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空军总参谋长乔杜里元帅表示,在印度自主进行大规模现代化改造后,大量部件被更换的苏-30MKI将不再被视为“俄罗斯制造”。
但是,俄罗斯专家却讽刺性地指出,印度对苏霍伊战机的这些改进水平有限,在中国人自行发展的歼-11B、歼-16面前相形见绌。
据俄罗斯TOPWAR网站报道,印度空军总参谋长维韦克·拉姆·乔杜里元帅声称,苏-30MKI在印度通过国产技术已经实现了78%的现代化改造,包括有源相控阵雷达、新型空空导弹、态势感知设备和航空电子设备等,基本上将苏-30MKI的电子设备都更换成了“印度产品”。但是,苏-30MKI的升级方案明显没有更换原有发动机,实际上除了俄罗斯,印度也无法从其他渠道找到合适的发动机。
按照印度方面的说法,苏-30MKI的现代化改进实际上已排除了俄罗斯方面的参与。此前,俄罗斯曾经建议用苏-35的“雪豹-E”雷达替换苏-30MKI的BARS雷达,尽管两者都是无源相控阵雷达,但前者性能更强。此外,俄方还建议用AL-41F-1S矢量推力发动机替换原有的AL-31FP发动机,尽管后者也是矢量推进,但是技术不太成熟,只能在垂直方向以±15°改变喷管方向,而AL-41F-1S的喷管能够在任何方向的±16°范围内变化,水平方向还能达到±20°。
总体来说,通过俄罗斯技术的援助,苏-30MKI理论上可以达到苏-35的技术水准。但是,印度空军却拒绝了这个方案。
此前有报道称,印度将花费75亿美元为272架苏-30MKI进行中期改进,每架成本大约为2700万美元。有印度媒体认为,如果发动机和雷达全部从俄罗斯进口,这些升级经费是根本不够用的,尤其是“雪豹-E”雷达仍然是落后的无源相控阵体制,无法满足印度空军的要求,所以才会被拒绝采购。
印度方面则选择了国产“维鲁帕克沙”S波段电子扫描有源相控阵雷达,也可翻译为“广目”雷达。“维鲁帕克沙”是印度教的一个神明,是广目天王的原型,在《封神榜》里是“魔家四将”之一的魔礼红。“维鲁帕克沙”雷达的技术源自于以色列,但TR组件增加到了2000个,号称探测距离能达到400公里。
此外,升级后的苏-30MKI还将采用多种印度国产的新型导弹,包括“鲁德拉姆”系列反雷达导弹和“无畏”远程亚音速巡航导弹,前者射程可达300-550公里,后者的射程据称可达1500公里,甚至可携带核弹头。印度方面声称,这两种导弹都可以对中国和巴基斯坦造成强大威慑。不过,这两种导弹最大的缺点是体积太大,印度各式战机里只有苏-30MKI战斗机能够携带。
除此之外,俄罗斯专家认为印度还试图为苏-30MKI的驾驶舱更换触摸型显示屏和新型数字计算机。总体来说,印度人的期望值相当高,除了发动机找不到替代者,其他设备都尽可能达到了最高标准。
但是TOPWAR网站引用俄罗斯专家罗曼·斯科莫罗霍夫的分析指出,印度为苏-30MKI提供的大多数设备,实际都是引进的外国技术,印度自身并没有完成深度消化。以有源相控阵雷达为例,“维鲁帕克沙”雷达还远远达不到使用标准,即使是用于“光辉”战斗机的更小型AESA雷达,至今也没有正式完成研发。所以,苏-30MKI的升级能否在几年内完成,是令人质疑的。
此外,罗曼·斯科莫罗霍夫还指出,印度自行改进苏-30MKI,虽然与中国自行改进苏-27系列的工作相类似,但是水平相差甚远。最重要的是,苏-30MKI最核心的动力装置,是印度人无法攻克的技术难关。相比之下,中国自行发展的歼-11B和歼-16战斗机,都已经装备了自行研制的“太行”发动机,整机基本上实现了百分百的国产化率。
笔者则认为,印度号称要打造“完全印度化的苏-30MKI”,实际上是一种低标准的“国产化”。印度为苏-30MKI提供的各种升级设备,多数仍然依靠外国技术,甚至根本就是来料组装,包括AESA雷达、计算机、显示屏等关键设备。可见,印度所宣传的“国产化”与我们的习惯认知有很大不同。
类似的“印度化战斗机”在历史上比比皆是,例如印度在上世纪60年代制造的国产“风神”战斗机,从发动机、武器到各种机载设备几乎都是西方进口,甚至设计师也是德国的谭克博士。印度所谓的“国产化”,不过是将西方人的一系列研究和开发成果,放在印度最后组装而已。此外,印度号称国产化率最高的米格-21MF战斗机也是如此,对印度航空工业的促进作用有限。
这也解释了一个现象,为何印度的航空工业发展了七十多年仍然原地踏步,几十年前组装米格-21,到现在组装苏-30MKI,真正国产的“光辉”战斗机又磕磕绊绊,总是无法进入一个成熟的阶段。印度当局对“国产化”的认知标准太低,没有努力建设一个独立自主的产业体系,很可能就是一个重要原因。(作者:陶慕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