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空中霸主”U2侦察机如何跌落神坛?被中国用“竹竿”击落?

婀哥的杂 2024-04-25 17:48:51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美国“空中霸王”U2侦察机非法入侵中国领空,中国空军一招引蛇出洞成功干掉敌机?

这是上个世纪70年代,真实发生的事。

事后面对美国记者的提问,陈毅元帅却笑称:“我们是用竹竿打下来的。”

陈毅

那美国U2的实力到底如何?

在我国空军实力落后的年代,我军当时又是如何将其击落的?

“蛟龙夫人”的诞生

1954年夏天,面对防空领域的威胁,美国军方研制出了一款“新型高空侦察飞机”,名为U2侦察机。

早在诞生之初,U2侦察机就被情报机关寄予厚望。

因为重量轻,滑翔性能好,有着漂亮的修长机翼,所以美国人叫它“蛟龙夫人”。

U2身上集成了当时美国的众多顶尖装备,能够飞行在两万米以上的高空,飞行员甚至都要穿着像宇航员一样的特制增压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活命。

美国高空飞行的特制增压服

高空照相机是U2侦察机的一大特色,夸张的配置使它可以连续进行9个小时的高强度拍摄,地面上的一切机密设施在它面前一览无余。

如果将飞行高度下降到一万米,它甚至可以看清人们手中的拿的当天报纸头条标题是什么。

在高空执行任务的U2侦察机

作为人类军用飞机发展史上引人注目的突破,“蛟龙夫人”在出现时还曾掀起过一场让人啼笑皆非的恐慌。

当时正处于保密阶段的U2侦察机为了秘密完成训练任务往往选择在深夜进行测试。

于是洛克威尔镇的人们经常看到不明飞行物在夜空划过,有媒体报道称“这是真实的UFO事件”,甚至吸引了不少文艺工作者以它为出发点创作了小说和电影。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蛟龙夫人”靠着绝对的高空垄断优势难逢敌手,因为当时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侦察机能够突破两万米的高空。

这种状态直到1959年苏联装备了飞行高度同样可达到两万米的SU-9飞机才宣告结束。

SU-9概述图

毫无疑问,U2是美国侦察机发展历史上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

曾经有媒体爆料U2将会由美国著名军工生产厂商,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全球鹰”无人机和侦察卫星取而代之。

飞行测试中的“全球鹰”

但因为技术硬伤,直到今天,全球鹰仍然没有完全做好接棒的准备。

所以虽然距离首飞已经过去了六十多年,“蛟龙夫人”现在仍然活跃两万米的高空前线,在小规模冲突中为决策者提供重要的情报信息。

1962年,国民党对这种机型进行了批量引进,一支由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侦察机组成的队伍,成为了他们横行无忌的资本。然而这支队伍却在一次行动中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被打得一蹶不振,这是怎么回事呢?

近快战法巧捉“黑猫”

提到美国U2侦察机,就不得不提一支特殊的队伍——黑猫中队。

有军迷认为,他们在当时的主要任务就是代替美国监视中国的核工业发展情报,企图将中国原子弹扼杀在摇篮之中。

前黑猫中队飞行员张立义

1962年1月的一天,黑猫中队的U2侦察机从台湾桃园机场起飞,在晨雾中向西北方向进发。

面对大摇大摆前来侦察的敌人,那时大陆的防空部队几乎是无能为力。

这是因为U2侦察机飞行在两万米的高空,任何一种高射炮都无法对它造成伤害。

以陆制海尚能自保,以地防空十防九空。

面对这一危急的情况,部队立刻从苏联引进了萨姆-2地空导弹装备。

正在执行测试任务的萨姆-2导弹

它是苏联第一代防空导弹,低空杀伤半径65米,高空杀伤半径250米,三发命中概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被称为侦察机的“克星”。

