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队”出场,能终结国产剧数据乱象吗?

毒眸看娱 2024-02-01 18:15:42

新旧年交替之际,又到了各家平台总结年度成绩单的时候。

然而,当对此关心的观众们看起这些“年度总结”时,难免不皱眉头:且不说在显示播放量的时代,就曾有“哪家注水更多”的讨论;近几年关闭前台播放量显示后,长视频平台的剧集内容热度更是完全失去了统一衡量标准——各平台都基于自有计算公式展示热度值,因为算法不同,并不具备横向比较的价值。

2022年,爱奇艺为热度破万的剧集设立了“荣誉殿堂”,去年有五部入选;优酷的爆款门槛同样是热度值破万,去年有足足11部;腾讯设立了“爆款俱乐部”,门槛是三万热度值,算上《繁花》,去年共有四部。

2023爱奇艺“荣誉殿堂”剧集

虽然关闭前台播放量有效地控制了恶意刷量的行为,但带来的困惑却并没有减少。平台的算法不一,各个数据机构给出的统计结果也有一定差异。“爆款”成了玄学,与此对应的,好像什么作品都想找个角度,吹自个儿是“爆款”。

现在,这种情况有望得到改善。1月18日,广电总局在官网刊载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科技司关于对《网络视听收视指标及计算方法》(以下简称“方法”)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标准报批稿进行公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图源:广电总局官网

《方法》的制定释放了一个较为明确的信号,即网络视听收视指标将会拥有一套统一的行业标准。《方法》的正文也提到了相当具体的各项指标,包括计算公式、权重及有效范围等等。

可以预见的是,“爆款”以后将不再是个模糊不清的定义,而是拥有了一致的官方标准,这对行业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不过,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这似乎也从来不是一件逻辑简单的事儿。

《方法》的方法

先来看看通知附件《网络视听收视指标及计算方法》中的几个关键信息。

首先是前言中提到的起草单位。除了广电总局外,值得关注的是长视频平台爱奇艺、优酷和芒果TV,中短视频平台B站和快手,以及背靠各地广电的新媒体平台,央视网旗下的未来电视、上海广电及SMG主管的百视通和广东广电旗下的南方新媒体,而腾讯和抖音则不在其中。

不难看出,《方法》尝试覆盖尽可能齐全的终端,与起草单位相对应,《方法》的目标适用范围会囊括电视大屏、计算机、移动智能终端、投屏等等。

除了终端介质,符合标准的用户范围,《方法》中也给出了较为具体的说明:一分钟内收视行为多于60条或者一天内多于一万条的都会被判定为无效用户,主要是为了杜绝大规模刷量行为。

另外,还有一些比较细致的对有效播放的标准判定,比如三倍速及以上的播放和时长在3秒内的播放都会被判定为无效。看广告的时间也不会被算在播放时间内,而是有单独的计算方式,即不少于1秒的广告触达,计作有效广告触达。

附件中一共对29个基础指标和28个扩展指标给出了明确的定义与计算方法,内容非常复杂。概括来说,就是将用户的收视行为细化为几个步骤,从注册、登陆平台,到浏览相关页面,再到播放内容、暂停和倍速、点赞互动等,所有行为都会被转化为数据用于统计。

收视行为细分

平台部分的数据,能更直观地看到各平台目前最在乎的几项基础数据,比如用户活跃、留存、回归和实时在线人数等等。

针对单部剧集的热度,主要参考的是后两者,即页面收视和内容收视。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内容收视的部分,考虑到倍速的影响,会有等效收视时长(把倍速观看的时长换算成1倍速)和实际收视时长两个指标,同时还有回归、留存、互动等各维度的统计。

比例的计算同样重要,以所有相应的收视行为为分母,能够横向比较所有“分子”的各项数据,比如点击率、收视覆盖率、完播率等等。

目前看来,附件中给到的数据,对于评估剧集和综艺等网播内容的播放情况来看,已经称得上是详尽。每项数据单独拿出来,对于内容创作者和观众而言都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从目前舆论场上的反馈来看,对于观众而言,最重要的意义是,“爆款剧”似乎终于要迎来统一的标准了。

播放量乱象之困

网播时代来临后,关于播放量的故事就一直没停过。

2018年9月是最重要的节点。在此之前,网播时代的到来,让网播量逐渐成为衡量作品热度的唯一标准,伴随而来的则是造假、刷量等屡禁不止的行业乱象。许多刷量软件在市场上流通,甚至有宣传方和剧集制作方主动下场,为了完成数据KPI主动造假,一时间,虚假播放量充斥着内容市场。

随便举例一部剧就能感受到当时的数据水分:知名的“抠图剧”《孤芳不自赏》,豆瓣评分只有3.2,评分人数不超过7万(这还是现在的数据),但当时显示的前台点击量却超过200亿,超过2018年爱奇艺夏天表现最好的《延禧攻略》。

图源:豆瓣

针对唯数据论的行业乱象,监管部门在此前就屡有规定出台,2017年9月4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五部委下发了《关于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明确指出“坚决依法严厉打击收视率、播放量造假行为”。

此后,率先作出响应的是爱奇艺。2018年9月3日, 爱奇艺正式宣布关闭显示前台播放量,改用热度作为新的衡量标准,算法包含了用户观看行为、互动行为、分享行为等等,但热度值的具体算法并未公开。

当时,关于“热度值到底是否值得参考”的问题,就引发了大面积的讨论,毒眸曾经统计过爱奇艺取消前台播放量显示前后的数据,发现二者并不完全成正比。

另外,彼时取消前台播放量还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动作,包括平台内部定级、广告主投放选择等在内的各方面工作流程都需要重新调整。

