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连谈6场,最终结果依旧是以失败告终,美国想要求中国帮忙却“既要又要”,中国也不惯着扭头就走。中美两国都谈了什么?为什么美国的条件我国一个都不答应呢?
据环球网10月25日报道,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年会期间,中美经济工作组也展开了第6轮磋商会议,双方就两国当下的经济局势和相关政策,以及全球性挑战等诸多问题深入交流。
作为全球排名前二的两大经济体,中美之间的任何决策都影响全球局势走向,然而美国对中国围堵的态度导致双边关系陷入冰点,为了避免局势误判,从9月份就成了中美经济工作组这样的沟通机制。在过去1年多时间里,算上这次一共举办了六次会议,但除了相互通报政策之外,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从本轮会议结束后的新闻稿中没有发现任何“达成共识”、“意见一致”等字词。
这其实也在意料之中,毕竟中美之间存在诸多问题,很难通过某一场会议达成共识。就当前的局势而言,双方就存在多方面的分歧。
第一,美国大选即将落幕。11月5日,美国大选就要进行最终投票,确立美国未来4年的总统人选。对此,民主党和共和党都开始发力,然而从最新的民调数据来看,特朗普以48%的微弱优势领先哈里斯的46%。虽然仅有2%的差距,但按照参与投票的庞大选民基数,这是民主党短时间无法追赶的差距。
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在竞选集会演讲期间不断强调,重返白宫后就首先解决债务问题、调整经济政策,这是底层美国民众和中产阶级们最希望看到的事情。而拜登作为民主党人执政的这4年时间,美国经济问题简直一大糊涂,哈里斯作为继任者的任何表态都被扣上“假大空”的帽子,双方在经济上的差距高达18个百分点。
在这种背景下,民主党想要在最后期限内缩小差距,只有打“中国牌”这一条路可走,如果拜登政府能够逼迫中国退让,那么哈里斯将会争取到更多中立选民和保守派政客的支持。
第二,中美关系每况愈下。中国的崛起是美国不能接受的,尤其是在美国全领域衰退的背景下,不论是外交针对、舆论抹黑还是贸易等等,美方都是不留余力的对中国发起制裁。
在本轮会议中,美国财政部在新闻稿中明确指责中国“产能过剩”,给美国本土的企业和产业链造成巨大压力。在今年上半年,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00%的制裁关税,导致欧盟有样学样,也开始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并在10月初正式发起发起关税制裁。
如果说欧洲只是贪图中国的新能源技术,那么美国对中国企业和商品的制裁就是为了维护单边贸易主义和背后资本的利益。毕竟美国制造业空心化让已经迈入中国智造的商品分走了他们的利润,只能通过政治手段来弥补自己和中国的差距。
第三,美国深陷债务危机。拜登虽然在2020年击败了特朗普,但接手的美国却是一个烂摊子,尤其是经济方面。但更离谱的是,民主党根本不在乎美国的经济有多烂,一味的挑起外部冲突转移国内矛盾。而这样做的代价,就是美国陷入严峻的通货膨胀,债务危机也将成为压垮美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去年6月3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提高债务上限的法案,从之前的34万亿美元提升到35.4万亿美元。而到了今年7月30日,美国债务已经突破35万亿大关,并且以每月1000亿美元的支出递增。这意味着如果拜登政府不能在卸任前出台相关政策,美国将面临新一轮的债务违约危机,而在全球范围内,只有中国有这个能力帮助美国解决经济困境。
上述3点是美国不得不和中国谈判的原因,我国其实也倾向于和美国达成共识,缓解紧张的双边关系,这对全球局势稳定也有好处。但美国有求于人,甚至需要找中国大量借钱,态度却依旧趾高气昂,在会议上提出了诸多不合理的要求。除了上面提到了美国在新闻稿中炒作“中国产能过剩”之外,还涉及到了对中国商品继续提升关税、对中企制裁以及“中国援俄”的问题。
当然了,这种“长臂管辖”式威胁谈判态度让我国清楚,双方之间已经没什么好谈的了,所以只是延续此前5次会议的流程,相互通报了自身政策和立场问题,然后打道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