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9年,沙俄和清朝签署了《尼布楚条约》,将中俄双方在东部的边境线,确定在外兴安岭一带。这是中国与外国之间,签署的第一份边境条约,因此历史意义非凡。
按照该条约,整条黑龙江以及乌苏里江都是中国的内河,整个三江平原,也都是中国境内的平原。可如今的现实情况却完全不同。
如今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属于中俄共享,而且至少有一半黑龙江,都归了俄罗斯。并且三江平原也一分为二,东北的可以称之为内三江平原,俄罗斯境内还有一个外三江平原。这是什么情况呢?
其实俄国为了等这一天,等了足足171年。当初他们签订《尼布楚条约》时,就非常不服气。以至于171年后,也就是1860年又和清廷改签了《中俄北京条约》。

关于黑龙江的归属权,沙俄有自己的解释。他们认为,17世纪中叶,沙俄的探险队,率先发现了黑龙江流域,他们声称自己在这里只发现了一些原住民,并没有发现中国的官方军队。
所以,俄国像夺取西伯利亚一样,认为先发现就应该拥有所有权,黑龙江流域在俄国历史上,就这么成了俄国的地盘。
在他们的历史书中,黑龙江流域是清朝用武力手段,从沙俄手里抢走的。1685年左右的雅克萨之战中,沙俄以数百人的兵力,对抗清朝数千人的大军,最终败下阵来,只能被逼与清朝签署《尼布楚条约》。
所以说,按照沙俄的这套说辞,黑龙江流域就应该是他们的。不过那时候沙俄比较弱,在战场上输给了清朝,所以被清朝抢走了这部分土地。

可事实上真的如此吗?那时候正值明末清初的时候,大批清军入关,导致关外兵力空虚。且顺治年间,双方就已经爆发过战争,怎么能说没发现官军呢?
早在明朝的时候,明成祖朱棣就在黑龙江口设立了奴儿干都司,负责管理外东北事务。后来发展壮大的女真各部首领,也都在明朝挂职,努尔哈赤就是明朝的龙虎将军、建州左卫指挥使。
所以谈及历史,黑龙江流域哪有俄国人什么事儿?那是咱们东亚原住民的地盘,却被一帮金发碧眼的欧洲斯拉夫人给占了,这上哪儿说理去?他们也不考虑一下,是否水土不服?

1858年到1860年,清朝这段时间不仅要面对英法联军的围攻,而且还要应付南方的太平军,可谓是腹背受敌。
在这种情况下,沙俄先逼着黑龙江将军奕山,签署了《瑷珲条约》,又逼着清廷签署了《中俄北京条约》,不费一兵一卒,将外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都割走了。
这么一来,至少一半的黑龙江流域,就都归了沙俄。俄国人自然也是喜不自胜,毕竟没动手,光动动嘴皮子,就得到了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你敢想?估计做梦都会笑醒吧?
但是沙俄的教育中,是没有满足这两个字的。他们的字典里,似乎只有这么一句话:额滴,额滴,都是额滴!
没错,他们还记着《尼布楚条约》时的耻辱,在他们看来,整个黑龙江流域,都应该是俄国的,而不是只占了一半!所以,即便双方改签了边境条约,他们认为还可以继续改签。毕竟他们的老祖宗在教育他们的时候,可是强调了整个黑龙江流域,都是他们俄国的,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已经流传了100多年,很难改变。
为此,到了1896年,沙俄又开始打东北的主意。不过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签订以后,清朝也意识到了沙俄的威胁,所以默许了闯关东的事情。经过了30多年的闯关东,东北也有了上千万人口,这些人主要来自河北、山东一带。
所以俄国再想像抢走外东北那样抢占东北,就没那么容易了。沙俄一开始本打算采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先在东北修铁路,建银行、学校、教堂等,采取相对温和的方式入侵。但这种方式速度太慢,为此1900年沙俄直接出兵17万,占了东北。

