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弃用的败将,却得到左宗棠重用,后成太平军谈之色变的虎将
后人皆知左宗棠和曾国藩的矛盾,凡是曾国藩不用的人,左宗棠一般都会重用。其实,左宗棠和曾国藩也有过蜜月期,左宗棠曾经是曾国藩的师爷,左宗棠后来有所成就,与曾国藩前期的提拔不无关系。曾国藩弃之不用的人并非一无是处的蠢材,相反有的还是颇有能力的将才,只不过因为种种复杂的原因,才为左宗棠所用,比如被太平军称之为“王虎”而不敢与之交战的王珍。
01老湘军的创始人
当年追随左宗棠抬棺入疆,与敌人浴血奋战,老湘军便是主力之一,这支部队的创始人就是王珍。王珍是典型的的湖南知识分子,身上既有传统儒学知识分子的性格,又有勇猛无敌的将才性格。太平军活跃后,王珍和老师罗泽南招募训练乡勇,积极备战。
曾国藩奉旨回乡帮办湖南团练之时,与王珍也曾有过甜蜜的合作期。曾国藩当时已经颇有名望,王珍仰慕曾国藩,经常向曾国藩请教乃人之常情,而曾国藩帮办团练,也需要王珍这样的人才,因此两人相互配合,共同组建起日后协助清朝中兴的湘军。
可是这蜜月期并不长,曾国藩为人沉稳大气,行事风格稳健,而王珍则恃才傲物,野心甚大,尤其是不愿意处处听命于曾国藩,试图独当一面成为帅才,曾国藩、王珍两个人的矛盾越来越深。
太平军西征之时,湖北、湖南、江西多地告急。为了增加湘军的力量,抵抗太平军的进攻,曾国藩命令王珍继续招募乡勇。因为粮草问题,曾国藩让王珍只招募三营的人数,可是王珍为了扩充实力,招募了三千多湖南人,还跑到省城拉饷银。曾、王两人的隔阂进一步扩大。
在太平军进逼武昌时,湖广总督命王珍驰援,湖南巡抚骆秉章也督促王珍部援助武昌。王珍整顿兵马,准备在进攻武昌时锻炼队伍,扩充实力,却遭到了曾国藩的断然拒绝。
在这件事上,曾国藩一方面是认为王珍部实力不足,当前准备不充分,另一方面曾国法案也有私心,他看到了王珍的野心,想打压王珍。对于曾国藩来说,如果王珍自立门户,会严重挑战自己的权威,导致湘军离心离德,队伍不好管理。
为了打击王珍,维护自己在湘军中的威望,曾国藩也是费尽心机,这点也令后人颇有微词。他在给湖南巡抚骆秉章的信中说王珍“意气满溢,精神上浮,言事太易,心窃虑其难于与谋大事”“志有余而才不足”,在湖广总督等官员面前又说王珍“才器难以驭众”“而不宜于当大寇”。
为了彻底打压王珍,曾国藩强迫王珍“裁军”,压缩队伍规模。被逼无奈的王珍彻底与曾国藩决裂,曾国藩名义上将王珍逐出湘军,相当长的时间内,两个人形同陌路,岳州之战时曾国藩甚至还落井下石。
02被曾国藩痛骂的败军之将
王珍之所以敢和曾国藩叫板是有本钱的,早在招募乡勇寻求饷银之时,王珍便和省城官员打通了关系,尤其是得到了湖南巡抚骆秉章以及骆秉章幕僚左宗棠的赏识。
别看左宗棠只是骆秉章的幕友,实际上却成了当时湖南的“二号巡抚”。骆秉章完全信任并重用左宗棠,自己当了甩手掌柜,湖南大小事务基本都由左宗棠决定。所以左宗棠看上的人,骆秉章自然也十分看重。
王珍与曾国藩的矛盾,恰好给了骆秉章和左宗棠制衡曾国藩的机会。骆秉章之前在调用湘军一事上与曾国藩有龃龉,左宗棠也因为和曾国藩有矛盾才离开曾国藩。如今看到王珍的军事才能,也想通过王珍建立自己的军事力量,不至于过分依赖曾国藩。
所以,尽管曾国藩多次向骆秉章等人写信,抹黑王珍的能力,但是骆秉章和左宗棠却对王珍非常欣赏,并多方面支持王珍。在王珍和曾国藩决裂后,骆秉章和左宗棠将王珍纳入麾下。王珍的队伍虽然也是湘军,但为了与曾国藩的湘军进行区别,这支队伍被称为“老湘军”。
不得不说,曾国藩看人的眼光还是很犀利的。不久王珍打了一个大败仗,遭到了曾国藩的痛骂,却再次被骆秉章和左宗棠相救,而王珍则不负骆秉章和左宗棠等人的厚爱,在此后的战斗中越战越猛,终成一员虎将。
事情是这样的,1854年太平军再次向湖北、湖南进攻,曾国藩和王珍分别带队迎战太平军。曾国藩倒是没有遭遇大挫折,但是王珍却被太平军围困在岳州。这岳州空无粮草,早就有部下劝说王珍不要进城,可骄横的王珍执意进驻岳州,结果被太平军团团围住,昼夜攻击,王珍的老湘军损失惨重。
曾国藩见死不救,直到王珍损失殆尽时,才在手下人苦苦劝告下出兵相救。面对败将,曾国藩大骂王珍“狂夫,几何不败事!”因为王珍的失败,打乱了曾国藩整体作战计划,难怪曾国藩如此生气。
