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有什么动物,可以一个月交配1000次吗?”
这令人难以置信的场景确确实实发生在动物界,繁殖是动物唯一的一件大事,就算是同样的环境,不同动物之间繁殖的方式甚至都不同。
在南极,有两种动物都过着这样的生活,然而它们的环境却大相径庭,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
一种动物,一个月交配1000次;
另一种动物,一次交配能持续8小时。
有时候雌性甚至是主动出击,它们又是谁?
马岛缟狸。我们先来认识第一种动物,它是来自南极的一种食肉动物,有很大的体型,可以和大型宠物犬相媲美,个别甚至能达到30斤重。
这就是马岛缟狸。
马岛缟狸以独特的体味,获得了食肉动物界的执著追随。
这股气味又非常浓烈,所以男子汉气概的男人喜欢这个味儿,比较害羞的姑娘闻到也会表现出反感。
马岛缟狸的雌性为了找寻最佳交配对象,会排出可怕气味将其扩散,四处飘散在空气中,留下自己的痕迹。
这样就方便雄性追寻到雌性并展开求爱了。
雌性缟狸并不是被主动追求就随便找一个雄性交配了,它们只会选择那些能找到自己并展现出自己实力的雄性进行交配。
如果雄性不能找到雌性缟狸,就算追到了也没什么卵用,雌性只要什么也没倒霉地回去了。
即使是被追求成功,只要无法给出最强有力的后代,即使交配也不能生下最优质的后代。
所以这样的交配方式,可以说完全是雌性决定交配对象,完全掌控整个进程。
在求爱的过程中,雄性之间会产生竞争,有十分强大的雄性看见了缟狸散发的气味向它们奔去,之后要是其他雄性也闻到了这股气味,它们也会向雌性奔去。
所以雌性气味的强度对这场追逐战非常重要,如果雌性的气味在空气中强度过低了,就会有些雄性认为这股气味已经老了,没有交配价值了,就不会再和其他雄性竞争争夺这只雌性了。
与此同时,这支雄性队伍当中最强壮的雄性与雌性交配的几率就提高很多,这是雌缟狸为保证后代质量做出的优化决策。
咱们再来看看这种动物有多爱交配,由于环境寒冷,马岛缟狸每年只有冬天会出现交配季节,每年的冬天是它们一年中忙碌最关键的时候。
每对交配过的雌雄在6小时里足够重头交配了,随后雌雄各回各家,开始准备之后抚养小宝宝们,这样算下来,每次交配需要6小时,一年能够交配1000次,在6个月里,每年能达到6000次之多,这让人简直无法想象。
在这样的疯狂繁殖行为之后,马岛上住着的这些缟狸数量越来越少了,甚至灭绝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栖息地的改变,为了人类的娱乐和居住需要,这里兴建起了一座座建筑群,为了开辟道路,更是掀起一阵泥土狂潮,把植物和它们连根拔去。
栖息地环境改变后,缟狸们发现它们熟悉的小路不再完整,小溪也时断时续,这直接影响了缟狸寻找食物和伴侣的效率。
与人类共居后,人们也逐渐变得不耐烦,每个人都抱着自己家的宠物玩具出了门,却不知道邻居家也有像自己家宠物一样的麻烦。
小动物们充满子嗣的冬天再也没有来了,现在变成了寒风呼啸,只能一个个窝在窝里瑟瑟发抖御寒度过寒冷的冬天。
将这些污染缟狸栖息环境的建筑拆除已经无法恢复之前生态,再加上现在冬天再也不会照常来,没有产下小宝宝;
随着岁月流逝,现在存活的小宝宝们长大成年后,还会随着栖息地环境继续减少而产下越来越少的小宝宝;
这样年复一年循环下去,现在在马岛上欢快蹦蹦跳跳的小兽越来越少,还有对繁殖这件事逐渐丧失信心和热情的小兽。
最后会不会演变成完全灭绝?