这次侵占东北的计划,显然是失败的。但是沙俄霸占东北长达5年之久,期间多少当地人遭受沙俄的屠戮欺辱,压根没法统计了,真要统计起来,估计海兰泡、江东六十四屯事件,也得靠边站。
1905年日俄战争,沙俄战败后,便退出了东北。到了1917年沙俄就崩盘了,所以他们到灭亡为止,都没能实现吞并整个黑龙江流域的计划。
但是,你以为这一切就这么结束了吗?当然没有。从外东北的那些城市的名字,至今没有更改,就足以说明,一切还在延续。
海兰泡,在俄国被称之为布拉格维申斯克,俄文意思是报喜城。这是当时俄国将领穆拉维约夫在1858年逼奕山签订《瑷珲条约》后,将喜讯告诉了沙皇,沙皇特地给起的名字,至今未改。伯力,在俄国被称之为哈巴罗夫斯克,这个名字是用哈巴罗夫的名字命名的。哈巴罗夫是什么人?他是17世纪侵华急先锋,正是他亲手绘制了《阿穆尔河图》,也就是黑龙江地图,得到了彼得一世的嘉奖。该名字至今未变,哈巴罗夫的雕像依旧在伯力眺望黑龙江对岸。海参崴,在俄国被称之为符拉迪沃斯托克,这地方名气可就大了,如今是俄国太平洋舰队的基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意思则是统治东方,至今依旧未改。由此可见,沙俄时代的教育,一直延续到了后世。这些城市的名字似乎一直都在提醒着俄国的子孙后代们,铭记黑龙江的历史。

清朝和沙俄之间的贸易,起源于1728年的《恰克图条约》。这份条约不仅将中俄双方中部的边界划分清楚了,而且还开通了恰克图贸易。
恰克图是中国外蒙与沙俄交界处的一个集市,又称买卖城。中俄之间的贸易,便在这里开展。不过相对而言,沙俄对清朝,是绝对的贸易顺差,而且可以赚一大笔钱。
首先,沙俄可以将西伯利亚、阿拉斯加等地的皮毛,卖到清朝境内,赚取高额利润。其次,沙俄还能从清朝进口瓷器、茶叶、丝绸等硬通货,运到欧洲再赚一笔利润。那些年,沙俄利用这条商道真心是赚麻了。据统计沙俄在亚洲部分的主要对外收益,都来自于清朝。
那时候沙俄缺钱花啊,因为他们在西部不断开疆拓土,比如说吞并波兰立陶宛联邦,击败奥斯曼土耳其等,没钱可办不成这些事儿。清朝对沙俄,真可谓是雪中送炭了。
所以说,沙俄轻易是不敢得罪清朝的,只要恰克图贸易点一关门,那沙俄就甭想挣钱了。伴随着英国在1840年打开清朝东南沿海的大门,大量中国商品通过海上通道运送到了欧洲,恰克图贸易点所能带来的收益就有限了。而且由于沙俄在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的过度捕猎,导致皮毛严重减产,这买卖算是做不成了。
过去的合作关系,眨眼间就被他们一笔勾销了。从清朝挣了那么多钱,都是过去式。沙俄只看到一个虚弱的,可以趁虚而入的清朝。所以他们果断趁火打劫,趁着清朝被列强欺辱的机会,大肆瓜分清朝的领土。
没人说这种游戏的玩法有什么错处,这或许是对自身最有利的玩法,不趁火打劫,难道要等对手强大了再下手吗?但问题是,凭什么只允许他们这么玩,却不允许我们这么玩呢?因为我们更看重友谊吗?
在鹅毛快不行啊时候也要捅刀子要回来!!!
联合北约,干死俄毛
收回外东北
科普中俄历史,俄粉罕见没有出来喷,是良心发现还是没看到这编文章?
俄罗斯历史起家晚,还远在东欧,怎么可能轮到它来发现黑龙江流域?
沙俄强大的时候,对中国从来不心软手软。
怎么抢去的,还要怎么拿回来!
当时的黑龙江将军面积大还是吉林将军面积大?
鹅粉,赶紧出来辟谣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