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陷入消费的漩涡,明明挣得不多,却总是觉得钱不够花。尤其是在换衣服、买手机、给孩子花钱这些方面,似乎每一笔开销都让我们感到无奈。你有没有想过,这背后其实是我们消费观的变化?从曾经的节俭到如今的“剁手”,这一切究竟是生活变好了,还是我们变得奢侈了?快来看看我的消费反思,或许能引发你的共鸣!
曾几何时,我一年只能买一套新衣服。
在有限的衣服中,我总会留着最喜欢的那几件。
而如今,我几乎每年都会换新衣服。
我不知道我到底是变得奢侈了,还是说生活变好了?

换新衣服并不算什么,但生活的开销可不是小数目。
每个月发了工资,总是不够花的那种。
当我把每个月的学费、补习班、保险费、信用卡欠款等开销都列出来后,我才意识到:我好像从来没有挣到过钱。
挣了钱也只不过是“原地踏步”罢了。
我在不断的花钱大比拼中,输得一塌糊涂。
最终的赢家也只有商家而已。
物品的使用年限如果说换新衣服频率的变化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消费观,那么手机的使用年限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消费观。

曾几何时,我只要买到喜欢的手机,就会一直用下去。
因为我觉得,只要是能正常使用,不管多过时的手机都能满足我的需求。
而且每次买手机时,我都会选择价格偏低的款式,因为我不舍得花那么多钱买个手机。
久而久之,我的手机也就成了“残缺不全”的状态。
系统老是卡顿、总是莫名其妙闪退、甚至打不开一些软件。
每次跟别人聊天时,我总会无奈地感叹:我的手机真的是“太老了”。
在别人一边羡慕着我的新手机时,我却不得不承认自己已经好久没换过新手机了。

我的手机使用年限已经算是很久了,从我最开始用到现在,手机都换了好几代了。
现如今,不止我,身边很多朋友都在不断地换新手机,有些朋友甚至每隔几个月就会换一次新手机。
而他们大多数买的都是高配、高价的手机。
看着他们不断换新手机,我不禁在心底反省自己,是不是我太抠了?
洗鞋子的习惯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个习惯,鞋子脏了就直接扔掉。
以前我就是这么做的,鞋子脏了就扔掉,再买一双新的。
我觉得清洗鞋子太麻烦,而鞋子本身也不贵,买新的更划算。

后来,我发现这个习惯让我一年光买鞋子的开销就不小,于是我决定尝试着洗鞋子。
最开始洗鞋子的时候,我总会抱着一种试探性的态度,不敢轻易地洗干净鞋子,生怕鞋子被洗坏了。
慢慢地,我开始养成了定期洗鞋子的习惯,发现只要好好洗,鞋子并不会坏,而且还变得更干净、更漂亮。
这时,我才意识到原来只要稍微付出点力气,生活就会变得更好。
这也让我在很多方面都开始养成了“降级消费”的习惯。
比如:我曾经买的半身裙,大多数都不超过一百块,不仅价格便宜,还能随意穿搭。

然而这几条半身裙却让我越穿越不舒服,每次穿着它们时,总会有种别扭的感觉,于是我总会将它们退来换去。
我的这种消费习惯,在我的内心深处,也源于对自己的一种否定:明明就没什么钱,却总想着买这么贵的东西,不值得!
每次看到余额不足时,总会有种强烈的不配感,也让我更加不舍得花钱了。
家庭开支的重中之重说到底,想要攒钱似乎有些难。因为每个月的开支总是攒不完的。
有人说:家庭所有开支中,前两位肯定是对孩子和老人。

而我也不得不承认,这个说法确实是正确的。
现在对孩子的消费水平越来越高,似乎不给孩子花钱就对不起孩子了一样。
在这场消费大战中,孩子自然是最厉害的那一方。
他们除了学习用品之外,还会不断地提出各种各样的需求,而我们只会不断地满足他们。
最主要的是,这种消费模式还让孩子养成了过度消费的习惯,对钱没有概念。
不仅对孩子花钱毫不吝啬,家庭开支还包括照顾老人这块。
有人曾说过:养儿防老,但事实证明,光靠养儿防老有些不靠谱,因为儿女始终是自己的家庭第一位,而父母排在第二位。

要想养老,还得自己掏腰包。
除了给孩子和老人花钱,每个月还有几笔固定开销,比如:暖气费、车险、孩子的保险等,这些开销也不少,每个月加起来就几万块了。
挣到的钱根本无法抵挡这些固定开销,所以才会感叹:从发工资开始,就进入了“赤贫”状态。
饮食方面的降级消费其实早在十几年前,我就已经对饮食方面进行过“降级消费”了,那时的我只要一煮锅面,就能吃上好几天,而这也让我对饮食有了新的认识:尽量少下馆子和点外卖。

外出就餐和点外卖不仅麻烦,还贵!我开始养成在家做饭的习惯,而做饭又让我对食材有了新的认识:即便是贵一点的食材,只要合理搭配,就能做出美味又营养丰富的菜肴来,而这笔开销比起下馆子和点外卖来还差远了!
物品越旧越珍惜说到底,物品越旧越容易产生感情,比如我十年前买的靴子,如今依旧在穿着,并且我打算再穿一个冬天。
当初这双靴子就花了不少钱,而且当初它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因此我对它一直很舍不得,也一直将它穿下去。

直到现在,这双靴子依旧很好看,甚至还成为我搭配衣服的重要单品!
通过我的亲身经历,我也意识到:越旧的东西越珍贵。因为它见证了我的生活,它陪伴我走过风风雨雨,我自然会更加珍惜它,不舍得轻易放弃它!
同样道理,在经济条件比较拮据的时候,我们总会对一些物品更加珍惜,因为那些物品并不是随时随地都能买得起的,而一旦买不起,就只能靠回忆来过日子了!
我们总会想方设法让那些物品使用得更久一点,就像我十年前买的靴子一样,它陪伴我走过十年岁月,我怎么舍得放弃它?

现如今,我们也越来越不舍得花钱在护肤品上,这也与我们内心深处产生的不配感有关,每次看到护肤品价格时,总会有些心虚和不配合而产生的不舍感,因此也就降低了我们的消费频率。
结语读完这篇,我深有感触,消费观的变化不仅反映了我们的生活水平,更是我们内心深处对金钱的态度。生活虽然越来越好,但我们是否应该更加理性地对待开销?希望大家能在评论区分享你们的消费观和经验,一起讨论一下这个话题!如果觉得有道理,也别忘了点赞支持哦!
出门找活,专门给人家男人提供各种服务。一举两得,赚钱了,自己也会爽歪歪的
不是花费不起,而是欲望太大,什么都想有,当然花费就大了,还学人用信用卡,不知道信用卡这条链里有多人人要赚钱吗,没利益他们会这么积极?
[哭笑不得][哭笑不得]基本不出去吃饭,外面的吃了肚子不舒服,每天自己做,衣服就穿工装,厂家量尺寸做的,比买的合身,然后买点水果,加上房租水电气话费,一个月两千块,干着一眼望到头的工作,准备躺平到退休。
只能怪她自己 为什么不找个有钱的
对赚钱的难度来说,男女都是一样的,只是男的穷觉得自己没本事,女的就抱怨男的没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