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泼面是陕西传统的特色面食之一,起源于明代,并以咸阳油泼面最为著名,有鲜香味、酸辣味、香辣味。是很多人喜欢的美食。
出门在外旅游,最重要是吃得开心、玩得开心,然而近日,去三亚旅游的杨女士却遇到了一件糟心事,极大的影响了她的大好心情。
趁着休假,杨女士和丈夫带着孩子去海南三亚旅游,孩子早就说了想去三亚看美丽的大海,加上现在是冬天,到处都挺冷的然而三亚却是阳光明媚、温暖如春,令人向往。
说走就走,杨女士收拾好了行李,订了机票,一家三口飞到了向往已久的三亚,三亚旖旎的风光、温暖的天气、醉人的海风让她沉醉,她决定把三亚的景点好好地玩一遍。
昨天1月17日,杨女士一家三口来到了南山寺附近的景点游玩,到了饭点时分,孩子嚷着饿了,于是一家人走进景区的一家饭店,准备点一份孩子爱吃的油泼面。
店里是明码标价,一碗普普通通的油泼面就要50大洋,50块钱如果自己在家买面条做来吃,可以吃一个月,杨女士感觉有些肉疼,但是想到出门在外,不比在家里,景区的东西贵,那是肯定的,没办法,所以她就给孩子买了一碗油泼面。
可是等面上来的时候,她惊呆了,一碗油泼面,碗挺大,但是面挺少,只有薄薄的一层,勉强盖住碗底,杨女士用筷子把面搅拌了几下,发现这两筷子面估计不够塞牙缝。
这么一点点面,怎么能吃饱呢?别说大人不够吃,就是孩子都吃不饱啊,杨女士问孩子:“儿子啊,这一点点面你能吃饱吗?”儿子摇摇头说:吃不饱
看看,连孩子都吃不饱,杨女士很气愤,如果说景区东西贵,50块钱她也认了,好歹份量要够吧,至少让人吃饱吧,现在50块钱一碗面,明显不够吃。连个半饱都谈不上,这不是宰客吗。
杨女士越想越气,她就果断地向景区投诉反馈,景区工作人员态度还算好,表示会对这件事进行调查核实处理,到时会给她一个交待。
难道景区会不知道这种情况?那是不可能的,自己景区范围内的物价他们肯定是一清二楚的,虽然是明码标价,但是份量明显是缺斤少两,这种行为还是坑人。
这样的明码标价,实际就是明抢,看来以后去旅游要自带方便面了,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跑到海南岛去吃油泼面,也确实让人惊讶。到了海南应该吃海鲜,到了北方才应该吃面食。
明明这份油泼面只有5块钱的成本,身价硬是被三亚炒翻10倍,看来三亚文旅真该学学人家哈尔滨,看看东北那饭菜的份量,嘎嘎实惠感人的,50块钱吃面条,估计要撑到扶着墙走。
有网友说:悔不悔的不知道,心黑不黑一看便知,50元如果买面粉来做,就那点量,一百碗,还有剩余!
有人说:我也为这碗面感到不值,也觉得有点亏心,但景区在这碗面里赚了多少,店家一年租金多少,景区要的太多,自然面也长了。贵点就贵点在景区内吗但你份量将够呀,面还是普通物资也不贵是吧。
景点东西为什么贵?归根结底还是景区管理部门收费太高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景区又是谁的?是全体人民的不?应该还景区于民而不应该成为痛宰游客的工具。
有兰州网友说:在我们兰州这里,这一点点面最多也就值一块五毛钱,确实,三亚的物价,就算是三亚本地人也会表示确实高。
有山东网友说:还是来淄博吧!看看雪后的齐山,在吃一口正宗的鲁饭,此行不虚!
不过也有人认为:如果是穷游,那最好就不要在景区里面吃东西,哪怕景区不允许带零食吃,如果你选择不消费,是个人自由,那景区高价真的是没办法,这是物价局跟商人的一种行为,报价,我们只能默认,所以说用那句话说,消费高就不要去消费。
海南旅游的口碑本来就不咋滴,这下更不敢去了,一个景区,没人去时哭爹喊娘,人去的多了就飘了,这就是人性。
旅游其实玩的是心情,景点美不美次之,人心坏了,景点再美以后也不想去了,对于商家来说,那就是自断财路。
建议海南三亚学学人家淄博和哈尔滨,看看人家对待游客那态度,太真诚了,看看哈尔滨对南方小土豆、小沙糖桔的宠溺,多么温馨,全国各地都需要这种良好的旅游氛围、合理的消费环境。这样,经济才能搞活、社会才会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