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几何时,“德国造”一直都是世界工业界的翘楚,但凡是德国生产的工业产品,那都无需宣传,自有众人为其背书。而延伸到德国武器上,但凡是德国出品,那“必须”是世界精品,在俄乌战争开打之前,一说坦克谁不向德国造坦克竖起大拇指?说起火炮,谁不对德国的PzH 2000榴弹炮顶礼膜拜?但如今俄乌战争爆发,德国把众多的德国造武器投入战场后大家才惊讶的发现,原来“德国造”武器是那么的不堪,被誉为“世界第一”豹式坦克原来也会飞炮塔是“易拉罐”装甲。世界第一的PzH 2000榴弹炮原来也就那么回事,就连如今,德国自己都亲口承认说德国造的武器无法适应俄乌战场的那种极端环境。并表示德国这些年造的武器都是脱离实际关起门来臆造出来的工业垃圾。
一,严谨的德国结论。首先,说德国造武器完全无法适应俄乌战场那极端战场环境的是德国《明镜周刊》,这属于德国自己爆料出来的。《明镜周刊》敢发表这篇文章是因为该报纸的记者曾被德国国防部邀约,参加了从乌克兰基辅回德国的驻乌克兰德国武官对多达200名德国初级军官召开的一场有关《德国武器和现代战争》的演讲。而在演讲过程中,该驻乌克兰大使馆德国武官出示大量调查报告,并总结出德国大部分武器无法适应俄乌战争那种极端战场环境的结论。而《明镜周刊》记者是2025年1月份参加的这场会议,一直到4月份《明镜周刊》才被批准发表了这篇文章。

其次,德国驻乌克兰基辅大使馆的德国武官们可不是就坐在办公室里,心血来潮天马行空臆撰出这些调查报告的,德国驻乌克兰大使的武官们非常严谨,他们会亲自跑到前线调查乌克兰使用德国武器的情况,德国武器被击毁的情况,乌克兰士兵使用德国武器的训练情况和体会。这些严谨的德国驻乌克兰武官们会把他们所调查的资料进行统一纪录统一汇总,然后才开始依据调查结果给出合理的调查结论。而几乎所有位面的调查都显示,德国武器确实是华而不实的工业垃圾。因为从武器战斗到人员使用情况,所得出的数据几乎没有哪一个位面显示所调查的结果是好的。

所以《明镜周刊》记者参加那一次《德国武器和现代战争》的演讲时,才看到了驻乌克兰德国武官痛心疾首的近乎疯狂咆哮怒喷德国制造武器的样子。这位驻乌克兰德国武官认为,德国武器在过去的时间里都是在脱离真正战场的实际情况之下生产出来的,是一堆工程师在关起门来的小黑屋里自娱自乐自以为自的情况之下随意生产出来的。他认为德国武器严重缺乏严谨精神,完全是靠着一堆纸面战场数据然后臆想战场是怎么一个样子后生产出来的,最终导致德国生产的武器完全无法适应极端战场情况的武器。而他也总结出德国武器在战场上存在的几处严重问题。
二,问题都出自哪里?首先驻乌克兰的德国武官认为,部分德国武器严重脱离了战场的真正需求而走上了歪路。这里这位驻德国武官以豹式坦克为例。首先是坦克装甲过于薄弱的问题,他表示,在上战场之前,他本人一开始也认为德国武器很强大,可以给“落后”的俄军坦克造成碾压式打击。但残酷的事实证明,德国坦克在战场上完全被俄军坦克碾压。特别是豹1A5坦克。该坦克由于装甲薄弱被乌克兰士兵戏称为“易拉罐”坦克,驾驶豹1A5坦克的乌克兰士兵甚至不敢把豹1A5当坦克用,而是把这些坦克当成了移动炮台。

因为实战证明,豹1A5坦克可以被俄军老旧的RPG7火箭筒轻易打穿正面装甲。甚至俄罗斯挂载炸弹的无人机也能轻易击毁这些坦克。而豹2A6虽然比豹1A5坦克的防护性能要好,但由于该坦克的部件过于精密且繁杂,所以乌克兰士兵无法在豹2A6坦克出故障或者损毁时对其进行前线抢修。其次,德国武器太过于追求精密,让武器无法适应战场上所要面临的恶劣环境,这里以PzH 2000榴弹炮为例,该火炮虽然看着威力巨大精度很高,但该炮使用了大量精密件制造,所以在战场恶劣环境之下故障频发,操作和维修都相当困难,属于打三炮修五天的鸡肋武器。

