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部地区,相信至今仍有部分人并不了解中部地区。目前,中部地区共计六省,下辖87座城市。其中,武汉是中部六省中唯一的副省级城市。而且无论是人口还是经济,以及科教文卫,都是中部绝对的第一城。至于第二城,则长期花落长沙,不过随着安徽加入长三角之后,凭借势如破竹的发展势头,其省会合肥大有反超长沙晋升为中部第二城的希望。但作为后起之秀的合肥果真已经具备取代长沙成为中部第二城的实力了吗?本文,我们便透过客观公正地20项核心数据来详细解答。与此同时,在大数据下,合肥和长沙在各大领域上的相互优劣势以及差距也就一目了然。

一、常住人口:1、长沙1042万2、合肥963万合肥虽然省会历史只有最近短短几十年,但发展早已全面反超原来的省会,也是长江五虎之一的安庆。在面对湖南传统省会长沙时,在左右城市走向的最关键控制性因素人口上,已是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虽然合肥仍然是中部四大万亿级城市中唯一人口不足千万的,但距离长沙也只相差了70余万,差距仅有微乎其微的8%。不过,作为传统省会的长沙,在人口吸引力上,还是要明显优于合肥,以280万完胜合肥的160万。

二、GDP总量:1、长沙13966亿2、合肥12013亿加入长三角十余年的合肥,在人口距离长沙已是近在咫尺的前提下,却并没有因为融入江浙沪而在第一大经济指标GDP上完成对长沙的弯道超车,反而是在GDP上以16%之差再次不及长沙,而且差距相比于人口上的8%,近乎于翻倍。不过,即便如此,两座城市的GDP绝对差量其实也只有2000亿不到了,这一成绩对于省会历史远不及长沙的合肥而言,已实属不易。

三、GDP增速:1、合肥11.17%2、长沙8.12%如果光看GDP,无法清楚了解合肥加入长三角之后的翻天覆地变化的话,那么,从过去十年间的GDP增速便可一目了然。别看长沙年均增速高达8.12%,但相比于合肥而言,差距却高达1.38倍。合肥也因此成为我国GDP万亿级城市中,名副其实的速度担当。面对如此悬殊的速度差,长沙想要继续守住自己的GDP优势,基本很难了。而且极有可能在下一个五年之后,便会被合肥后来居上。

四、建成区面积:1、合肥507km²2、长沙442km²长沙虽然在人口以及GDP两大核心指标上均暂时领先于年轻的省会合肥,而且市域面积上,也是以毫厘优势略大于合肥。但从两座省会的实际建成区面积来看,反而是后起之秀的合肥,率先突破了500km²,并以15%的优势正式反超长沙。这一历史性时刻,也意味着合肥在象征城市发展纵深的城市可塑空间上,相比于长沙反而更游刃有余。反观在建成区面积上被合肥反超的长沙,则是被武汉和郑州彻底拉开差距,略显停滞不前。

五、地铁里程:1、长沙208km2、合肥200km在2016年才拥有第一条地铁线路的合肥,现如今已是拥有5条地铁线路的城市了,运营里程也正式突破200km。而比合肥早两年拥有地铁线路的长沙,同样是刚刚突破200km,仅仅只比合肥高出4%。这也意味着,如果长沙地铁再不先发制人,将随时会被合肥反超。由于地铁对于城市发展而言,堪比大动脉,因此,拥有更发达的地铁交通网,对于城市高质量运转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六、人均GDP:1、长沙13.40万2、合肥12.47万从反映一座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的关键指标,同时也是全球衡量发达指数的第一参考指标人均GDP来看,两座万亿级城市虽然双双无缘超2万美元的发达城市行列,但以7.5%的优势力压长三角成员合肥的同时,距离2万美元的发达城市也仅有一步之遥。另外,这也是继人口、地铁之后,两城之间的差距第三次低于10%。势均力敌指标占比高达50%,足以可见,两座城市在众多领域上已经是棋逢对手的一对了。