曾国藩虽然最后救援了,但也是等到王珍快打没的时候才出手的,老湘军仅剩不足千人,王珍更加痛恨曾国藩。曾国藩欲惩罚王珍,骆秉章和左宗棠却百般袒护,终于救下王珍,结果王珍“褫其官而不夺其职”,王珍依然可以带兵。
03知耻而后勇
经过此次失利,王珍“知耻而后勇”,在战斗中愈发成熟。左宗棠及时安慰王珍,让王珍吸取教训,并且肯定了王珍的军事才能和老湘军的战斗力。军事上的失利让王珍心情十分沮丧,又被曾国藩痛骂一顿,灰心丧气到了极点,左宗棠的抚慰让王珍感动不已。
人其实都这样,别说王珍这样的将军,就算我们普通人,在遭遇挫折与失败时,如果能够有人出来说句话鼓励自己,甚至伸出援手、雪中送炭,这种恩情也会让人感念一辈子。面对左宗棠的抚慰,王珍称这种感情“虽骨肉无以加”,从此以后对左宗棠更加感恩戴德。
曾国藩带领湘军大部队东征太平军后,湖南的防御力量中坚便成了王珍和他的老湘军。为了防范太平军经由湖南南部进入湖南,王珍听从左宗棠调遣,进驻东华,多次击退太平军的进攻,打破了太平军从湖南南部进犯长沙的打算。
不仅如此,在左宗棠的指挥下,王珍带领士兵转战湖南各地,并且多次以少胜多。有的时候,王珍的老湘军要连续数日行军,加上湖南本身多山地,出现人困马乏也是常有的事。此时王珍便鼓舞士气,用精神激励法战胜困难,并战胜对手。
王珍的老湘军虽然人数不多,但是战斗力很强悍,而且军纪严明,赏罚分明,八旗军中赌博酗酒的陋习,在这支队伍里面根本看不见。所以,即便面对强悍的太平军,王珍的老湘军也经常取胜。
在军事上左宗棠的确有一手,王珍取胜与左宗棠的指挥密切相关,当然左宗棠对王珍的鼓励也非常重要。看到王珍多次取胜,左宗棠及时去信表扬王珍的作战能力。在信中,左宗棠肯定了王珍最近几次取得的胜利,这胜利证明了王珍军事能力的增强,也洗刷了岳州之败的耻辱。在信的末尾,还鼓励王珍“毁誉不足道,功名亦不足道”,树立更加远大的志向。
04士为知己者死
所谓“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王珍视左宗棠为知己,也为左宗棠守卫湖南拼尽全力。左宗棠在湖南的六年,正是太平天国实力强劲的几年,正是在王珍等一批将领的保护下,湖南才得以在曾国藩东征、内部空虚之际依然不出大的乱子。
其实王珍和曾国藩的关系在后期也得到了改善,主要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敌人太平军,而且王珍也想借助曾国藩的威望来改善老湘军的处境,因此两人也有过相互支援。
1856年,当曾国藩在江西被太平军团团包围时,王珍不计前嫌,身先士卒,带领老湘军帮助曾国藩,同时奔走呼号,为解救曾国藩寻求更多的支持。危机解除之后,曾国藩和王珍的关系有所缓和,两个人时不时有书信来往,并最终冰释前嫌。
王珍病逝后,不仅骆秉章、左宗棠非常伤心,连曾国藩也甚为叹息,在挽联之中称赞王珍为“一代名将”,失去王珍如同“惊失万里长城”,两个人的恩恩怨怨就此烟消云散。
值得一提的是,老湘军此后还立过大功,而且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功绩。王珍去世后,刘锦堂、李光久等都担任过老湘军的首领。在收复伊犁的过程中,左宗棠以老湘军为主力进攻叛军,老湘军多次立下功勋,为收复新疆立下汗马功劳。
不过此后老湘军被裁撤,所剩不多,但是老湘军的根和魂还在。在1895年与日军的战斗中,老湘军与数倍于己的日军战斗,没有一个投降,全部战死,连日军都十分佩服,称其为“神军”。
如果王珍能够听到这个称呼,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曾国藩全集》《清末有个左宗棠》
太扯了,1895年和日军打仗,老湘军都60多岁了还打什么仗?
任你怎么踩也改变不了曾文正乃湘军缔造者的事实,他一系列开创性的制度比如军歌比如部队学文化比如部队思想政治工作至今仍为人民解放军所传承沿用。
湘狗汉奸而已
瞎扯,左文襄公何时做过曾国蕃的师爷!
王鑫吧。
王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