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战功赫赫的重臣年羹尧,如何一步步成为雍正的刀下之鬼?

河山明志 2024-09-14 02:43:24

想必了解清朝历史的人都知道,雍正时期有年羹尧这么一位著名的武将,他为雍正的顺利继位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最终却被列了92条大罪,被迫在狱中自杀,落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大功臣年羹尧被杀,究竟是罪有应德,还是雍正别有用心?

年羹尧虽然是个武将,但他本人却是翰林出身,20岁中举人,21岁中进士之后就留任翰林院。而他只用了短短六年就从五品升为了二品大员,升迁速度之快,在读书人做官这条传统道路上可以说是风生水起。

年羹尧既有优秀的文才,其自身的武功更是出类拔萃。康熙五十七年,十四皇子受命出征西南,时任四川巡抚的年羹尧为清军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后来又参与到拉里会剿,平定西藏,战功累累,于是在康熙六十年晋升川陕总督。

后来年羹尧结识了当时还是皇子的雍正,但年羹尧一开始对雍正却不是那么忠心耿耿,直到孟光祖案发生,年羹尧才选择坚定地站在了雍正这边儿。

这个孟光祖是谁呢?他是三皇子的下属,受了三皇子的嘱托,来秘密结交年羹尧,给年羹尧送礼,年羹尧也回送了他四十两银子当盘缠。这件事呢,在今天看来没有什么大错,只是收了点儿礼而已。但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可就不简单了。

康熙末年,皇子们为了争夺皇位,互相攥计攻击,朝廷是严令禁止地方大臣与宗藩亲王私下结交的,康熙对结党营私更是痛恨至极。此事瞒不过康熙的眼睛,东窗事发,总要有人来承担后果。康熙的亲儿子当然没受什么处罚,孟光祖可就倒霉了,直接被砍了脑袋。而年羹尧呢,算是不幸中的大幸,全靠雍正保全,最后不了了之。

至此,年羹尧坚定了立场,开始在雍正的夺位活动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为了展现忠心,年羹尧给雍正引荐了两个能人,一个是左副都御史李孚,一个是四川布政使蔡廷,但蔡廷后来成为了年羹尧的死敌。到雍正继位之后,年羹尧继续屡立战功。雍正元年,青海发生叛乱,年羹尧仅用15天就剿灭了叛军主力。此一战让年羹尧声名远扬,更让雍正对他恩宠至极。

这一仗胜利的意义不仅是打赢了这么简单。当雍正继位之初,始终有皇位来路不正的猜忌,而青海战事必须赢,赢了就是皇权天佑,那些关于雍正篡位的流言不攻自破,输了呢,就是遭了天谴,必然遥言四起,内政不闻,举国上下都在密切关注着青海战役,而年羹尧领兵势如破竹,大获全胜让雍正安了心,也让年氏一族的荣华富贵滚滚而来。

此时的年家可谓是如日中天。年羹尧的妹妹是雍正的贵妃,父亲是二等公爵,哥哥年西尧出任广东巡抚,年羹尧本人则一再晋爵,升到了一等公。顺便说下清朝这个一等公是什么概念呢?晚清名臣李鸿章、袁世凯都是一等侯,都比一等公还差一截儿,可见年氏一族满门荣耀已经封到顶端了。

雍正甚至亲口称年羹尧是他的恩人,奏折朱批中常有朕亦甚想你之类的话语,还立志与年羹尧作为千古君臣的榜样,流芳百世。

雍正对年羹尧的宠信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但自古以来,成功易守功难,在皇帝盛宠之下,很难不得以忘形,年羹尧开始飞扬跋扈,目中无人,可这些事儿又怎么瞒得过雍正呢?他不过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但人的忍耐总是有限度的,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就要发作了。雍正和年羹尧关系的恶化,始于雍正二年十月份的入京觐见。关于这次觐见,清人在“孝亭杂路”中记载,大臣们在广宁门外跪着迎接年羹尧,而他骑着马路过看都不看一眼,王公贵族有跟他问候的,他也只是点点头,到了皇帝跟前还箕踞而坐。这种坐姿是古代一种极为不礼貌的坐姿,可以看作是挑衅。年羹尧的傲慢无礼,不仅惹怒了雍正,还惹怒了权贵集团。

矛盾日积月累,使得年羹尧陷入被政治围剿的境地。参他的折子一本接着一本,朝中还集结了一股倒年的势力。

年羹尧的政敌们首先弹劾了年羹尧的两项罪名,僭越罪和贪渎罪。首先,年羹尧衣食住行都仿照皇帝的规矩来,每到一个地方便要设一张大床,木床椅背上有皇帝专属的龙纹。其次呢,年羹尧强行让蒙古郡王下跪,还强娶蒙古贝勒的女儿为妾。蒙古贝勒之女地位及其尊贵,年羹尧不正娶,还敢让其为妾,这是以下犯上,以悲犯尊。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年羹尧仗着自己的功劳,嚣张跋扈,肆意凌辱他人。僭越之罪已经构成,但是这个罪古往今来的历史上许多帝王要处置某人,都喜欢动用僭越罪来开刀,因为僭越罪的惩罚范围很宽泛,可上可下,可轻可重,很符合封建皇权专制的需要,也就是说,光凭僭越罪,年羹尧罪不至死。