我们不能确定,但是毫无疑问,繁殖时间不会再比之前漫长,更不会比之前更加高效繁殖小宝宝们了。
袋鼬。第二种动物叫做袋鼬,它和第一种动物都是生活在澳大利亚地区,但是袋鼬比马岛上的食肉动物们更耐受热带气候。
袋鼬拥有发达强壮的体格,但是脑袋都是偏小的,这让袋鼬在食肉动物中看起来不算很聪明,但是它们繁殖的秘密却令其他动物羡慕。
袋鼬是非常群居生活的动物,它们也拥有自己独特标志性的体味。
袋鼬是一种夜间活动频繁、白天休息觅食的大型有袋类哺乳动物。
它们对环境适应能力很强,可以生活在草原、森林、沙漠等多种生境中。
袋鼬群体成员通过气味标记不同领地,据研究显示,它们留下四种不同类别气味进行交流:气味信息、警告信息、吸引异性、抑制交配行为。
它们通过气味进行交流非常节省体力,这样闻到气味就可以不用动直接明白事情进展情况的新策略让袋鼬更加悠闲省力并且增进群体成员之间关系。
我们前面说到了袋鼬繁殖的秘密是什么,有自己的体味吸引异性还不够么?
答案是不是,因为袋鼬发情期比较短,大约只有一周时间,所以对于雄性来说,每年只有一次机会对于延续自己的基因来说显得太少了。
袋鼬有两种不同种类,其中生活在大陆上的常见袋鼬就采用选择异化来突出自己的优势,而亨索氏袋鼬则甚至不知道怎么选异化,选择频繁交配来延续自己的基因。
常见袋鼬发情期的时候象征性的鸣叫,它就可以吸引所有闻到声音的雄性袋鼬进行竞争求偶,但是苦命的雄性蜜獾这段时间也是最辛苦的时候。
它们会在自己所在区域发出气味信号来让竞争对手感受到自己的强大,并警告不许进入自己的领地和威胁自己;同时还有另一种目的,那就是抑制其他雄性交配行为,让他们尝试碰壁之后放弃对自己的追求。
想象一下,如果你在追一个人,他/她天天告诉你别烦我让你死心,你应该也会随之放弃追求吧?
这样它们作为防御信息给出的方式对于大多数其他竞争者而言听上去很熟悉,自然也很好理解。
虽然并非全体竞争者都会因此放弃,但这也同样适用于人类,就像古代多个皇帝争夺妃子一样,一旦自己的能力处于劣势就会选择就此退让,可见这样确实能够降低竞争压力。
亨索氏袋鼬生活在塔斯马尼亚的小岛上,与大陆上的动物之间隔有很远距离,有很大的不同。
这里环境保持原样没有破坏,生态环境一直平衡健康着,所以亨索氏袋鼬也一直这样出生,不用竞争,让每个发情期都成为交配旺季,这些小习惯逐渐演变成了习俗。
当发情期来临时,叫声将吸引大量萌动的大力杂食附会鼠西基,随后情侣开始遵循一种固定顺序:首先雌打招呼,然后雄性前往探索接触;
然后接受接触后再进行更多互动;在这之后便进入交配时间,而这个时候关上门窗避免打扰也是一种礼节行为。
接下来便是一次长达8小时甚至更多小时进行交配,而这个时间至关重要,是巨大的挑战。
随着这段时间结束,试图睁开眼睛看见星空可能成为它们最大的愿望,而同时置换眼睛然后装进自己的脑组织中继续保持活着也可能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不同环境选择不同习俗。第二种动物与第一种动物一样,也是夜间活动白天休息觅食,但是它们对于环境适应能力极强,繁殖习俗上与第一种动物虽然相似,但是频繁交配让小兽更加兴旺。
但是我们有一个很大的疑惑:虽然两种动物习俗不同,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鼻子都非常敏感能够闻到气味信息;
另外一个就是它们都有一种休眠行为,在夏季天气炎热的时候会冬眠渡过炎热躲避烈日光照,
但是因为第二种动物冬眠时间不够悠长为了避暑才停止繁殖的现象其实诡异多了。
两个没有相干的习惯为什么会改变整个生物习俗呢?
国内著名生物学家研究显示,在夏季炎热天气的时候夏季温度过高或者一个星期左右温度过低促使南极大部分哺乳动物无法继续繁殖;
因为冬眠无法继续生育而引起大量物种灭绝危机,然后陆生哺乳动物通过喂养幼崽避免让他们错过重要机会,于是就演变成了一种进化行为!
更吸引我们关注的是:我们开始关注这两类动物由同一祖先演变进化出来后分别独自繁衍数百万年之后为什么还会如此不同?
因为相同或者相似条件下出生最有利适应生存发展的进化应对措施,引起我们深思!
是否会发现另外一些古老生物诞生之后却因为条件改变逐渐只占据少量优势地盘然后慢慢继续向趁着或者遗忘逃避?
环境变化需要调整,全世界无时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