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在物理学上的造诣是毋庸置疑的,如果不是因为那次“相差54岁”的恋爱,他也不会被人诟病。这个决定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外界对杨振宁的态度也是众说纷纭,他的儿子对这个比他小了二十多岁的继母,是怎么想的?这两个人到底是互相利用,还是真心相爱?
杨振宁与翁帆的恋情刚一出现,便引起了不少媒体的注意,人们对他们的感情有一种直截了当的看法:一个怕寂寞,一个怕平庸,他们的关系都是以利益为基础的。杨振宁对此一笑置之,在媒体的提问中,轻描淡写地回答:“翁帆是个很单纯很善良的女孩,就算我不去,也会去找别人的。”杨振宁笑了笑说:“我在英国的哈密顿先生那里,感受到了一种孤独的悲伤,在他的妻子死后,他的衣服和书页上都沾满了食物的味道,我并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他的身上。”
说到这里,杨振宁眼中流露出一抹黯然,也许是因为杜致礼的离去,给了他很大的冲击吧。作为一名物理学家,他曾经辉煌过,但现在已经是个八旬的老头子了,他对“体面不再”的担忧,也在情理之中。对于很多人来说,杨振宁的妻子杜致礼于2003年逝世,而杨振宁于2004年十二月与翁帆成亲,短短一年之后,便“另娶新欢”,未免有些绝情,想必翁帆的子女也会因此而埋怨。不过,诸如“不能和谐相处,不能见面,争夺遗产”之类的传言,都是从外面猜测出来的,杨振宁的三个子女对待“小后妈”的方式,简直是“颠覆”了一般人的观念。杨振宁的三个子女“接受翁帆”,不是出于“装模作样”,更多的是出于“顾全大局”,这一点从他们三个子女身上体现出来。
杨振宁的三个子女都是在美国成长起来的,他们的心胸更加开阔,事业成功,很久以前就已经获得了“经济自由”。没有传统观念的束缚,也没有斤斤计较的得失得失,他们只关心眼前的“父亲状态”。美国长子杨光诺生于1951,杨光诺在密歇根大学做了一名电脑工程师,后来在一家电脑公司工作。二子杨光宇,生于一九五八年,在化学方面颇有建树,并取得了一项化学博士的学业;最小的杨又礼,生于1961,聪明、大方,不但能说几种外语,更是一位救人如命的“白医生”。
三个儿子没有继承他们的衣钵,却都在各自的行业里混得风生水起,杜致礼妈妈死后,三个儿子都成家了,事业蒸蒸日上,人到中年,再也没有能力去照顾远在异国他乡的爸爸了。虽然三个儿女都很有孝道,但不能经常在一起,这对杨振宁这种渴望心灵上得到解放的人,是一种心灵上的煎熬和煎熬。杜致礼死了大半年后,杨振宁整个人都变得憔悴了不少,以前的他也变得苍老了不少,但现在却变得苍老了不少。三个儿子都看出了老爹的疲惫,但他们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却无可奈何。若不是年轻气盛的翁凡登场,恐怕杨振宁会显得更为萎靡。
翁帆就象当年的杜致礼,她那温柔的性格和银铃般的欢笑,伴随着杨振宁渡过无数个翻来覆去难以捉摸的夜晚,杨振宁终于发现自己失去的那份温馨,而翁帆恰好在最合适的时候,弥补了杨振宁失去妻子的孤独。
大人之间的感情,往往要成熟一些,杨振宁也是见过世面的人,不是那种“恋爱脑”,所以三个儿子都没有反对,因为他们都知道,自己的老爸很好。这其中,一方面是因为翁帆用自己的行为向世人表明,她并不是因为金钱而与杨振宁交往。翁帆嫁入杨振宁门下后没多久,杨振宁就已经公开表示他会把所有的财产都留给他的子女。翁帆并没有痛哭流涕,对于杨振宁的选择,她还是很尊敬和赞同的,即便杨振宁死了,自己也会得到一个三层高的别墅。见翁帆并没有传闻中那么“拜金”,三人也就渐渐接受了,对于三人来说,这或许是最好的办法,让自己的老爸老了,也能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翁帆在离婚后,选择了广东外国语学院作为自己的职业,她选择了翻译专业,在这段时间里,她对自己的生活,有着很深的理解,也明白了自己的未来,而杨振宁,正是她梦寐以求的“成功人士”。从当志愿者的时候,翁帆就对杨振宁和他的妻子充满了敬佩,也许她自己都没有料到,多年以后,她会有一天,会变成杨振宁的妻子。能够和自己曾经崇拜过的人并肩作战,翁帆心中充满了满足感,在她的心中,杨振宁并不是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头子,他更像是一个充满了智慧的学者。
二人的婚姻生活略显甜美,杨振宁也不会失去高雅与浪漫,会与翁帆一起旅行,学习,参加各种活动;翁帆给杨振宁换了身衣服,打扫了一下屋子,两个人互相取暖,互相帮助。曾经在一次访谈中,被记者问及此事,杨光诺毫不避讳地说:“我会给你一个祝愿,爸爸身体健康就好。”
翁帆如果找一个和自己同龄的人,就不会那么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