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小品王”赵本山曾说:
“春晚小品最大的主题就是快乐!”
其实不仅是春晚小品,包括春节联欢晚会最初举办的目的就是“普天同庆春节”,让全国人民乃至全球华人在除夕夜,一同欢乐迎新年。
总之,热闹、快乐才是除夕夜春晚的正确打开方式。
跟着haha一起来回忆一下,在80年代给观众们带来许多欢乐和惊喜的春晚吧!
春晚横空出世央视春晚(简称春晚)在80年代和观众见面,至今已陪伴了全国人民度过了40多个除夕夜了,为春节增添了不少喜庆的氛围!
虽然第一届正式的“春节联欢晚会”诞生于1983年,但春晚其实源于1979年“迎新春文艺晚会”。
那时的春晚主要是以茶座和交谊舞为主要表演形式,晚会不是现场直播,一般提前录制好,到除夕再播出。
但播出后并没有在全国产生较大的影响,原因很简单,那年全国电视机不到500万台,看电视的观众并不多。
这里要简单聊一聊当时国内彩电的发展情况。
1970年12月26日,国内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在天津产出。
8年后,国家批准上海电视机厂引进第一条彩电生产线,1982年10月份,彩电开始投入生产。随后,中国彩电业迅速发展并形成规模。
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老百姓的收入增加,物质生活越来越好,开始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彩电逐渐走进千家万户。
后来春晚能在全国产生巨大的影响力是离不开国内彩电业的快速发展与彩电的普及。
1983年,第一届春晚正式播出,并取名为“春节联欢晚会”,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那年的春晚无疑给全国人民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文艺盛宴。
第一届春晚主持人是由马季、姜昆、王景愚、刘晓庆担任,晚会包括小品、歌曲、歌舞、杂技、魔术、戏曲、相声等多种节目类型。
当晚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歌手李谷一,整场晚会她参与了9个节目,独唱了7首歌曲,其中6首歌曲为连续演唱,她也成为第一位正式登上春晚舞台的歌手。
到了第二年春晚,语言类节目脱颖而出,把全国观众都逗乐了!
大家不仅记住了马季单口相声里的“宇宙牌香烟”。
还忘不了小品《吃面条》里“狼吞虎咽”的陈佩斯,他被朱时茂折磨得越惨,观众笑得越厉害。
《吃面条》也成了春晚舞台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小品,虽然情节简单,但反映了普通演艺工作者背后的故事。
陈佩斯和朱时茂生动的表演让观众笑得开心,大家对小品都非常满意。
当年李谷一演唱的歌曲《难忘今宵》初次登上春晚舞台。
从那一年开始一直到2001年李谷一4次登上春晚演唱《难忘今宵》。
从2001年起,之后的20多年《难忘今宵》成为春晚的固定结束曲目。
除此之外,84年春晚让大家记住了歌曲《我的中国心》、《外婆的澎湖湾》。
春晚的道歉有了前两年的精彩表现,春晚节目组信心大增,观众对春晚也是期待满满。
1985年的春晚,节目组为了给观众带来一场不一样的春晚,勇于创新,但是步子走得太快,那一年成为最灾难的一届春晚。
导演当时认为在演播室录制春晚不够大气,于是大胆尝试在室外直播,最后选择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办。
因小品《吃面条》受到观众的喜爱,陈佩斯和朱时茂又再度合作,延续上一个小品故事,编排了新小品《拍电影》,继续用搞笑的方式向观众展示普通演员背后的故事。
小品《拍电影》讲述了演员陈小二在导演的安排下,在大冬天拍摄夏天的戏,扮演陈小二的陈佩斯表演时不顾现场的低温,直接穿着单衣表演,完全是真实展现了小品故事。
虽然小品的笑点满满,但由于是在体育馆的场地大,小品的布置略显单调,舞台效果不佳。
当年春晚还邀请了中国女排姑娘们,她们摘得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金牌,在国内拥有超高人气,她们的出场让全国人民都非常激动。
但春晚最后呈现的效果不如预期,由于设备条件限制,现场没有暖气,气温特别低,现场表演人员冻到不行,加上经验不足,灯光昏暗,舞台效果不佳。
而春晚工作人员甚至连对讲机都没有,导致节目之间的衔接不顺利,整个晚会到凌晨2点才结束,严重超时。
虽然那届春晚有观众喜爱的表演者以及女排们,但面对如此“混乱无章”的春晚,不少观众都感到非常的失望,建议信和批评信一麻袋一麻袋寄往央视电视台。
收到观众的来信后,节目组在正月初三晚的《新闻联播》中,向全国观众致歉:
“诚恳接受大家的批评!”
现在来看,当年春晚节目组态度还是让观众满意的,至少知错能改,后来专门成立调查组,找出春晚频频失误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春晚:创造奇迹的舞台1986年春晚,陈佩斯和朱时茂带来小品《羊肉串》,让人捧腹大笑。
这一年大家都体会到春晚的影响力:春晚是一个创造奇迹的舞台!
歌手蒋大为在春晚舞台上演唱了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一夜之间这首歌在全国流行。
大家发现:“谁上春晚,就很有可能一夜成名”!这让许多演艺工作者都渴望能够有机会登上春晚的舞台!
就在第二年春晚,奇迹再次出现。
一个刚满26岁的歌手一唱成名!
他就是费翔!
