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幕”曝光!央视重提2008年刘翔退赛原因:原本可以避免意外的

面包飞满天啊 2025-02-20 07:04:07
编辑丨H

一直以为我国的110米栏项目很强,直到现在才知道,原来强的是刘翔。

1932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单刀赴会”,打开了中国参加奥运会的大门,也向世人宣布,中华健儿一直在。

当时,中国参赛选手仅仅只有他一人,而如今,中国运动员突破了一个又一个第一,我国首都,也早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双奥之城。

不过,说到我国第一次举办奥运会中,有很多经典的瞬间,但也有很多的遗憾,其中,要说最大的一个遗憾,我想应该就是刘翔了。

当时,无数国人对刘翔有极大的期望,毕竟这是家门口的一次奥运会,人们都期待刘翔能够在家门口创造新的历史。

但谁也没想到,在男子110米栏项目中,刘翔却在赛场上退赛了...一时间,谩骂声、指责声、质疑声铺天盖地的传来,刘翔瞬间成了众之矢的。

如今,央视《拼搏40年》栏目邀请了刘翔的老师孙海平和刘翔好友史冬鹏参加节目,也从孙海平的口中得知了那次退赛的原因,原来,这一切本可以避免的...

高光时刻

要是没有他出现的话,可能很多人都没有这种想法,说我们要站在奥运会决赛线上,我们亚洲人也能够拿到奥运会冠军。

这是被誉为“亚洲飞人”之称的苏炳添曾说过的话,而话语中的“他”,正是被誉为“亚洲闪电”的刘翔,而苏炳添也曾不止一次说过,自己的偶像正是刘翔。

2004年雅典奥运上,一个黄种亚洲人站在了男子110米栏决赛的现场上,他就是时年21岁的刘翔,在他的身边,几乎全都是黑人运动员。

显然,没有人看好这个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因为110米栏项目几乎已经被国外垄断了,而彼时该项目的世界记录仍然是英国运动员科林·杰克逊的在1993年斯图加特世锦赛上创造的世界纪录——12秒91。

决赛现场,因外国选手的两次抢跑而重新两次开始,第三次,当枪声响起后,刘翔起步迅速,全程保持领先优势,动作行云流水,最终以明显优势跨过最后一个栏并冲线!

而刘翔,以12秒91的成绩,不仅追平了世界纪录,更是中国乃至亚洲选手首次在奥运会男子田径短跑项目中获得金牌,打破了中国在田径项目上长期弱势的刻板印象。

从那之后,刘翔不再是一个名字,而是中国短跑中的“代名词”,谁提到百米跨栏或短跑,总能第一个想起刘翔。

2006年,在瑞士洛桑举行的田径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中,刘翔再次给世人带来了惊喜,以12秒88的成绩不仅摘得冠军,还打破了自己以及杰克逊的世界记录。

同年,在德国斯图加特举行的国际田联田径大奖赛男子110米栏决赛中,刘翔以12秒93夺得冠军并打破赛会纪录,而这也是中国选手第一次夺得国际田联总决赛冠军。

2007年刘翔在大阪世锦赛夺冠,可以说,彼时的刘翔,已经实现了奥运会、世锦赛、世界纪录集一身的“大满贯”运动员。

次年,在北京奥运会上,刘翔却因伤退赛,当时给出的理由是因为右脚跟腱伤复发,而如今,在孙海平的口中,我们才得知当时的究竟刘翔有多难。

孙海平再谈刘翔

据孙海平所说,由于刘翔的跟骨会比我们普通人的跟骨要稍微突出,而这对于运动员来说有好处也同时伴随有坏处。

好处就是有利于发力,当跟腱在发力的同时有利于踝关节发力,但缺点就是因为发力导致摩擦的较为厉害,导致跟骨处有增生,形成了钙化点。

而一般肌肉拉伤不会出现钙化物,而刘翔则出现了四块像骨片一样的硬块,不过,当年刘翔还是上场了,并使用了以痛止痛的方式,为他进行强按。

按完之后,他跟骨的地方已经麻木,刘翔测试的时候还能撑起来,正是如此他走入了赛场上,但根据孙海平所称,据他本人看法来看,如果第一枪顺利的话刘翔是可以比赛完成的。

但由于第一枪响后有人抢跑,刘翔也已经冲了出去,但当所有运动员走回来重新开赛的时候,刘翔无法继续比赛,最终选择了退赛。

不过,经过一年的伤养后,刘翔再次回到了田径的舞台上,又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惊喜,不过,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刘翔却再次“折翼”。

在男子110米栏预赛中,刘翔第一个栏摔倒,后续无法继续完成跨栏,但他并没有直接退赛,而是用单脚跳完,并亲吻了最后一个栏杆,或许他知道,这是他最后一次奥运会。

2015年4月7日,刘翔宣布退役。

退役后的刘翔偶尔参加那么一两档综艺节目,2024年,他入驻了社交平台,在社交平台上,他经常会发布一些自己的日常生活。

评论区中,我们能看到全都是在支持刘翔的,有人说因为刘翔而爱上了田径,有人说因为刘翔而走上了体育的道路。

结语

有人问,刘翔给国人带来的影响的确非同小可,但在国际舞台上,他有影响力吗?

2023年,世界田联公布纪念田径世锦赛40周年系列海报,其中刘翔跨栏的样子赫然在列,当年,不少人骂过刘翔,却不知,刘翔也是一名普通人。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不知他人痛,莫议他人短。

参考资料

0 阅读:0

面包飞满天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