个身居高位的内应,是最好不过的策略了。就这样,秦桧拿着金人抛给宋朝的毒苹果,把大宋朝堂的上上下下玩得团团转。而宋高宗出于稳固皇位,偏安享乐的想法,也半推半就的让秦桧独揽朝政大权。可以说就是这君臣二人的卑劣心态,促成了大宋朝堂上的一股打压主战派的歪风,并最终造成了岳飞身死的千古冤案。
高宗好色是出了名的,宋朝的记载自然对赵构当康王时的劣迹讳莫如深,但后来金人向宋朝俘虏“询宫中事”时,宋宫俘虏说:
康王目光如炬,好色如父,侍婢多死者。
宋史研究专家王曾瑜曾在《宋高宗传》中说到,在赵构眼里,女人只是供他玩弄、凌辱,甚至虐杀的对象。到底有多少无辜女子被他杀害,已无从统计。嗜色而并不多情,这是赵构在当皇子时已经养成的秉性。他大概从无戴通天冠、穿衮龙袍的奢望,却自认为有糟蹋女人的天赋特权。
靖康之难后,赵构逃往南方,在扬州作乐时遭到金兵的追击,结果受惊吓,男人传宗接代的某些功能不行了。虽然也一直在积极寻求医治,但效果不佳,后来有个郎中王继先进献黑虎丹,似乎有所恢复,但却最终并未生下一子半女。不过,这位好色皇帝并不因为自己不行就不召纳妃子了,相反,为了证明他真的行,他仍然在按常规,不断选新的妃子。
由于“靖康之难”中,金人将皇帝一脉的大多数皇族都掳走,所以在南宋继承人的挑选上赵构并没有太多选项。他只能从太祖一脉中挑选人选,最后选出两人作为养子。后来养子之一的赵昚继承皇位,宋朝政权自此重回太祖一脉。这就出现了大宋朝的另一个既巧合又诡异的现象,这是“太祖一系享南宋,太宗一系享北宋”。
也不知道是不是上天对当年死因离奇的宋太祖赵匡胤的一个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