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吐槽“像棺材”的广州地铁口不能只是连夜拆除了事

饭天机 2024-12-31 15:31:59

文/饭天机

广州花地湾地铁站 D 出入口可算是 “火” 了一把,不过却是尴尬无比的那种 “火” 。

就因为那新装修的造型,从正面瞅着顶部半圆往上翘,整体还是个 “上圆下方” 的斜圆柱体,再加上那红不红橙不橙的颜色,咋看咋像棺材,被市民一顿吐槽后,当晚就给拆了。

这事看似就这么结束了,但不代表就没问题了。

先说说这设计师,国人对其皆好奇,到底是何方神圣,整出这么个造型?

网上也没个确切消息说这设计师是不是中国人,但就这设计,实在让人捉摸不透。你说要是个外国设计师,不了解咱中国文化,尤其是广州这边的文化习俗,整出这么个玩意儿,好像还能勉强找个借口。

但要是个中国设计师,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咱中国人对棺材这东西,那可是有特殊忌讳的,特别是在广州这样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对传统习俗那是相当看重。

这设计,咋就没考虑到这些呢?难道是一心追求创新,结果步子迈太大?

再说说那些审批的人,这设计方案到底是咋通过的?

同样没消息说他们是不是中国人,可不管是不是,这审批过程肯定是有问题的。试想一下,这么个一眼看上去就容易引发争议的设计,咋就能一路绿灯通过呢?是审批的人也没看出这像棺材,还是说在审批的时候,光盯着设计的功能性、创新性这些方面,压根就没考虑到文化寓意和大众观感?

又或者是整个审批流程就缺乏广泛的公众参与,自个儿在那闷头搞,完全不知道老百姓心里咋想的。这就好比做饭,你自个儿觉得味道好就行,也不管吃的人能不能接受,那能行得通吗?

现在好了,设计被推倒,建筑也拆了,可这钱咋办?

这拆除和重新设计得花不少钱吧,这笔费用谁来买单?

从责任上来说,要是设计方的问题,设计的时候没考虑周全,那建设方肯定得找他们说道说道,让他们承担一部分费用。毕竟是他们的失误,导致了现在这局面。可建设方也不能完全撇清关系,你在审核设计方案的时候,难道就没长个心眼儿?要是自己疏忽了,那也得掏点腰包。

但说到底,这是公共设施项目,最后这钱大概率还是得从公共财政里出。这就相当于咱老百姓自己掏钱,给这失误买单。

你说冤不冤?

要是能提前明确责任,让相关责任主体,像设计方、建设方、施工方啥的,按照责任比例分担费用,那还好说。要是扯皮扯不清楚,最后闹到打官司,不管结果咋样,这损失还是得有一部分落到公共财政头上,也就是咱老百姓头上。

这糟心事还引出一个重要问题,即公共设施在设计的时候,到底要不要征求公众意见?

答案是肯定的啊!

任谁都知道,公共设施是给老百姓用的,不征求大家的意见,那设计出来的东西能符合大家的需求吗?就拿这地铁口来说,要是在设计阶段就广泛征求市民意见,说不定这争议就不会出现。

广州市民对本土文化那是相当有主人翁意识,对不符合本土文化的东西,那是坚决不接受。要是早让市民参与进来,他们一眼就能看出这设计有问题,及时调整,也不至于到现在又是吐槽又是拆除的,劳民伤财。

而且征求公众意见,好处可不止这一点。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广州有着独特的岭南文化,市民作为文化的传承者和使用者,对本地文化的理解那是相当深刻。通过征求意见,能确保公共设施的设计融入本土文化元素,让城市的文化脉络得以延续。

回过头来再看这广州地铁口事件,它可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设计失误。背后或许反映出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一些部门和人员对本土文化的忽视,对公众意见的不重视。

事实上,城市建设不仅仅是简单的盖楼修路,还要让当地百姓看起来舒心,用起来顺心。

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要深入了解当地文化,不能闭门造车,光想着自己的创意,不顾及大众的感受。审批部门在审核设计方案的时候,要更加严谨细致,多从当地市民的角度去考虑考虑,不能走过场。

注:图片资源来源于互联网

0 阅读:94

饭天机

简介:人生短暂,看点有意思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