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华为海思芯片的负责人何庭波对任正非说:“我们要争取一次流片成功。
”这句话引发了华为内部的激烈讨论,任正非却回答:“一次投片成功的观点是反动的。
”这句话更像一个巨石,投入了平静的湖水。
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任正非会这样想?
为了搞明白这些,我们需要从华为的发展战略说起。
华为最早是以通信设备起家,大家都知道它的通信技术在全球无人能比。
但其实,华为的野心并不止步于此。
华为瞄准了一个更大的目标——利用通信技术的优势,扩展到更多高科技领域。
这个战略目标,就是通过不断研发,形成跨领域的高科技产业链,比如芯片技术。
自研芯片的挑战与流片的重要性说到芯片,大家可能觉得这个词很高大上。
其实,芯片就是那些藏在我们手机、电脑里,帮助它们运行的小东西。
芯片的开发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最难的一步,就是把电脑里的设计图,做成可以用的芯片,这一步专业术语叫做“流片”。
流片如果失败,之前大量的投入可能全都打了水漂,而流片本身还需要花费巨额资金。
因此,芯片公司都希望流片能一次成功,因为这不但能节省成本,还能缩短产品上市的时间。
当何庭波提出要争取一次流片成功时,任正非却反对,说这是一种“反动”的思想。
他的观点是,如果总想着一次成功,那么大家就会求稳,不敢创新,不愿意冒险,而创新正是华为赖以生存的根本。
任正非对失败的独特理解任正非对失败的理解非常特别,相较于许多追求完美、害怕失败的企业领导者,他更愿意接受和包容失败。
华为的发展历史中充满了类似的例子。
任正非曾对员工们说:“你们坐在第一排的,哪一个没有浪费很多钱。
”在他看来,这里的“浪费”实际上是一种战略上的宽容。
这种宽容让华为的员工在探索新技术时更具冒险精神和创新意识。
比如在一次大会上,任正非说道:“徐直军就浪费了我一千个亿。
”这并不是责备,而是一种对创新过程的幽默理解。
在后来的一次采访中,任正非解释,这是一种诙谐的说法,实际指的是在探索新的技术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资源消耗。
尊重员工需求:华为吸引和留住人才的秘诀任正非对员工有一种特别的尊重,不仅体现在高薪资上,更重要的是对员工精神需求的满足。
他会给员工们足够的空间去思考、尝试,甚至是犯错。
例如,有一次他去芯片设计部门,看到员工在玩游戏,他没有生气,而是好奇地问:“你们玩游戏不怕电脑中病毒吗?
”实际上,当时员工们在等待系统运行程序,这段空闲时间他们用来玩系统自带的扫雷游戏。
这个举动显然不是任正非想象中的懒散,相反,它展现了他对员工工作的尊重和理解。
华为的另一位特殊员工,是一位帮助华为从2G迈向3G的俄罗斯数学家。
这位数学家加入华为十多年,几乎天天都在玩电脑,任正非却从不打扰他,因为他知道,这是一种创新和探索的过程。
这种尊重和信任,才是吸引顶尖人才的关键。
为了留住人才,任正非甚至为了意大利的一位科学家,在意大利设立了研究所,方便这位科学家在家门口工作。
用任正非的话说,就是“为凤凰在家门口筑巢”。
这种尊重和体贴,让不少人才在华为找到了事业的归属感。
结尾正是这种对失败的包容,对员工的尊重和信任,以及不断创新的勇气,成就了今天的华为。
在任正非的领导下,华为不仅在通信技术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更跨界进入高科技的多个领域。
也许,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一些做事的方法:不怕失败,敢于创新,尊重每一个努力的人。
这种精神,才能让我们一次次走向胜利。
结尾这句话,可以给你一个思考:在今天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你是否也愿意用失败换取创新,用宽容赋予自由?
答案可能就是你成功的钥匙。
这才是任正非认为“一次投片成功是反动的”背后真实的原因。
希望大家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启发,让我们一起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