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寒冬将至?未来大学老师或成最惨群体

仙羽世界 2024-09-03 13:50:38

你听说了吗?大学老师可能要成为未来最惨的群体了!这可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摆在眼前的现实。

最近有人爆料说,大学老师将在未来10年内面临严峻挑战,甚至可能成为所有老师中最惨的群体。所谓的“未来”并不遥远,它就在2035年左右触手可及。部分高等院校的教师可能会从2035年开始逐渐体验到这种“困境”。

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探究背后的奥秘吧。

首先,人口减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在2035年左右,2016年和2017年出生的孩子们将纷纷走进大学校园,这将形成一股空前的大学生入学热潮。然而,这可能会是最后一批这么大规模的大学生潮。在接下来的六年时间里,学生报名的数量可能会大幅下降,甚至砍半。试想一下,您目前所规划的校区布局、教学设施以及师资配置,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就会显得过多、过剩。这就像是一个大商场,客流量突然减少一半,你觉得会有多少商铺不得不关门呢?

其次,教育的价值正在逐渐减少。。现在的趋势是:幼儿园和小学老师要求本科学历,中学老师要求硕士学历,高校老师则要求博士后经历。这看似是在提高教育质量,但实际上也可能是一些规模小、影响力弱的高校在努力续命。他们希望通过留住本科生继续读硕士,留住硕士生读博士,来延缓生源减少的危机。然而,强者往往高高在上,而弱者似乎总是难以翻身。不可避免地,总有一些学校难以吸引学生,持续负债经营。即使是最为雄厚的财政支持,也难免会感到力不从心。

与此同时,中小学目前的状况可能预示着即将到来的转机。。尽管近期我们不断强调幼儿园和中小学面临的挑战,但展望未来十年,这种困境很可能会得到显著缓解。出生率有望逐渐稳定,人口不会继续急剧减少,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生态环境可能会趋向平稳。的确,义务教育是每个孩子都应该享受的权利,国家有责任确保所有孩子无论家庭经济状况如何,都能接受到这种教育。

但是,大学就不一样了。如果没钱交学费,或者找不到合适的选择,大不了就不读了。更何况,很多高校的课程设置多年不变,既缺乏时效性,又缺乏竞争力。在未来,一个技能型工人的收入可能轻松超过普通大学生。当人人都是大学生的时候,大学生的含金量自然就大大降低了。

更让人担忧的是,高校考核制度是指用以衡量和评价高校教师、研究人员以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表现及其成果的一套规范体系。这套制度通常包括评价标准、考核程序、结果运用等多个方面。其主要目的是激励教职工优化教学方法、提高研究质量、增强管理能力,以促进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升和学校整体发展。可能会让老师们叫苦不迭。考核制度的持续创新,反映出硕士与博士人才过剩的警示。如果真的师资紧缺,学校怎会实施如此严苛的评估呢?

事实上,目前所谓的“人才”可能正成为压力之源。那些看似不值关注的教育职位,却有着无数渴望加入的申请人。很多985、211院校已经实施"非升即走"的政策。这种趋势正在加速蔓延,甚至一些双非院校也开始出现类似的情况:博士如果五年内未能晋升副教授,可能就要被安排到后勤、保卫等服务性岗位。

为何高校不得不采取措施?原因源于攻读博士的人越来越多,“平凡博士”数量急剧攀升,这使得高校承受了巨大压力。面对学生数量减少和财政预算吃紧,进行一轮评估和清理人员显得势在必行。

那么,对于那些想要读博的人来说,未来的选择该如何?七八年时光悄然过去,假如你依旧淹没在大众之中,有时觉得那么多年沉甸甸的博士学位真的不值得。最让人痛心的莫过于,投入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到头来却发现人生并没有因此转变。

很多申博人,甚至是已经在读博的人,对高校的招聘要求和流程都不太了解。简单来说,高校招聘博士通常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二级部门报送岗位需求给人事处。人事处核对需求并报送学校审批。人事处将通过审批的招聘方案报人社厅审批。高校和人社挂网,博士投简历,经过多轮审核。审核通过的博士再次提交学校审核,通过后才能入职。

在这个环节里,若博士所在学校的名气不高、科研履历不丰富、人脉网络不广,大体上就面临淘汰了。但是令人惋惜的是,许多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科研成果。要想在科研上出类拔萃,要么靠天赋,要么靠资源,要么靠金钱。如果这些你都没有,那出色的科研成果对你来说可能就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所以,对于未来的普通高校老师来说,似乎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投身高校,疯狂内卷;要么早早投身社会,乖乖搬砖。

漫无目的地读博已经没有意义了,我们已经进入了读博3.0时代:未来考验的是你的人脉、资源、实力和规划能力。这就是你将来读博的基石,如果基础没打好,那局面就可能变得动荡不安。

面对这样的未来,你是否感到担忧?你认为大学老师真的会成为最惨的群体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0 阅读:11

仙羽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