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炒股为何屡禁不止?多地证监局同日开罚单背后

文元众视 2025-01-07 02:56:55
新年伊始,罚单频出

新年的钟声刚刚敲响,证券市场的监管风暴却已悄然来临。多地证监局在开年之际纷纷亮出利剑,对违规炒股行为严惩不贷,一日之内多张罚单落地,引发市场广泛关注。这些罚单犹如一记记警钟,敲打着从业者的合规神经,也向外界传递出监管层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坚定决心。

1 月 3 日晚间,北京证监局率先出手,对国都证券及其原总经理杨江权作出处罚决定。杨江权自 2020 年 8 月起在国都证券身居要职,然而却在 2022 年 10 月 28 日成大生物股票解除限售首日至 2024 年 6 月 28 日期间,违规使用本人证券账户持有成大生物 8 万股。尽管最终这笔交易以亏损约 130.9 万元收场,但违规事实已成定局。北京证监局不仅对杨江权处以 15 万元罚款,还因国都证券对从业人员投资行为管理不善,对公司出具警示函。国都证券存在制度建设及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监测检查机制不到位等问题,未能及时察觉并上报这一违规行为,无疑是在内部合规风控上亮起了红灯。

几乎同一时间,深圳证监局也开出两张罚单,将违规炒股的谭睿、苏宝亮二人推至聚光灯下。有着 17 年证券从业经验的谭睿,在 2014 年 8 月 8 日至 2023 年 12 月 11 日近十年间,违规操作 “姚某某” 证券账户买卖多只股票及可转债,累计亏损约 58.5 万元,截至期末仍持有部分股票,被责令处理非法持有的证券并处以 4.5 万元罚款。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苏宝亮,在 2016 年 1 月至 2024 年 3 月任职券商期间,近 6 年利用他人账户交易,获利颇丰,累计盈利 147.04 万元。深圳证监局果断出手,没收其违法所得并追加 75 万元罚款,罚没合计约 222.04 万元,以高额代价警示从业者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而在山西,华源证券山西分公司员工朱仁来也因三项违规行为受到山西证监局警示。他违规操作客户证券账户,触碰了行业红线,严重损害客户权益;向客户提供开通科创板知识测评答案,破坏科创板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规则;未完整报备设备 MAC 地址,给公司合规监控带来隐患。监管部门要求他限期提交书面报告,整改自身问题,同时也为华源证券及整个行业敲响了合规警钟。

典型罚单详情披露

国都证券原总经理违规持股巨亏仍被罚

国都证券原总经理杨江权的违规行为颇具警示意味。他自 2020 年 8 月起便在国都证券担任要职,然而在 2022 年 10 月 28 日成大生物股票解除限售首日至 2024 年 6 月 28 日期间,却违规持有成大生物 8 万股。这期间,成大生物股价走势不佳,杨江权最终亏损约 130.9 万元。即便如此,违规事实不容置疑,北京证监局依法对其处以 15 万元罚款。国都证券也因内部管理不善,未能察觉这一违规行为,被一并警示。这一案例不仅揭示了个人违规的后果,也凸显出券商在内部管控上的漏洞亟待修补。

深圳证监局连开两张罚单

深圳证监局的两张罚单剑指谭睿、苏宝亮两位证券从业者。有着 17 年从业履历的谭睿,在 2014 年 8 月 8 日至 2023 年 12 月 11 日近十年间,违规操作 “姚某某” 证券账户,频繁买卖多只股票及可转债。尽管最终累计亏损约 58.5 万元,且截至期末仍持有部分股票,但违规性质恶劣,被责令处理非法持有的证券并处以 4.5 万元罚款。与之相比,苏宝亮则是在 2016 年 1 月至 2024 年 3 月任职券商的 8 年间,近 6 年利用他人账户交易获利,累计盈利高达 147.04 万元。深圳证监局果断出手,没收其违法所得并追加 75 万元罚款,罚没合计约 222.04 万元,以重罚彰显监管威严,警示从业者切勿心存侥幸。

华源证券员工违规操作客户账户

华源证券山西分公司员工朱仁来的违规行为,反映出基层员工合规意识的淡薄。他在从业期间,违规操作客户证券账户,将客户资金置于风险之中,严重损害客户权益;还向客户提供开通科创板知识测评答案,破坏科创板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规则,为市场埋下隐患;并且未完整报备设备 MAC 地址,使得公司合规监控出现盲区。山西证监局对其出具警示函,并要求限期提交书面报告整改,为华源证券及整个行业敲响基层合规的警钟。

违规炒股现象剖析

利益诱惑与侥幸心理作祟

证券从业人员违规炒股,首当其冲的便是利益诱惑。身处证券市场的前沿阵地,他们每日与海量的交易信息、市场动态打交道,对股价的起伏波动、板块的轮动节奏有着更为敏锐的感知。在这种信息优势下,部分人难以抵挡财富增值的诱惑,妄图利用内幕消息或专业分析在股市中 “快人一步”,攫取丰厚利润。侥幸心理则如同附骨之疽,让他们错误地认为自己的违规操作能够神不知鬼不觉地避开监管的目光。他们或是打着擦边球,以亲属账户为掩护,暗自操盘;或是利用客户账户,在交易的隐蔽角落违规操作,自以为天衣无缝,殊不知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券商内部管控不力