功劳卓越的大将军不可能因为犯了僭越之罪就把他怎么样。再看贪渎罪,将军在外打仗,总是要跟皇帝要钱的,但是这钱要多少,都是年羹尧一句话,所以古往今来都有冒领军饷的事情,本来需要十万两银子,我报个二十万,那剩下的差额就是自己的了。年羹尧犯的其中一种罪就是冒领军饷,但是冒领军饷吃差额这种事情,皇帝也是心知肚明,只要不过分,这是被允许的。另外,当时大清律例还在修订中,具体该怎么罚,法律条文都还没规定。

事情发展到这里,到雍正二年三四月间,弹劾年羹尧的折子都还是表皮文章,都没给出致命的证据。一部分原因呢,是朝中的人已经有很多是年羹尧的党羽,他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自然不肯因为年羹尧影响自己的利益。另一个原因是帝心难测,尤其是雍正这种心机深沉的人,谁能摸得出他对年羹尧态度到底如何?所以啊,不敢贸然进攻。

确实,这时候雍正并没有想杀了年羹尧。雍正三年的二月,他给大臣厄尔泰的折子里说,看到年羹尧骄奢之迹略减,年的党羽有所收敛,朕要保全年羹尧。但是,雍正的这点保全之心很快就被蔡廷打消了。

蔡廷原本是年羹尧引荐给雍正的,按理来说关系应该不错呀,但是俩人因为政见不同,多有摩擦。最严重的一次,蔡厅被年羹尧整的差点儿丢了性命,被革职判了斩监后。幸好雍正最终赦免了蔡廷他才留了一条小命,但他对年羹尧可谓是恨之入骨。脱险后,蔡廷一边喊冤,一边成为第一个公开揭发年羹尧的人。于是雍正令蔡廷专门负责年羹尧案件。

蔡廷深知雍正的雷区,知道怎么促使帝王下杀心。雍正对一般的罪名不做严肃处理,但最讨厌臣子阳奉阴违,抵赖逃避。而蔡廷奉上的两个证据正好撞在了枪口上。第一个转移财产,雍正很担心年家财产雄厚,要各省严查年羹尧藏匿的财物,但偏偏给蔡廷查出年羹尧转移财产不知所踪,雍正对此龙颜大怒。另一个是藏匿子嗣,中国人最重视传宗接代,而年羹尧设法将自己的一个儿子过继给别人,以保全香火。这两件事,都使得雍正极为愤怒,对于年羹尧已经起了必杀之心。而真正让雍正觉得年羹尧必死的还是年羹尧勾结朋党之罪。

年羹尧利用雍正对他的信任,大力在朝中培植自己的势力,他铲除异己,打击其他政治派系,更是阻挠官员选派。每次有官位空缺,年羹尧必要自己的人去填补,真正有人事调动权的吏部、兵部竟然形同虚设。为了保证朝中自己的势力,年羹尧甚至对雍正最信任的弟弟怡亲王下手,年羹尧手下的人弹劾怡亲王手下的人,雍正为此勃然大怒,斥责年羹尧大搞朋党,朋党之间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必然会左右朝政,威胁皇权。历朝历代,党政都是会引起朝局的动荡,这也是皇帝最容忍不了的事情。

百官们看雍正有处置年羹尧的决心,时机成熟,纷纷揭发出更有力的证据。揭发年羹尧私自追查私盐,致使多人坠崖溺水,八百多人丧命。这是牵涉大量人命的重要指控,将年羹尧盯在了罪恶滔天的耻辱柱上。后来雍正又抓住年羹尧奏折中的文字错误,借题发挥,先是斥责了年羹尧一顿。后又大张旗鼓发动大规模会审,下令群臣百官都来讨论该如何处置年羹尧。

至此处死年羹尧的呼声传遍了中央和地方。杀死年羹尧这种功臣,既要有重臣的弹劾,又要有百官的附和,更要年羹尧死的心甘情愿,无怨无悔。最终在雍正三年十二月十一日,年羹尧被赐自尽而亡。

年羹尧死了,所谓杀人诛心。雍正杀了年羹尧的人,诛了谁的心呢?诛的是朋党权臣的心。

且看雍正二年,皇帝用年羹尧隔离牵制了宗室彭党,雍正三年,用蔡廷赐死了年羹尧,雍正四年,又用田文镜清查蔡廷罪案。

至此,雍正朝的朋党全部被消灭,再没有人能威胁皇权,左右朝政。

历史无情,恩仇有报,在这场权力之争中,没人能够全身而退,只能有一个赢家,那就是皇帝。

声明:文图均转载网络,内容未核实,如有侵,请联系删除。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