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我能给的不多,却是自己的全部

谢说来谈 2022-03-30 00:14:56

中科大要建国际校区,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但关于选址在哪?却一直是秘密!

彼时,有人说:在苏州;

也有人说:应该在上海;

还有人说:可能会去深圳。

却很少有人会说:仍然留在合肥。

为什么?

因为在许多外地人看来,合肥,不靠江,不靠海,不是一线城市,更不是国家中心城市,中科大留在合肥,没有前途,不会有更大的发展。

所以,在许多人看来,中科大要建国际校区,大概率会选择去一线城市。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最终的结果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际校区,仍然留在合肥,拟选址:合肥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庐阳区三十岗)

这样的结果,在许多外地人看来,太出乎意料了。

但是,在安徽人看来,这样的结果,完全在情理之中。

因为合肥与中科大的关系,早已不是一般的“城市与大学”的关系了!

50多年前,由于历史原因,中科大从北京搬出,一路向南,寻找落脚之地。

问过河南,问过江西,均被婉言谢绝。

为什么?

因为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年代。

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大学南迁,谁会来接纳,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大学不是工厂,大学,并不会产生直接、可观的经济效益!甚至,还要花钱!

所以,河南、江西当年拒绝中科大,也可以理解。

而就在中科大彷徨无措,举目张望,不知该去哪里的时候,安徽站了出来,并伸出了双臂,主动邀请中科大来安徽落地。

并且承诺:就算我们不吃不喝,勒紧裤腰带,也要把这颗科学的苗子保住。

最终,中科大,选择落地合肥。

合肥,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为了让中科大的师生,冬天不受冻,合肥将自己的第一条暖气专线,给了中国科大;

没有校舍,合肥将最好的校舍,合肥师范学院和银行干校的位置,让给了中科大做校址;

没有用电保障,合肥优先给中科大供电,市政府可以停电,中科大不能停电。

其实,当时的合肥,也不宽裕,甚至很穷。

合肥能给中科大的,其实并不多,但合肥很实在,它说到做到。

这就是合肥最令人动容的地方:我能给得不多,却是自己的全部!

或许,这也正是合肥最可贵的一点:看似很精明,其实很憨厚,很实在。

合肥实在,中科大也不含糊。

自1970年,中科大南迁合肥以来,合肥与中科大,已经风风雨雨走过了50多年。

50多年来,合肥与中科大,相濡以沫,互帮互助,走出了一条令人羡慕的“康庄大道”。

1984年,中国首个国家实验室——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落地合肥;

1999年,合肥与北京、成都、西安一起被确定为国家四大科教基地;

2004年,安徽合肥,率先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

2017年,合肥,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2020年,合肥跻身“万亿城市俱乐部”,从2000年到2020年,20年时间,合肥连续超越了70多座城市。

合肥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不得不说,与中科大的鼎力相助,息息相关。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中科大,因合肥而兴,合肥,因中科大而盛。

从最初的倾囊接纳,到持续的大力支持,合肥与中科大的故事,令人羡慕,更令人动容。

你细细地品一品,是不是如此?

我是:知合肥,更多本地见闻思考,欢迎关注我。

#百家聊热点#
0 阅读:1

谢说来谈

简介:谢说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