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世华佗”李伯藩:免费义诊18年,高达100万次,8味药治愈数人

随心而行旅行者 2024-11-30 16:26:13

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送心]

【前言】

李伯藩,一位84岁的老人,已经坚持免费为病患看诊18年。

从简陋的诊室到长长的病人队伍,从海外求医的电话到仅凭八味中药化解的奇迹病症,李伯藩用一生践行了“医者仁心”的真正含义。

是什么支撑着他18年如一日的无私奉献?他又是如何在贫瘠的山区创造出中医奇迹,治愈无数疑难杂症的?

【义诊18载,不忘初心】

从他退休的第一天开始,李伯藩就下定决心:免费为病人看病。

他的诊所,就设在自家小院,门外是一条不算宽敞的巷子,巷子尽头连着村里的小道,平时人迹寥寥,但在李伯藩开诊的日子,总是人头攒动。

小院的布置极为简陋,一张木桌、一把老旧的转椅、几把随时会吱呀作响的木椅,便是整个诊室的全部陈设。

墙上挂着的中医古籍画早已泛黄,一旁的小药柜里摆着一些常用药材,外面则是病患挤满的等候区。

有时人多到站不下,他们干脆在院外排起长队,等待着这位声名远扬的老中医的诊治。

年事已高的李伯藩,每天要接待50名患者,还要接听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问诊电话,忙碌的时候,他常常连饭都顾不上吃。

不仅如此,李伯藩从不以贫富论人,即使遇到支付不起医药费的病人,他也毫不犹豫地免费开药方。

甚至有时,看到患者因贫困迟疑不敢求医,他还会主动塞钱,让他们买药,有人感慨,像他这样无私的医生,放眼全国恐怕都很少见。

但是他对自己却异常节俭,诊所的一角堆着几件穿旧的衣服,补丁多到数不清;脚上的布鞋也早已磨损,鞋底补了一层又一层。

随着李伯藩的名气越来越大,许多患者从省外甚至国外赶来找他看病,有一次,旧金山的一位华人深夜致电,请求帮忙救治重病的丈夫。

电话这头的李伯藩,尽管已是深夜,却没有半分犹豫,他细致询问病情后,开出药方,并耐心叮嘱对方注意事项,这位患者后来康复了,专程从美国飞回中国,带着感谢信亲自来拜访。

李伯藩出身中医世家,在李伯藩小时候,他的父亲经常带着他走村串户,为乡里乡亲治病,父亲的一句“要想发财,就别做医生”,成为李伯藩一生践行的职业信条。

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义诊18年如一日,面对现代社会的种种诱惑,他始终守住初心,

但是,是什么让李伯藩在患者眼中成为“再世华佗”?他的医术到底有多神奇?

【“再世华佗”李伯藩】

1958年,年仅18岁的李伯藩正式从父亲手中接过祖辈的医术传承,他一边翻阅中医古籍,一边跟随父亲行医。

没过几年,他便能独立处理一些疑难杂症,渐渐在当地小有名气,可是,这并不是他一生事业的起点,真正让李伯藩走上“医者仁心”的道路,是一次意想不到的使命。

1963年,他主动申请前往宾川县最贫困的地区——拉乌彝族乡,这里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医疗条件几乎为零。

疾病、贫困和落后的生活条件,像噩梦一样笼罩着这个山村,没有医生,没有药品,甚至连基本的医疗器材都缺乏。

面对这样的环境,许多医生都望而却步,但李伯藩却义无反顾地接下了这个任务。

到达拉乌乡后,李伯藩看到村民们因常年劳累和疾病痛苦不堪,他决定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他用自己攒下的积蓄,在村里建起第一座卫生所,又自掏腰包购买药品储备。

他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走村串户为病人看病,山里的路不好走,经常遇到山洪、塌方,他就扛起医疗箱步行十几公里到患者家中。

有一次,一种瘟疫突然爆发,整个村子病倒了大半,拉乌乡通往外界的路因塌方被阻断,病人根本无法送到大城市治疗,村民们陷入恐慌。

关键时刻,李伯藩挺身而出,他根据多年经验和中医理论,用八味中药配制成方子,为患者逐一治疗,经过几天的努力,患者的病情渐渐好转。

后来,李伯藩发现,这张方子在治疗糖尿病、肾结石、甚至早期癌症方面也有显著效果,许多原本被西医诊断为“无可救药”的患者,经过他的治疗后不仅好转,还恢复了正常生活。

此后,无论是在山区还是城镇,无论是普通疾病还是疑难杂症,病患总是慕名而来。

无论何时,李伯藩都会耐心地询问病情,然后开方指引,他的药方和医术成了无数病人的“救命稻草”。

尽管取得了这些成就,李伯藩从未停止探索和创新,多年的临床经验让他总结出一套独特的中药配方,仅用八味中药便可治愈多种疑难杂症。

李伯藩没有对这张药方进行商业化,而是选择将它记录在书中,希望后人能够学习并受益,他曾把这本书免费送给学生,也在义诊时与其他医生分享配方。

有人曾质疑这张方子如果真的如此神奇,为何不申请专利?李伯藩却说:“医者的职责是救人,不是赚钱,把方子变成商品,我就违背了自己的信仰。”

不过,这并不代表这个药方可以盲目套用,他还详细记录了药方的适用范围和禁忌,希望后来的医生能够以此为参考,继续优化和发展中医理论。

这张方子拯救了无数患者,无论成就多大,他始终不忘最初的医者之心。

【医者仁心,大医精诚】

在现代社会,医疗行业普遍与利益挂钩,但李伯藩却始终选择站在患者的角度,他没有将义诊视为一时的善举,而是将其作为一生的使命。

李伯藩的诊室门口每天人满为患,长队从院内一直排到小巷,他的收费标准却让人难以置信——全免。

没有挂号费、没有药品加价,他只开方子,不卖药,对于贫困患者,他甚至掏钱资助。

有人算过一笔账,如果他每天收取5元问诊费,18年的义诊便足够让他成为百万富翁,可李伯藩对此从不动心。

此外他的儿子是一名医生,常在闲暇时间回到诊室帮忙;他的学生们也会自愿参与义诊,从他身上学到的不仅是医术,还有医德。

然而长期坐诊让他患上了疥疮,常常坐得腰酸背痛,但他从不抱怨,有时身体不适,他也强撑着为病人看诊。

1996年,单位给李伯藩分了一套新房,按理说,他的资历和名声足以分到宽敞明亮的房间,但他却选择了阴暗潮湿的一楼,只因这样可以给腿脚不便的病人看诊方便一些。

这些问题,李伯藩不曾刻意去思考,他只是专注于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让病人能看得起病、治得好病。

【结语】

李伯藩的一生,尊崇了何为真正的医者仁心。

他以无私奉献和奉献医术造就了无数病患,用几十年的坚持书写了“悬壶济世”的传奇。

在快节奏、利益驱动的现代社会,李伯藩让我们看到追求职业使命,希望守护人间温暖。

【参考信源】

云南网2023-08-23 《李伯藩:以100万次义诊诠释“医者仁心”》的报道

澎湃新闻 宾川县人民法院 2022-05-13 M《李伯藩:终生为民的苍生大医》的报道

光明网 2015年04月25日 《老中医李伯藩的义诊生涯》的报道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