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凄雨寒窗。
27岁的天才诗人终究抵挡不住世事的折磨,正走向生命的诀别。弥留之际,诗人斩不断的还是功名不就、壮志成空的一腔愤恨。
恍惚中,诗人好像看见一位红衣使者骑着龙前来召他,因怜惜母亲年老体衰还病着,不愿意离去。使者劝他说,天帝在天宫刚刚建成了一座白玉楼,等着你去赋诗写记呢!天上的差使远比人间快乐,而且天帝如此看重你,赶紧来吧!诗人听完,啜泣不止,哭声和呼吸声越来越弱,直至气绝而去。
身怀奇才的诗人李贺,可怜一生愁苦多病,在短暂的生命历程里,如杜鹃啼血,创作出奇诡光芒的诗行。他的一生都在努力被认可,可叹终究命运作弄,人间不曾珍惜。
是怎样的人生际遇,让他将才华寄予了凄厉鬼唱,遗恨于地下呢?
少年苦行吟
公元790年,顶着皇族血脉的李贺出生了,说是承袭了高贵的血统,但其实他的祖上只是李唐宗室的远支,到他这一代时已经沦为洛阳城郊的一介布衣了。
经历过乱世的大唐王朝此时已经衰微,闪耀星河的盛唐气象也已远去。但在这个略尴尬的中唐时期,文坛上已有韩愈、孟郊、白居易等人开拓了新的文风。
贵族的自尊与傲气摆在那里,少年李贺大约是想凭借自己的才华,拼出一片天地。七岁下笔成诗,十里八乡已经挣得了神童的名号。十几岁时,李贺每天背着一个破锦囊,骑着一头瘦毛驴,外出采风,在故乡的山山水间苦苦寻找灵感。每当母亲看到他回来时,锦囊了多了些纸条,便知道儿子这一天又在呕心沥血搞创作了,心疼不已。
李贺最喜欢的是《楚辞》,暗夜床头伴读,出门时也必定带着它,闲时苦读,他后来创作出浪漫主义的诗风大约根系于此。
举凡成功者,哪有全凭运气的天才,大都用汗水浇灌了奋斗的芽儿,一步步茁壮成长起来的。
大咖幸相逢
经过多年的苦吟准备,18岁的李贺决定背起行囊囊,满怀信心地去东都洛阳考个公务员,光耀门楣。在洛阳,他遇到了人生中的伯乐,就是那位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的文坛领袖韩愈。
这天,国子监博士韩愈终于送走了访客,正要宽衣解乏时,门人递来了李贺拜门的诗。韩愈一边脱官服,一边查看: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雁门太守行》
黑云翻滚之下,敌人汹涌而来,我方将士临危不乱,整装披甲,器宇轩昂。角声呜鸣,在萧瑟的秋天里回荡,边塞将士的血在寒夜中凝为紫色。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叶霜寒重,鼓声郁闷低沉。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我手操宝剑甘愿赴死。
这一首敲门诗被韩愈连连叫好,急忙派人寻来问话。他本以为能写出如此慷慨激昂的边塞诗篇的人,定然风流倜傥,没想到竟然是一个瘦骨嶙峋、相貌平平之人。但爱才之心坦然,韩愈对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子寄予了厚望,不遗余力地将李贺的诗歌转发于朋友圈。一时间,李贺声名鹊起。
因妒断功名
离开故乡昌谷的山水热土,在洛阳初遇恩师韩愈的力荐,府试顺利,加上声名远播,让李贺对自己的才华更有信心了。仿佛功名近在咫尺,可以成为父母眼中别人家的孩子了。
这一年,他准备乘着东风,到长安参加进士。不料,正踌躇满志的李贺,突然被剥夺了参加进士的考试资格。欲哭无泪,因“政审”卡在了资格赛的边缘。
大抵是因为这突然崛起的少年英才,被某些人看着快要动了他们的蛋糕吧,炒就一番言论抨击李贺。其中更荒谬的一人,竟投诉李贺父亲的名字“晋肃”与“进士”谐音,如果考进士就是对父亲不孝。
这满纸荒唐言被韩愈听说后,文坛一哥拍案而起,写了一篇《讳辩》声援李贺。然而,当时的社会舆论压力比现在的网暴尤甚,连大咖之言也压不下去。所以,令人瞠目的荒唐理由成了压制李贺参加“高考”完成人生转折的理想的一块巨石,奇幻的是后来一直摆脱不掉。
当所有的努力无法抵挡人心的险恶之后,李贺的心理和生理受到了双重打击。想着自己的理想与家人的期盼落空,他绝望地写下这些泣血的文字,一个二十岁的青年英才心如死灰般沉寂。
“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
【清】赫奕
《唐人诗意图》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何处是归途
冬日的小年,长安城里处处张灯结彩,人们为准备新年忙碌并欢愉着。这位遭受人生重创的失业青年,提不起半点精神,准备打点行李回故乡。这时,好心的邻居要为李贺设宴践行。
连连几杯酒下肚,大家各自敞开了心怀。主人得知李贺的境遇,不免心生叹息,并以昔年旧事劝解李贺。
当年西汉主父偃未遇汉武帝赏识时,命运乖蹇,受尽世人白眼,不也是到处碰壁吗?一朝遇皇恩,便青云直上了。
再有那唐太宗年间,山东人马周少有大志、学富五车,但因贫困无援而没有人推荐和提拔,一度穷困潦倒,后来遇到机会,凭借几行字便引起唐太宗的注意,官至吏部尚书。