当晚,费翔演唱了两首歌曲《故乡的云》和《冬天里的一把火》。
他除了歌声动听,外形帅气,更让观众眼前一亮的是他在舞台上边唱边跳的表演形式。
据说当时负责歌舞的导演为了让费翔能够顺利通过导演组的审核,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建议费翔不要在导演组面前表演舞蹈的部分,只站着演唱歌曲,等到通过后,在正式演出时舞蹈直接表演在所有观众眼前。
事实证明,费翔的舞蹈场面确实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让电视机前的观众都被他搞得“内心火热”。
春晚后,这两首歌曲迅速火遍全国,而演唱者费翔也一夜爆红!
年轻的女生对他着迷,年轻的男生模仿他的造型,甚至不少男生还专门到理发店烫了费翔同款的发型。
虽然费翔在1989年就宣布告别中国流行乐坛,但他凭借在87年春晚的精彩表演,无数观众至今都没有把他忘记,到现在费翔依然是许多人心中的“男神”。
春晚:一切皆有可能如果说费翔的爆红是因为他年轻帅气,那么1988年春晚又向观众证明:
“年龄不是问题,出名也不一定要趁早!
“60岁你也可以创造奇迹!”
这一晚,60岁的赵丽蓉第一次登上春晚的舞台,她与“济公”游本昌表演了小品《急诊》,观众也因为这个小品记住了这位奶奶。
而这仅仅只是赵丽蓉在春晚舞台的开始,此后她7次登上春晚舞台,并且多次创作出经典小品。
这届春晚,歌曲《思念》火了,它是由25岁的毛阿敏演唱。
毛阿敏初次登上春晚舞台就受到了观众的欢迎,她的事业也随之迎来新的篇章。
春晚后她名声大振,许多影视剧纷纷向她发出邀请。毛阿敏获得了演唱电视剧《渴望》片尾曲的机会。
随着《渴望》的热播,片尾曲《渴望》也在全国流行,毛阿敏成为当时歌坛最有名的女歌手之一。
除了赵丽蓉和毛阿敏,30岁的杨丽萍初次亮相春晚就带来了“与众不同”的孔雀舞《雀之灵》,她完美的表演让全国观众见识到舞蹈的独特魅力。
而那一年观众还记住了一句“领导,冒号”,这句话出自于牛群的相声《巧立名目》。原本这个相声的名字就叫《领导,冒号》,并且长达18分钟。
但考虑到晚会时长等因素,内容进行精简,并进行了改名。没想到,这部讽刺公职人员用公款吃喝的小品,与观众产生了共鸣,大家也记住了相声中最有讽刺意味的台词:
“领导,冒号”。
这一年的春晚可谓是精彩纷呈,无论是歌舞类,还是语言类节目都给观众带来了惊喜的演出,而春晚的精彩还在继续。
1989年春晚,继续创造出“奇迹”,有两位歌手一唱成名,迅速在全国走红。
韦唯演唱了《爱的奉献》,这首歌曲在社会上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后来成为公益活动的必备曲目。
潘安邦演唱了《外婆的澎湖湾》、《跟着感觉走》,两首歌曲都受到大家的好评。
赵丽蓉再次登上春晚舞台,她的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让观众们记住了“司马缸砸光”、“司马光砸缸”、“司马光砸光”和“司马缸砸缸”,大家对这位奶奶更喜欢了。
当晚除了赵丽蓉,另一位小品演员进入了观众的视野,她就是28岁的宋丹丹。
那时宋丹丹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一名话剧演员,一直活跃在话剧的舞台,她自己也没想到会和小品结缘。
原来当时春晚的语言节目连续被否决,在这种情况下,春晚导演组找到赵连甲救场。赵连甲接到任务后初步创作出《电视村》,并找到了两位话剧演员,雷恪生和宋丹丹。
排练的过程中小品被不断修改,后来编导建议将《电视村》改名为《懒汉相亲》。
宋丹丹由于是第一次参演春晚小品,她非常重视,彩排期间经常很晚才回家,家人询问她:“你最近在忙什么呢?
宋丹丹这才告诉家人,她正在准备春晚的小品。
她向家人们简单讲述自己扮演的小品角色是一位29岁的未婚农村妇女魏淑芬,小品内容是魏淑芬去村里一位懒汉家相亲,继而发生的一连串有趣的故事。
让宋丹丹没想到的是,家人听完后说:“你作为话剧演员,为什么要表演这种“不太算艺术”的小品。这话让宋丹丹对是否继续参演小品有些犹豫。
第二天,她向节目组导演说出了心里的顾虑,并提出了辞演。不过在导演的劝说下,宋丹丹最后还是决定继续好好排练,为春晚做好准备。
排练时,作为北京人的宋丹丹发现讲普通话的“魏淑芬”一点也不像农村人,为了演好山东农村妇女魏淑芬,她还专门请教了山东人倪萍。
当时她们在同一个地方拍戏,倪萍听到宋丹丹正为是否讲山东话而苦恼时,她直接建议在小品里讲山东话。
正是这句山东话的自我介绍:“俺叫魏淑芬,女,29岁,至今未婚。”让魏淑芬更形象生动,观众也记住了宋丹丹。
这一届春晚宋丹丹是幸运的,可有一位小品演员却没这么走运,他原本是可以参加春晚,但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而错过。
他就是赵本山
正所谓好事多磨,1990年,赵本山登上了春晚舞台。
从那一年开始赵本山在接下来20多年里,在春晚占据了重要位置,并且多次与宋丹丹合作。
Haha下一次和大家继续聊聊90年代春晚的精彩故事。
80年代的春晚,哪一个节目让你印象深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