爱奇艺之后,优酷也在2019年1月发布官方声明,关闭了前台播放量。腾讯视频则是三家当中最晚做出这一决定的平台,直到2022年6月才正式宣布。

自此,三家长视频平台都不再在前台显示播放量,转而采用围绕自身生态所搭建的综合热度指标。由于爱优腾计算热度的方式不同,且后台数据不再公开,因此所有剧都只能在平台内部进行比较,不同平台的剧不再具备横向对比的维度。

热度失去了统一的标尺后,一大直接的影响就是,爆款剧变得更难被定义了。平台的热度值当然有参考价值,但仅限于平台内部的剧集比较,因为各平台计算热度值的方法不同,又各有侧重,因此会呈现出较大的差距,腾讯视频不同于优爱的“三万爆剧门槛”便是一个例子。

客观上,这种混乱也有一定的好处,比如,它的确把部分注意力从播放数据上解放出来,让内容向讨论更多地占据舆论场,进一步,也加速了品质与热度的绑定。

过去几年的爆款剧集,如《狂飙》《漫长的季节》《苍兰诀》等,豆瓣评分都在8分以上,有出圈角色和演员,还能引发全民讨论。微博、抖音、豆瓣甚至小红书几个社交媒体合力,才能为爆款剧加冕。

《狂飙》《漫长的季节》《苍兰诀》(图源:豆瓣)

比起用单一数据衡量,近两年的爆款剧门槛的确变高了,观众自发地形成一套标准,审视市面上的所有作品。在计算方法不透明的前提下,平台热度值也逃不过被观众质疑的命运。

对于本来就与个人审美偏好密不可分的剧集而言,这种定义方式看似也并非不合理,只不过在缺少“统一标准”的前提下,每年能让全民达成“共识”的爆款剧的确越来越少,也越来越难有说服力了。多的是“各花入各眼”,和略显眼花缭乱的“热度值战报”。

静观其变

如今广电牵头,为网络视听内容制定统一标准,整体来看无疑是利好行业发展的。

为什么同一部剧同时在双平台开播,热度值却不同?第三方数据是否可信?判断一部剧是否值得一看时,应该参考哪个数据?取消前台播放量后,虽然有效遏制了恶意刷量的行业乱象,但仍然未能解决观众在挑选剧集时的种种困惑。

虽然目前还未说明哪些因子数据会公开展示,但可以期待的是,拥有统一标准之后,针对“爆款剧”的讨论将会更聚焦。同时,由于所有内容和所有播放渠道都共用此标准,也更方便观众进行横向比较。

除了观众一侧,《方法》中提到的大部分数据,对行业而言更具有参考意义。

早在2018年爱奇艺关闭前台播放量时,就在声明中提到,播放量的乱象会让制作公司失去指导内容制作的评判依据,广告主也无法对营销投放的效果作出合理评估。此前也有影视导演向毒眸表示,不造假、不掺水分的数据,对于认真做内容的人而言是好事。

爱奇艺发布官方声明

正如电影票房一样,虽然不能完全与一部电影的质量挂钩,但却直观地体现了“愿意为这部电影买单”的观众人数。这类精准、统一和透明的公开指标,既能让观众在观影选择上有所参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制作方和投资方的后续动作。

同样地,虽然观剧行为比购票行为更复杂,但网络视听数据统一后,如果各项数据都能被拆解出有指向性的参考维度,也能达到类似电影票房的效果。比如,对“有效广告触达”的判定,能精确地帮助广告主衡量投放某部剧集的成果。

在通知发布后,大部分网友都表示支持,不过也有不少人针对细则提出了一些质疑,比如“时长不小于2s的内容触达,记为有效内容触达”的规定中,不小于两秒很难避免用户误触的操作。这点仍然要看最终显示的方式,因为在复杂的数据统计中,也有完播率、收视时长等能够完全规避误触的数据指标。

从多达30页的《方法》内容和庞杂的计算公式中能够感受到,与只用票房便能统一衡量的电影和过去在电视机上收看的内容相比,在网播时代,剧集观众的行为显然更为复杂。

打开一部剧只是开始,暂停、倍速、发送弹幕等等操作,对衡量一部剧而言都有意义。如果再加上无法衡量的观看场景,就更加难以统计:聚精会神地坐在电脑前看完一集电视剧,和一边做别的事情一边放着剧当背景音,就指向对剧集本身的两种评价。

另外,在剧集类型化和分众化趋势愈发明显的时代,并不是所有剧集都身处同一片海域,用户本身所处的圈层同样十分重要,比如性别、年龄、城市、偏好等标签。这也意味着,在报告没有根据用户群体和剧集类型做进一步规定的前提下,如今统一的数据指标,虽然重要,却不是唯一指向剧集优劣的象征。

值得一提的还有如今社交媒体在剧集行业中的参与程度。正如前文所言,比起用收视率来统一衡量剧集热度的台播时代,如今社交媒体的热度值,同样能够佐证一部剧的走红程度。一部剧在舆论场的声量,虽然很大程度上也受到营销宣传打法的影响,但能够引发全民正向讨论的作品,无疑是经过市场验证的优质内容。

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无论是收视时长、播放次数还是观看人数,都无法与一部剧集的质量直接正相关。以第三方数据平台云合数据与如今最主流的评分平台豆瓣对比为例,前者的有效播放占比TOP20和后者的评分TOP20,只有两部剧重合。

图源:豆瓣

在这些客观问题的基础上,无论是全网统一的数据,还是过去各平台的热度值,归根结底都只是参考。行业标准的落定需要时间,它所带来的影响,也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才慢慢浮现。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无论是从业者还是观众,都应该更理性地看待数据的价值:让数据成为工具,而不是被它绑架。

0 阅读:15

毒眸看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