主人宽慰的话语,加上烈酒的解化,激荡着李贺的心怀。好男儿当有凌云志,也许不凭科举,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天吧。这样想着,李贺的心里就不那么难受了,提笔写下了一首自励的诗,勉励自己。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选自李贺《致酒行》
离开长安后,一个孤独萧索的身影行走在回故乡的路上。怕乡邻们认出这个当年一心考取功名的意气风发的少年,如今变成灰头土脸逃离长安的落魄书生。他只好骑驴垂帽,把自己裹起来。
再回来,面对的是家徒四壁,并有老母需要奉养,弟弟、妻儿皆需倚靠。家还是那个家,却是千斤重担压在身上了。
人世无知音
生活的现实与诗文的理想产生了碰撞,终将他从低迷中拉了出来。
也许是因着“唐诸王孙”的荫庇,也许是恩师韩愈的举荐,第二年,李贺重整行囊,应召长安,获得了一个叫“奉礼郎”的九品小官,司职朝廷的皇家祭祀。从此,“牢落长安”三年,目睹世间难平事,并结交了为数不多但志同道合的朋友。
作为奉礼郎的李贺,望见的是长安最萧瑟苍凉之地,住的是简陋的房子,微薄的俸禄连养家都困难,更难伸展自己的一身才华。郁郁不得志,加上认清现实思想上的孤独,此间的心情“憔悴如刍狗”。理想的诗境转为深刻的现实,又夹杂着思想虚幻的逃离,他的诗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
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
——李贺 《崇义里滞雨》
一个人孤独久了,就容易活在想象的空间里。由逃脱现实到常常游离于梦境,李贺那颗敏感的心,总把平常的事物置于瑰丽的想象中,有时甚至能达到一个奇幻的世界。
一个清冷的秋天,李贺与友人在欣赏供奉唐代宫廷的梨园乐师李凭弹奏箜篌。只见李凭闭上眼睛,全情投入,如泣如诉的箜篌声舒展而来,仿佛无数的悲愁向诗人全身涌来。
诗人沉醉于乐声中,又好像听到玉碎了,凤凰涅槃了,芙蓉迎着朝露绽放,兰花也一霎而开。弦音穿越长安城的夜空,直冲云霄,仿若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绵绵细雨。李凭的乐声吸引了神仙、老鱼、瘦蛟,以及月宫中的吴刚和玉兔……
瑰丽奇特的想象,把李凭炉火纯青的技艺客观呈现出来。李贺的诗境从一座梨园到整个长安城,到整个天界,再到游荡于天界的各个地方,由现实领域至虚幻的梦境领域,诗人贯通天地的感受,超越了自我。
【明】仇英
《群仙会祝图》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幽冥求同调
在长安工作的三年,李贺的诗歌才华虽然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和人们的赞誉,但依然没有仕途升迁的希望。混沌度日,形同仆役,并且一身病痛缠身。他再次萌生了离开长安的想法,虽然24岁,却已经被现实摧残的白发丛生,年命不寿。
想起父亲为自己取名“长吉”,希望他长寿吉祥,然而24年来长期与病体共存,并且人生坎坷,仕途无望,“长吉”倒像是一个极大的讽刺。生命如风中烛火飘摇,难免心生苍凉之感。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金铜仙人辞汉歌》
昔日汉武帝所造的金铜仙人被魏明帝所拆离,运往洛阳。繁华如斯,终究抵挡不过岁月的磨砺。金铜仙人离开长安的心境像极了此时的李贺。这一年,他此去奉礼郎的官职,留下自己怀才不遇的哀恸和唐王朝昔盛不在的感伤。
在老家修养了一段时间后,李贺再次面临生计的问题。不得已,拖着病体去往山西潞州,投奔韩愈的侄婿张彻。在张彻的举荐下,帮办军中公文,做了昭义军节度使郗士美3个年头的幕僚。
三年幕府生活,寄人篱下,对于被生活极其不如意的李贺来说,在思想上的逃离更加深了一层。他开始沉迷于幻想,甚至开始于幽冥世界中求得同调知音。
有时他的眼前会出现苏小小的墓碑,那墓前的兰花滴着晶莹的露水,仿若一双流着泪的眼睛。有时他会看到终南山上的月夜鬼火,刚刚死去的人正缓缓走入墓地。有时他会梦到自己漫游天际,与九重天上的仙娥相遇……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梦天》
在诗人的想象中,天上清冷却美好,会是唯一可以超脱心灵的地方,在想象的空间里可以得到片刻的慰藉。因为他对地上已经绝望、孤独至极了。
公元816年的秋天,几乎被现实压垮的李贺无奈苦闷返乡。病体之躯,已是江河日下。李贺自知来日无多,开始整理自己的诗作,共323首,交于好友沈子明保管,第二年便去世了。
诗鬼堪奇才
在灿若繁星的唐代诗坛,诗仙李白以丰富的想象力痛快地直抒胸臆,备受推崇。唯一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唐代浪漫主义诗人也就李贺了。
他的诗歌脱离现实,用浪漫主义的笔法去编织出一个个梦境,有时瑰丽奇幻,有时阴森可怖。
人世间所有的不如意,塑造了一个浪漫奇绝、空灵诡异诗风见长的“诗鬼”李贺。
虽然仕途坎坷,在世时难以光耀门楣,但纵论唐代诗坛,却在“诗仙”“诗圣”“师佛”“师豪”之外,独步“诗鬼”一名。
他留给世人一个独特遐想的空间,千年不朽,当不负这短暂的27岁一生的苦道行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