七、人均收入:1、长沙5.88万2、合肥4.88万没想到,在人均GDP上和长沙已是近在咫尺的合肥,却在另一项关键的人均经济指标人均收入上,再次完败于长沙。相比于长沙以5.88万的人均收入,力压武汉、成都等城市稳居中西部第一,合肥则是未能突破5万大关,足足落后于长沙20.5%。这似乎也意味着,合肥在最能留住人才的居民收入水平上,同长沙依旧存在较大差距。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合肥的人口净流入只有长沙的58%了。

八、人均财政支出:1、长沙1.50万2、合肥1.43万众所周知,一座城市的幸福感,除了城市经济发达,老百姓富裕外,在象征基本民生工程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城市配套工程上的完善程度,也是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从两座城市居民人均可享有的财政支出额度来看,长沙虽然率先突破1.5万大关,但面对后起之秀的合肥,其实领先优势已经只有所剩无几的4.9%。也就是说,两城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财政支出上,已经处于同一水平。

九、人均社消:1、合肥5.21万2、长沙5.02万在经历了人均GDP和人均财政支出上近在咫尺的挫败后,合肥终于在人均社消上正式实现了对长沙的反超,以5.21万的成绩脱颖而出,虽然领先优势仅有微不足道的3.8%,但这对于合肥而言,却是首次在人均经济指标上反超长沙的历史性时刻。同时,积极的消费意识,势必会给正处于发展高峰期的合肥,注入更强有力的发展势能。而合肥过去十年超11%的高质量GDP增速,便是有舍便有得的完美诠释。

十、人均存款:1、长沙9.38万2、合肥8.31万由于我国是一个以挣钱后存储为主的大家庭,因此,自古便有家财万贯来形容藏富于民。而最能体现老百姓家财的人均住户存款,无疑便成为反映一座城市居民财富值的重要参考依据。从两座城市的人均存款结果来看,虽然同属于中部城市翘楚,奈何在人均存款上,却双双无缘超10万的及格线。其中,相比于长沙即将突破十万大关,合肥则是相差了13%,刚刚突破8万。

十一、房价:1、合肥2.1万/㎡2、长沙1.2万/㎡纵观全球,凡是高房价的城市,无一例外,都是所在城市群乃至国家的中心城市。因此,房价早已不是单纯的衡量房子商品价值的数字,而是一座城市品牌价值和寸土寸金的重要风向标。别看长沙省会历史悠久,而且人口还多于合肥,但加入长三角之后的合肥,地理区位优势早已今非昔比。在房价上,也是成为中西部地区唯一超2万的,反观长沙,则勉强高于1万,只有新兴城市合肥的57%。

十二、粮食产量:1、合肥294万吨2、长沙210万吨两城虽然均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且长沙在面积上还略大于合肥,但从民以食为天的粮食贡献力来看,反而是面积略小的合肥脱颖而出,即将突破300万吨。反观紧邻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泊洞庭湖的长沙,虽然也取得了超200万吨的傲人成绩,但相比于独享五大淡水湖之巢湖的合肥而言,差距也是达到了1.4倍之多。这也说明了,合肥虽然面积、人口均不及长沙,但对于全国农业的贡献力却远高于长沙。

十三、财政收入:1、长沙1202亿2、合肥909亿同为地级省会的长沙和合肥,虽然在财政收入上均明显低于中部六省唯一副省级的武汉,但相比于刚刚达到900亿的合肥而言,长沙的领先优势还是十分明显的,不仅率先突破了千亿,而且足足高出合肥32%。而财政收入上的遥遥领先,自然让长沙在城市建设经费上,将获得相对更充足的财政保障。反观合肥,则是相对更依赖于安徽全省更多的财政倾斜,这对于省内其它地级市而言,自然也就愈加杯水车薪了。

十四、规工总产值:1、合肥11216亿2、长沙9957亿作为长三角新成员的合肥,果不其然在工业上充分享受到了我国第一大工业经济圈的雨露均沾福利。要知道,在一二十年前,合肥工业基本上没有拿得出手的大国重器,但随着合肥的快速发展,以及加入长三角之后的优越地理区位优势加持,让合肥先后造就了科大讯飞、美菱、江淮、海尔、美的等众多优质企业。规工总产值也是以13%的优势全面反超长沙,并先于长沙突破万亿。