券商作为证券从业人员的管理主体,在这场违规风波中难辞其咎。部分券商内部管理混乱,制度建设如同虚设,未能构建起有效的 “防火墙”。在员工行为监测上,存在大片的盲区与漏洞,对员工异常交易行为的察觉滞后甚至毫无察觉。国都证券便是典型案例,其对从业人员投资行为管理的制度建设及内部管理机制残缺不全,内部监测检查机制形同虚设,以至于总经理杨江权违规持股近两年都未被发现。信达证券同样问题重重,账户实名制管理不到位、客户权益保护缺失、人员管理散漫,连最基本的员工违规买卖股票监测系统都未建立,为员工违规炒股大开方便之门。

违规成本与收益失衡

从多起违规案例来看,违规炒股的成本与潜在收益之间存在着扭曲的失衡。尽管监管部门不断加大惩处力度,罚单频频开出,但相较于违规操作可能带来的巨额收益,一些人仍心存侥幸,甘愿冒险一试。如苏宝亮在近 6 年的违规炒股中获利 147.04 万元,即便最终被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 75 万元罚款,他前期落袋为安的收益仍让部分人觉得有利可图。这种失衡使得一些自律意识薄弱的从业者在利益权衡中,轻易地将法规抛诸脑后,也警示着监管层亟需进一步提升违规成本,让违规者真正付出惨痛代价,以扭转这一错误的利益导向。

监管举措与行业影响

监管持续高压打击

事实上,监管层对证券从业人员违规炒股的打击从未手软。回首过往,2019 年至 2023 年期间,证监会共查办 67 起从业人员违法炒股案件,对 139 人作出行政处罚,已然表明整治乱象的坚定决心。步入 2024 年,监管力度更是有增无减,全年共发出超 103 张罚单,涉及逾 155 名违规炒股的从业人员,波及 18 家券商,罚没金额合计高达数亿元。从年初制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推动券商内部自查自纠,各证监局开展专项现场检查,到年中在券商文化建设自评中,对涉及员工违规炒股严重的情况予以扣分处理,再到年末依旧罚单不断,如 12 月 26 日新疆证监局对国信证券新疆分公司的张洋洋开出罚单,监管的拳头始终紧握,持续净化市场环境,维护市场的公平公正,守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对券商行业的警示

罚单频出,券商行业首当其冲。一方面,违规炒股行为直接影响券商自身声誉,一旦曝光,投资者对券商的信任度必然大打折扣,市场份额也可能随之流失。如国都证券因原总经理违规持股受罚,无疑给公司形象蒙上一层阴影。另一方面,监管处罚往往伴随着对券商合规管理的问责,扣分、责令整改等措施直接施压,促使券商在内部管理上痛定思痛。诸多券商纷纷行动,强化员工合规教育,定期组织培训,剖析违规案例,让合规意识深入人心;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细化员工投资行为规范,填补管理漏洞;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控员工交易行为,对异常交易及时预警,全方位构建合规防线,力求在严监管的浪潮中稳健前行。

投资者教育与风险防范

面对违规炒股屡禁不止的乱象,投资者自身的防范意识至关重要。一方面,投资者在选择投资顾问时务必谨慎,要深入考察其资质与认证,如是否拥有注册金融分析师(CFA)或注册投资顾问(RIA)等专业资格,这是专业能力的重要背书;详细了解其经验与业绩,包括服务过的客户类型、管理资产规模以及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表现,过往业绩虽不能完全预示未来,但能折射出顾问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明确服务与费用结构,知晓提供的是全面投资管理还是单纯咨询服务,费用收取是基于资产百分比还是固定费用,做到心中有数;关注沟通与透明度,选择能定期更新投资状况、清晰阐释投资策略的顾问,同时留意潜在利益冲突披露情况;要求个性化服务,确保投资计划贴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与时间框架。

另一方面,投资者要练就一双 “火眼金睛”,仔细甄别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对于那些含糊其辞、避重就轻的公告,切勿轻信,要深入挖掘背后的真实意图。遇到 “蹭热点” 的公司,不能盲目跟风,应翻查财报、研究行业,洞察其业务实质,判断是否真能从热点中获益。若不幸遭遇违规股票,如因虚假陈述、内幕交易等导致股价异动受损,要及时拿起法律武器维权,保存好交易记录、公告信息等证据,向监管部门举报或寻求专业律师帮助,通过合法途径挽回损失。只有投资者自身防范意识与能力提升,才能在波谲云诡的股市中守住财富,让违规者无机可乘,推动市场走向更加规范、健康的发展轨道。

0 阅读:0

文元众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