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不开美国技术?北斗卫星已全球组网,为何国内还要继续使用GPS?

圈聊科技 2024-09-11 18:04:45

离不开美国技术?北斗卫星已全球组网,为何国内还要继续使用GPS?

卫星就好比安在天上的“眼睛”,这也是独立导航系统搭建的前提,目前能够实现的国家屈指可数,只有欧洲的伽利略、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以及中国的北斗卫星完成了组网。

而其中完成全球组网的只有GPS以及北斗卫星,但令人奇怪的是,明明我国的北斗卫星已经足够强大了,但为何国内还是随处可见GPS导航系统的痕迹呢?难道就不怕信息泄露吗?

这就不得不提GPS系统的发展历程,最早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当时美国军方为了满足军事需求,开始研制卫星导航系统,起初他们开发了子午仪卫星定位系统作为过渡,但该系统在精度和覆盖范围上存在局限。

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提出了更为宏大的全球定位网计划,旨在通过更多的卫星实现更精确的定位,1973年美国国防部正式宣布启动GPS系统的研制工作,这标志着GPS系统进入了实质性的发展阶段。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美国陆续发射了多颗试验卫星,并不断完善地面控制系统和用户设备,1983年GPS系统初步建成并开始投入使用,主要用于军事领域。进入90年代后,美国政府逐步开放GPS系统的民用信号,使得GPS技术得以广泛应用于民用领域。

1994年,GPS系统全面建成,成为全球首个具有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此后美国不断对GPS系统进行现代化升级,提升其性能和服务质量。

据估计整个项目的总耗资在200亿至300亿美元之间,这笔资金主要用于卫星的研制与发射、地面控制系统的建设与维护、用户设备的开发与推广等方面,如此庞大的资金投入确保了GPS系统的高精度、全天候、全球覆盖的特性,使其成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卫星导航系统之一。

卫星导航技术本身就是一个高度复杂且不断发展的领域,需要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才能实现更高的精度和可靠性,需要确保在全球范围内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这对卫星的轨道控制、信号传输与处理等方面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但伴随着北斗卫星的横空出世,美国GPS的垄断地位就此被打破,从1994年立项、到2003年的初步建设、到最终2020年6月份的全球组网覆盖,这也正式宣告着全球性的服务正式开启,目前已经覆盖了两百多个国家,每天定位服务次数多达3600亿次。

明明这么优秀了,那为何GPS还是无法被取代呢?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GPS一直以来都是靠着“免费”起家,这也让他们快速占领了全球市场,但这“免费”可不意味着真就不需要耗费任何的代价。

GPS的可靠性获得了很多中企的青睐,早在2020年时进度就控制在了6.2米范围内,而我们平常常用的汽车、手机等等导航服务,看似我们都是免费使用的,但实际上软件厂商都已经支付过对应的费用了,而这些软件厂商依靠着掌握的数据,也是赚的盆满钵满。

而对于GPS很多国人都已经用习惯了,突然用上北斗卫星显然是有点不习惯了,但在军用、机密等领域,早就已经完成了对应的取代,如今北斗在很多的技术上都已经实现了赶超,做到完全取代也只是“想不想”的问题了。

在实测的精度上,北斗卫星已经赶超了GPS,同样在信号可靠性、抗干扰程度上也处于领先水平,更有着独一无二的短报文通信功能,截止2022年北斗卫星的产值规模已经突破了5000亿,后续在规模上还将不断地扩大。

因此就算我们失去GPS导航系统,国内也不会因此受影响,实际上已经潜移默化的取代了,对此你们是怎么看的呢?

0 阅读:352

圈聊科技

简介:给大家带来最新的科技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