最后,武器配套有问题价格也过于昂贵。这里以IRIS-T防空导弹系统为例,该系统操作复杂且弹药昂贵,不但乌克兰承担不起如此昂贵的价格,就连德国自己也难以承受。同时乌克兰士兵没有有效长时训练,根本无法熟练操作该武器系统。还有德国的爱国者导弹,该导弹体积庞大且难以移动,所配属的曼恩车辆更是老的不能在老,连零配件都难以找到。而其他德国生产的武器或多或少也都是存在以上三个问题中的一两个甚至三个。所以这位驻乌克兰大使馆德国武官认为,德国装备完全无法适应俄乌那十分极端的战场环境。
三,问题如何造成又该如何解决虽然该德国武官没有说明德国武器为何走上了如今的歪路,但我们通过查看德国的过往还是能得出基本结论的。当年德国作为横在苏联边上的国家,该如何抵抗苏联钢铁洪流就成了德国最为关心的问题。在北约和苏联对抗的计划中,西方是无法抵挡苏联钢铁洪流的进攻的。所以北约的计划是让西方修坦克们能够边抵抗边撤退。以此来减缓苏联钢铁洪流的进攻。虽然目的是一样的,但就此德英法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英法认为想要边打边撤,那坦克防护性能必须要好,火力要猛。但德国却另辟蹊径,觉得想要达成这个目的就必须让坦克机动性好,火炮威力强,精准度高。

这一思想一直深深影响着德国军工制造者们,导致德国后来生产的武器以机动性,射击精准度为主,为了机动性就不得不牺牲装甲防护,为了打到准德国武器就必须给武器装上更多更精密的电子仪器。于是此后的德国在制造武器时特别喜欢给这些武器造成既打的准又跑的快的更是精密仪器一大堆的集成平台,在这一思想基础指导下,德国豹式系列坦克,德国自行火炮都拼命的给自己减重,拼命往上面加精密仪器,拼命的给坦克减重以便加强其机动性。正是因为这样,德国武器逐渐背离了坦克装甲车自行火炮等必须是集装甲,火力,机动三平衡要素的最基本准则。然后彻底走上歪路。

至于德国接下来该如何解决目前德国武器所遇到的问题呢?答案就是不解决!事实上德国武器制造在二战时期就被证明华而不实,比如好用但昂贵过头的虎式坦克,又不好用故障还频发的虎王坦克,就连二战豹式坦克也因生产成本问题完全顶不住苏联T-34坦克的淹没。二战德国吃了一次亏了德国都没记住不吸取教训,如今德国武器在乌克兰又面临同样的问题,你觉得他们这一次就能吸取教训了吗?显然还是不会。虽然发现了问题,但可以百分百肯定德国还是和之前他们关起门来造豹系列坦克一样,还是一如既往的闭门造车,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变,毕竟德国这帮人拧巴惯了,喜欢生活在他们“认为”的世界里且不去改变。
总结:德国武器在俄乌战场上丢尽颜面,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来都不是德国这个国家的强项。他们只关心自己所生产的武器是否够酷,精密仪器合成够多。此外德国也没那么多余钱去对武器更新换代,所以只能假装听不见了。能有什么办法。不过德国也不用过于担心,英国挑战者2也正常炮塔。

这次俄乌战争证明前苏联的武器设计思想是对的,西方武器跟不上战场消耗,而苏式武器能快速补充,乌克兰吃了除了人补充不上的大亏,更吃了武器补充不上的大亏。
华而不实谈不上,但德国佬的爆2一直是为了本土作战设计的,和拿破仑军队的军服锡扣(也有说是野史),德三的窄履带坦克一样不适合苏联的翻浆地完全不奇怪。至于pzh2000超短的炮管寿命之类,也是德三88反一切炮的翻版。只能说德国的技术路径依赖一直没变
俄乌战争,其实给双方都出了个难题。先说苏联,苏联设计的坦克,就是按照二战苏联模式生产的,量大管饱,易于生产,价格便宜。T72在前面冲锋,到双方损耗都差不多了,T80进行最后一击。所以T72的火控系统就是个简配,T80就高级一些。而T90,早期为了出口,搞了个平衡,把T80炮塔装在T72底盘上,这样成本不太高,但射击精度提高,满足了海外客户的需要。现在苏联解体,经济大幅度降低,而且变成了以出口能源为主的国家,大量装备被封存,军队也改制成了合成营。战略思想,早不是苏联时期的大纵深推进。义务兵时间越来越短,据说才1年。这样的士兵能打什么仗?再说西方的德国,德国二战的武器,前期是闪电突击战,讲究远距离穿插包围,所以坦克以1~2为主,3~4为辅,再加上88,在西欧就是横着走。到了东线,也是以这个模式,但发现苏联的T34和KV后,完全不是对手,才不得不开发虎式,豹式,甚至虎王。而三号坦克等,改装成了三号突击炮,变成了坦克杀手。我估计现在的豹式,就是以此为依据,目的就是大量猎杀苏联坦克,而非进攻。因为要正面进攻,那么坦克就必须造的和苏联T72一样,德国和西方国家会同意吗?
[抠鼻]豹1坦克不是出了名的薄皮坦克么?
坦克从来都是应用场景特别苛刻的。用法不对现代坦克拿到二战也是废品,用法正确二战的坦克现在拉出来也能发挥作用。德国用装备机关炮、短管炮的坦克打出闪电战,装备了二战性能最好的坦克后却没打过胜仗。德国已经证明了∶坦克好不好用和坦克关系不大。
现实证明,欧美武器远不如俄制武器。乌军战斗力远不如俄军战斗力。戏子的领导水平远不及普京大帝的万分之一。所以乌军早被大鹅闪电战了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