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Chrome要卖,我们有兴趣”,OpenAI的ChatGPT产品负责人Nick Turley几天前的这句话,算是给谷歌上了回眼药。当然,在美国司法部成功迫使谷歌出售Chrome浏览器之前,OpenAI要收购Chrome还只能说是“嘴炮”。
不过OpenA可不只是过过嘴瘾,他们真的朝谷歌的软肋“捅刀子”了。4月29日凌晨,OpenAI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宣布为ChatGPT新增购物功能,允许用户通过ChatGPT搜索商品、查看产品信息,并进行购买,首批已覆盖时尚、美妆、家居用品和电子产品等商品类别。
具体来说,用户可通过ChatGPT直接查询商品信息,ChatGPT则会将根据查询结果生成产品卡,同时消费者不会在ChatGPT上完成交易,而是会被重定向到商家的网站来进行支付。对此OpenAI的搜索产品负责人Adam Fry表示,推荐是自然生成的,不含广告,OpenAI方面也不会从交易中获利,数据则来源于第三方网站的结构化元数据和数据流,以确保信息的客观性。
为什么说ChatGPT提供购物功能是瞄准谷歌呢?因为Adam Fry直言不讳的指出,ChatGPT的购物功能在界面设计上与谷歌购物平台(Google Shopping)颇为相似。例如当用户点击某款感兴趣的办公椅图片时,页面右侧会列出亚马逊、沃尔玛等多个商家的购买链接,并附带跳转按钮,但与谷歌购物不同的是,ChatGPT显示的商品是自然排序,并非付费广告。
谷歌购物其实是一个商品比价与导购平台,它是通过汇聚各大电商平台的商品信息,来为用户打造一站式的购物体验,用户则可以轻松搜索、比较,并购买来自众多平台的各类产品。然而作为全球有数的广告巨头,谷歌又岂能忽视对于流量如饥似渴的电商平台,由此也就有了谷歌购物广告(Google Shopping Ads),但广告的出现就让谷歌购物变得不再那么纯粹。
谷歌购物广告是基于商品数据的广告形式,商家在通过Google Ads和Google Merchant Center上传商品信息后,就可以将广告展示给精准搜索的潜在用户,这类广告会出现在谷歌搜索的结果页,并带有图片、价格和产品描述,消费者可以直观地看到商品的主要要素,点击链接就能直接跳转到商家的网站进行购买。
那么问题就来了,谷歌购物是海外消费者网购的主要渠道吗?答案是肯定的。与国内电商赛道由阿里、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等中心化平台主导不同,海外电商行业则呈现出去中心化的趋势,尽管亚马逊确实一家独大,TEMU、Shein也有很多人在用,但由中小商家自行搭建、并运营的独立站则更是多如牛毛。
谷歌购物的作用就在于以搜索引擎为基础,为用户提供了一个触及海量独立站的机会,让用户可以实现一站式购物。所以ChatGPT现在推出的购物功能,就是希望原本使用谷歌购物的用户转向自家,以此为ChatGPT带来新的增量。
那么ChatGPT能否从谷歌购物手中抢走用户呢?或许有很大的可能,仅仅是ChatGPT的推荐结果不受广告影响就正中谷歌的软肋,这一设计会让用户认为ChatGPT真的是“理中客”。毕竟作为一名消费者,你是愿意相信谷歌购物上的广告,还是ChatGPT遍历整个网络后推荐的商品呢?
除此之外,ChatGPT购物功能的另一大亮点是智能化,它的推荐模式也更类似于真人种草。根据Adam Fry的介绍,ChatGPT购物是一种更个性化、对话式的购物体验,而非传统的关键词搜索,它会尝试理解人类是如何评价一款商品。
别看OpenAI方面声称ChatGPT购物功能的推荐结果不是广告、也没有商业赞助,但这并不代表这项功能就缺乏商业化的前景。事实上,ChatGPT购物功能大概率会成为OpenAI在ChatGPT订阅服务之外的另一个盈利点,因为其所具备的导购属性,就决定了一定会有电商网站愿意为这样的流量付费,它实际上扮演着国内市场“淘宝客”的角色。
作为一个淘宝提出,并被京东、抖音等后继者模仿的模式,淘宝客的魅力就在于实现了平台、参与者、消费者的共赢。消费者通过淘宝客的链接去淘宝购买相关商品,每一次购买就都可以让淘宝客获得收益,然后淘宝客再将部分收益返还给消费者,其中淘宝拿到GMV、淘宝客获得返利、消费者也用更便宜的价格买到了商品。
对于当下的OpenAI而言,ChatGPT购物功能拥抱“淘宝客”模式,就让一个细水长流、旱涝保收的稳定营收渠道近在眼前。至于为什么OpenAI一定会让ChatGPT购物功能商业化,其实与这家公司当前局势密切相关。
作为AI行业的领导者,OpenAI现在的日子其实并不好过。此前在今年3月,OpenAI以3000亿美元的估值、完成了史上最高的400亿美元融资,但他们想要拿到这笔巨款并不容易。根据相关报道显示,在这一轮由软银领投的融资中,OpenAI只会拿到100亿美元的预付款,剩余300亿美元则是在完成公司转型后才能获得,失败的话就只能再拿到100亿美元。
可OpenAI转型为营利性公司很难一蹴而就,他们的历史包袱过于沉重。现在的情况,是OpenAI的转型陷入了法律和伦理的双重危机,非营利性组织失去对营利性实体的绝对控制权,就等于是OpenAI背叛了创立时的愿景,而法律风险则在埃隆·马斯克发起的司法拉锯战里。
如此一来,OpenAI这次只拿到200亿美元融资的概率并不低。尽管这笔钱对于其他行业的独角兽而言是一笔巨款,但在OpenAI这里可就不太够看了。根据《The Information》爆料,OpenAI在2026财年(2025年10月到2026年10月)亏损或将达到160亿美元,也就是说200亿美元的融资显然不足以支撑他们撑到预计盈利的2029年。
所以OpenAI的当务之急,不仅是转型营利性组织,还得找到可以赚钱的新业务,因此也就有了ChatGPT购物的闪亮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