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些乌克兰专家中,最有名的当属瓦列里·巴比奇,1942年,他出生在乌克兰扎波里日亚一个很普通的平民家庭,凭借其刻苦钻研的精神,成为了乌克兰船舶设计与建造的资深专家和主要工程师。他在来中国前,曾有30多年的船舶设计建造经历,长期供职于乌克兰尼古拉耶夫市黑海造船厂,而该造船厂也是大名鼎鼎,几乎苏军绝大多数的大型战舰都来自于该造船厂。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后,该造船厂归乌克兰所有,但乌克兰已经无力维持这些军工企业,这些优秀的军工专家面临失业和停薪。
作为一位参与过新罗西斯克号、巴库号、基辅号、明斯克号、瓦良格号、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和库兹涅佐夫号航母设计建造的高级大型舰船设计师,空有一身才华,却无处施展,无疑是最大的遗憾。为此,瓦列里·巴比奇来到了中国,他来的时候正好也是中国开始大力发展海上力量的好时候,以辽宁舰为里程碑的中国海军正在快速崛起,资金充足,急需人才,他在中国迎来了人生的第二次春天。除了精通海军舰船设计的瓦列里·巴比奇,还有一位专家名叫金琴科·瓦列里,他在航空领域有丰富的经验,曾经在大名鼎鼎的安东诺夫设计局工作过20年,他的主要专攻领域是飞机机翼增升装置设计和动力增升,同时在飞机气动弹性计算和实验领域卓有建树,在航空专业刊物发表过300多篇论文。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主持和参与了苏军多款大型运输机的研制,包括安-70、安-71、安-72、安-74、安-26、安-30、安-32、安-124、安-140等飞机。他也参与了世界上最大运输机安-225的设计和测试,遗憾的是,该机在俄乌冲突中已经被毁。因此几乎所有的俄式运输机他都很熟悉,堪称国宝级技术人才。但即便如此,他在乌克兰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来到了中国,对推动中国大飞机的研发起到了作用。
还有一位专家名叫谢尔盖马洛佐夫,他主攻大飞机飞控系统和发动机推力系统,由于其在航空发动机领域有深厚的学识见解,因此从2012年起成为了中国特聘专家。虽说发展军用技术更多的还是要靠自力更生,但在很多时候,有个师傅指点,确实能少走很多弯路。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少走弯路,早点赶上或者反超西方的技术才是最好的结果。
数据显示,从90年代初到本世纪初,陆续有超过1万名乌克兰、俄罗斯以及其他独联体国家的技术专家来到中国,在引进人才的同时,还引进了2000多个技术项目。仅在2006年,乌克兰就有2000多名专家来华。结合美苏两国在二战后疯抢德国军工专家的例子就能说明问题,人才不能只靠自己培养,能直接招聘来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