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宣布,在这场(俄乌)冲突中不应该使用核武器,仅凭这一点,就让整个行程变得有价值。”11月5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在一次回国后的辩论活动中,如是说。
朔尔茨比谁都知道,这次来中国的意义有多大。
一、德意志滚烫的“民意”自默克尔执政以来,德国的内部舆论,始终存在对华持有一种畏惧,但积极合作的态度。
2016年10月份,德国贝塔斯曼基金会(世界领先的传媒集团)发布了一个报告,叫作《中国2030:德国可能面临的发展场景及相应对策》。
报告的开篇,就使用中国成语“盲人摸象”,描述中西方不同的世界观:尽管双方做了很多年生意,但由于文化、制度不同,仍然充满恐惧,甚至是敌意。
一位在德读博士学生,说:“德国大部分老百姓刻板、不习惯变通,很怕跟灵活的亚洲人打交道,觉得我们不好相处。”
但《中国2030》还是很客观地对中国进行了预测,其中第一个,就是预测了中国“一带一路”必然会成功。
中国基建成为著名的出口品牌,国企在世界各地修建隧道、铁路、机场、港口和通信网络,屡屡打败西方竞争对手。
这对擅长机械制造的德国来说,是个好消息。
这个报告最后的结论是,“中国梦”如果实现,德国的机遇将远大于风险。
但2019年以来,尤其是朔尔茨上台后,这个大风向变了。不能说这是朔尔茨导致的,而是因为他和默克尔的执政基础不同。
默大妈是连任4次总理,执掌德意志16年,创造了现代德国历史最高的得票率,说她一统天下也不为过。
朔尔茨呢?2021年选战开始的时候,他所在的社民党得票率只有13%,另外两大竞争对手,绿党和基民盟,都超过20%,打他都快翻倍了。
那为什么朔尔茨还能赢得选举?主要原因是另外两个对手摆烂了。
绿党候选人,贝尔博克被爆出论文涉嫌剽窃,个人简历造假;基民盟候选人拉舍特,被拍到在德国洪灾现场开怀大笑,电视辩论上还有口吃、答非所问。
最后朔尔茨以25.8%的得票率险胜基民盟,第二名得票率24.1%,真就打擦边球当了总理。
由于得票率接近,现在三个党搞联合,被戏称“红绿灯”政府,每个党派划分“势力范围”,朔尔茨很难说着算。
比如经济和外交,就被绿党把持,前段时间,我们中远集团想收购汉堡港35%的股份,就是他们带头反对。
后来朔尔茨动用总理的权力,也只让中远收购了24.9%,因为在德国法律,25%就算做重大股东,对经营有决策权。中远就算吃掉这部分,依然不能参与经营。
别看联合政府听着厉害,其实就是西方的传统艺能,借着选民的名义,强调意识形态、价值观,摆明了对东方不友好的政策导向。
二、冰冷的经济在俄乌爆发冲突前,美国的头牌智库——兰德公司,给他们官方写了一封文件,详细预测(计划)了冲突过程。
第一,诱导冲突发生;第二,逼着欧洲切断和俄罗斯的经贸关系;第三,让欧洲自身陷入巨大危机,再吸引欧洲的资金和工业流向美国。
作为欧陆核心国家,德国不可避免地,成为这次老美的战略目标,喜提兰德公司一个专项报告。这个报告标题太露骨了,就叫:削弱德国,强化美国。
德国为什么会躺枪?
因为过去两年,老美超发了大量货币,造成美债急速增加,美元在全球泛滥,美元的信用都有点崩了。如果再恶化下去,恐怕老拜登的地位不保。
现在要消化美元泡沫,小日本干瘪了,中国又搞不动。瞧过来瞧过去,就剩欧洲了。而德国作为欧洲的主要出口国,制造业大国,自然首当其冲。
报告中点出了德国经济的两大优势:俄罗斯的廉价能源,东欧的廉价劳动力。
后来俄乌开打,能源就断了。
德国不得不付出原来4倍的价格,从美国买天然气,很多行业因此停摆。现在很多老百姓都开始烧柴了,上街闹起来了,环保又成了笑话。
10月份,德国副总理、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哈贝克就说,德国正在步入衰退,而且是持续衰退。
默大妈都看不过去了,出面说让朔尔茨考虑俄罗斯的能源,普京也表示可以供给。谁知道刚开始谈,供气管道直接被炸。
德国说派人去调查,到现在都还不敢公布结果。
直到,后来朔尔茨去慕尼黑视察时,有个大叔朝他大喊:“和普京谈谈吧!我8欧元的烤肉就能降到4欧了!”无奈的朔尔茨只能嘿嘿一笑,打开车门走了。
媒体都对他抱怨不断。
俄罗斯这时候也表示: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和土耳其达成合作,建设新的天然气供应枢纽,向欧洲国家出口天然气。
内忧外患,如果德国不主动寻求变化,它的经济会衰退,老百姓会上街,它在欧洲的制造业、能源行业的地位,也很快就会被取代。
朔尔茨不得不憋个大招。