十五、进出口总额:1、合肥3611亿2、长沙3313亿而在象征国际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外贸上,身为后起之秀的合肥,也是凭借长三角经济圈成员的身份,以9%的优势再次脱颖而出。不过,由于合肥和长沙在进出口总额上均只有3000多亿,不仅和沿海动辄万亿的难以相提并论,即便是和西部成渝的8000亿+相比,也是黯然失色。足以可见,合肥虽然在外贸上赢了长沙,但依旧难以掩盖其外贸上的乏善可陈。尤其是相比于同为长三角的宁苏杭甬四城。

十六、5A景区:1、长沙2个2、合肥1个在文旅方面,历史悠久的长沙不仅在顶尖文旅资源5A景区数量上以2:1击败合肥,而且长沙的岳麓山+橘子洲更是近乎于世界闻名。尤其是橘子洲上的伟人雕像,更是令无数爱国人士纷至沓来。反观合肥,不仅只收获了1家5A景区,而且相信对于大部分而言,甚至都说不上合肥唯一一家5A景区叫什么。而两座城市小编刚好也都去过,不得不承认,长沙文旅确实完胜合肥。

十七、百强医院:1、长沙4家2、合肥2家别看两座城市在人口上差距并不大,但在以人为本的医疗机构资源上,人口过千万的长沙,不仅再次拔得头筹,而且还足足收获了4家百强医院,其中,还不乏像湘雅医院这样的全国十强。反观与千万级人口近在咫尺的合肥,则是2家百强医院,仅有长沙的一半。而且合肥第一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在长沙,也只能屈居第三。即便是在每万人医师数量上,长沙也是以35人力压合肥的34人。

十八、211院校:1、长沙4所2、合肥3所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一座能够同时拥有3所985院校的长沙,虽然在大学院校的总数量以及顶尖学府211院校两大维度上均完败于武汉和西安两大国家级科教中心城市,但在面对自己最大竞争者的合肥时,仍旧保持着明显的领先优势。其中,合肥虽然收获了3所211院校,尤其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是稳居全国十强,奈何依旧以3:4屈居长沙之后。而985院校更是以1:3完败于长沙。

十九、在校大学生:1、长沙84.9万2、合肥73.8万在聊完科教兴国之后,我们再来看看人才强国。从两座城市的储备人才在校大学生来看,合肥虽然在大学数量上明显比长沙更多,但在校大学生总量依旧比长沙少了十余万。成为中西部地区7座万亿级城市中,大学生资源最少的。而且无论是本专科生还是研究生数量,均不及长沙。这似乎也说明了,合肥单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还是略显独木难支。同时,长沙在科教和人才培养上,也得有新的突破了,否则很容易被合肥追上。

二十、新增人均专利:1、合肥62件/万人2、长沙44件/万人没想到,同时赢得科教、人才两大资源优势的长沙,却在推动城市发展的关键引擎科技创新上,被合肥弯道超车。每万人新增专利数量只有44件,这也意味着,长沙的专利创造率还不及0.5%。反观合肥,则是62件,足足是长沙的1.42倍。看到这里,再联想到两座城市的工业,相信大家也就能更直观感受到科技和工业的相互影响和相互成就关系了。而拥有了科技创新优势的合肥,全方位反超长沙也就自然会变得水到渠成了。

总结:随着合肥与长沙关于中部第二城之争的告一段落,相信大家对于这两座城市各大领域的相互优劣势以及差距也就一目了然。最后,便是揭晓两城综合实力结果的时刻:1、长沙综合得分1020,共计12项胜出。其中,高出合肥至少30%的有4项;2、合肥综合得分980,共计8项胜出。其中,高出长沙至少30%的同样有4项;
另外,两座城市之间还有6项指标差距小于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