通过对U2侦察机进行完整分析,研究人员发现,这种机型虽然看似完美,但还是存在漏洞。

他们观察到从打开制导雷达天线到U2出现绕道,也就是U2的雷达发挥作用,一般都有间隔时间,但是时间只有短短20秒。

而苏联萨姆武器系统的操作运行共15个动作标准时间为8分钟,是一个快速、连贯、统一的过程。

通过修改程序动作、简化口令等方法,部队硬生生把这8分钟,缩短进了十几秒,实现了在开天线后最快速度完成射击程序。

当时的北京军区空军司令部顾问岳振华将此浓缩为四个字——“近快战法”。

除了硬件设备,战略计划也要跟上。当时我们用的方法,叫做引蛇出洞。

因为敌方确信中国有地空导弹部队,位置在北京附近,所以基本不会到北京来,而是操纵U2侦察机在其他地方盘旋。

台湾U2侦察机驾驶员陈怀生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当时中国大陆只有三个防空营。

如何才能破局?那就需要杀鸡儆猴打几架下来,让它们不敢轻易来。

岳振华抽调了北京的防空营前往U2侦察机最有可能经过的南昌市,通过模拟大规模军事演习诱敌深入,最终在1962年成功首次击落U2侦察机,让世界震惊。

被击落后,那几架侦察机的残骸被放进博物馆中,人们仍然可以感受到它在两万里高空的雄风。

上世纪博物馆对四架U2侦察机残骸进行展出

记者招待会上,面对美国媒体的尖锐提问,时任外交部长陈毅幽默地说:“我们是用竹竿把敌机捅下来的。”

可即使有了“竹竿”,也并不意味着可以永远高枕无忧。

1967年,“蛟龙夫人”的不败神话终于在中国上空被彻底终结,此后再也不敢来犯,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从他山之石到自主研发

与萨姆引进同步进行的,是中国新型地空导弹的自主研发进程。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虽然中国已经有了击落经验,但U2侦察机的强大性能和数量压制仍然是军事建设部署的一大隐患。

飞行中的U2侦察机

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快研制出能战胜U2侦察机的国产地空导弹成为了必要命题。

红旗2应运而生。

它的前身正是苏联萨姆2地空导弹的仿制产品——红旗1。

作为苏联一代防空导弹系统,不管是研制时间还是研发者,萨姆2都绝对堪称高水平的武器装备。

1940年代后期,“金刚石”中央设计局和拉沃契金设计局联袂研制出萨姆2地空导弹系统。

这两个设计局来头可不小,前者二战时曾设计出苏联空军主力机型拉格系列战斗机,后者更是苏联兵器部第一特种设计局。

而萨姆2的主要功能就是对付敌方的轰炸机和高空侦察机。

在中国防空部队屡次击落U2侦察机之后,对手也对机载电子预警系统进行了必要改进。能够通过干扰机自动发射干扰信号,躲开导弹袭击。

如何应对升级后的U2侦察机,成为摆在研发人员面前迫在眉睫的又一道难题。

1967年红旗2导弹定型并列装部队

承接红旗1射程远、杀伤强等优点,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红旗2首先要做到的是具备更加先进的抗干扰能力。

面对升级后的U2侦察机特点,红旗2加装了一个特别的“28号反干扰电路”。通过过滤干扰信号,去伪存真,一发制敌。

类似这样的问题,在研发红旗-2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做了21项改进。

像是增加燃料舱容量,加大了前翼面积,增加了射高与射程等等。

1967年,距离红旗2定型仅仅过去两三个月,对它而言关键性的大考终于到来。

那年的9月8日上午,敌军的U2侦察机从江苏启东向杭州湾方向进发。

虽然在过程中这架U2侦察机凭借干扰机和构造优势多次尝试躲避,但是通过“反干扰电路”的准确追踪,红旗2发出的导弹还是成功命中了侦察机上的飞行员。

作为一名老将,红旗2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处于中国防空主力位置,一直到本世纪初才结束了它战功赫赫的服役生涯。

如今的“红旗”系列防空导弹已经涵盖了中远程、中高空到超低空的活力范围,“红旗漫卷”,为中国的防空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阅兵式上红旗系列防空导弹接受检阅

在北京天安门西面长安街的军事博物馆里,一枚红旗2地空导弹和不远处用四架残骸拼成的美国U2侦察机沉默对望,在这架机身破损严重的U2侦察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侵略者的下场。

对于这一“空中霸王”的巅峰与没落,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喜欢我的视频请关注我,下期视频再见。

参考文献:【1】-航萱-《红旗飘飘振军威 中国“红旗”系列防空导弹》-现代军事

【2】-卢克雷、高凯-《夜歼U-2开先河》-中国国防报

【3】-陈广相-《“神剑”震苍穹——空军地空导弹部队智歼U—2高空侦察机纪实》-春秋

【4】-蒋晓星-《黑猫中队的覆灭——美蒋U—2型高空侦察机在中国大陆的失败》-湖北政协

0 阅读:0

婀哥的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