三、朔尔茨访中:艰难却正确的点睛之笔其实德国转向东方早有征兆。
宝马准备直接把mini的厂子从英国牛津迁到中国,而且将和中国长城汽车,一起研发下一代纯电产品。两个集团的合资公司投资额51亿元。
下一步,宝马还准备花100亿,投资沈阳建设高压电池生产中心,这是宝马在德国之外唯一一家,完整的电池厂。
大众更夸张,花24亿欧元,与中国的北京地平线公司成立自动驾驶的合资公司。大众中国的CEO说,这是集团在全球最重要的战略转型。
24亿欧元是什么概念?这是大众在华40年以来,最大的投资项目,过去5年内净利润的总和。
德国的企业协会数据显示,现在有5000家德企在中国活跃,光是2022年上半年,德国对华投资已经超过百亿欧元。
这些做企业的,真的远比搞政治的反应快,身体永远比嘴巴诚实。
对朔尔茨来说,他这次非常自觉,推动了中远集团对汉堡的收购案。这个提案其实最早在2021年9月,用6500万欧元拿下35%份额,可一直被德国经济部阻挠。
现在朔尔茨投石问路,推动收购,批准中远集团买下24.9%的股权,而剩下的10%,相当于“保证金”,等到中远集团证明运营的可靠性,再行转让。
那什么叫“运营可靠性”?翻译过来,就是紧箍咒。
如果两方的大关系稳定,合作顺利,这部分股权,连带港口的决策权,可以给我们;但如果合作不那么顺利,或者双边的形势紧张了,这部分收购可能也就要暂停。
毕竟汉堡是德国最大的港口,朔尔茨又曾经在这里当了8年市长,这个示好和表态的意味还是很强。
以现在局势来说,合作必须顺利,如果不行,那就是他那个人,那个政府不行,诛心的错误。
这次过来,朔尔茨也不是光杆司令。他带了12个德国顶尖企业的CEO,像前面提到的大众、宝马;做化工的巴斯夫、瓦克;还有不可一世的阿迪达斯,肯定都是来谈投资合作的。
当初报名的有100多家,只留下了精选的12家。说不定出发之前,朔尔茨就给他们划了线,让那些投资不够几十亿的,别来蹭总统的专机面子,自己坐民航得了。
就连法国的马克龙,都和朔尔茨表示,想和他一起过来,最后还是热脸贴冷屁股。
要下这个决心,不是嘴上说说就行的,老马当前还是有点虚的,比不了朔尔茨的魄力。
朔尔茨自己做很多预热,反复强调不能“脱钩”,肯定是把老美也得罪了。
估计欧洲的政治家也想明白:所谓“脱钩”,只是老美喊出来的口号,他们自己都实现不了,还要传染给别人。
四、对趋势的预测:德意志的修正与平衡朔尔茨这次来,首先是一次投票。在此之前,他们是紧跟老美,说了无数次脱钩,让干什么就干什么的,但现在形势变了。
他情感上当然很想跟着大哥,但是大哥太洒脱了,马仔肚子快吃不饱,屁股要坐不住了,得活下去啊。
而且这个马仔不一般,属于欧洲的“头马”。在头马朔尔茨要来后,其他人肯定要跟着盘算:我该怎么办呢?所以“二马”,马克龙也说要来。
会不会真来呢?很不一定。国际上说事就像打牌,自己出完一张牌,要等别人出牌,再往下打。
说不定老美看情况不对,就对欧洲说:四倍价格的天然气有点高了,给你们打个折,三倍怎么样?
嘴上是主义,心里都是生意,价格总是可以谈的。
对欧洲来说,这又是一次危险的信号,一群老兄弟,在分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可以想象,未来它将分成两个部分,“欧陆派”,以亚欧大陆和东方国度为贸易对象,构造统一的市场,享有俄罗斯的低价能源,中方的完整供应链。
另一部分“大洋派”以大西洋国家为贸易对象,走的高端金融路线,对复杂的工业品、生活必需品什么的,主要靠高价进口,但他们觉得自己拥有自由啊。
投票站队的时候到了。
这个进程会比我们想象中快,尤其是在不列颠脱欧,俄乌冲突后,这个地方,很可能是下一个阿富汗、叙利亚。
有些国家,在这个过程中接收了很多难民,说不定无缝衔接了,真挺不值的。
对我们来说,这肯定是一等一的利好。
大额投资带来更多的就业,更高的工资,更好的机会。我们看这些投资里面,有许多物价低、房价低的城市,能够焕发生机活力的。
如果操作得当,这必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对老美来说,下面的问题更多了。
德意志表态了,弗朗西怎么说呢?附带的意呆利、土耳其呢?甚至西太平洋这边的韩、日,都会有很多躁动。
但是对老美来说, 先把内部,中期选举的问题解决,回过头来再看,怎么处理这些搞事情的。
一句话,德意志陷于水火,欧陆分崩,一个衰退、充满变数的局面,朔尔茨需要一个更靠谱、不惧霸权的合作者。
那么答案显而易见,不是吗?下一篇说说太平洋彼岸,牵动世界的美利坚中期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