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月,一名手拄拐杖的老人,徒步行走50多公里,从村中来到了湖北省咸宁市的民政局,他这次前来,是为了孙子参军的事。
进了民政局后,老人问道:“我这半截身埋在土里的老人,就想送我的长孙当兵,如今长孙体检也合格了,怎么就没个消息呢?”
话落后,老人从布包中取出一等功臣、二级战士证书,并放到了桌上,工作人员吃惊地看着这些证件,他们没想到,眼前的这位衣着破旧、身材佝偻的老人竟是抗美援朝一等功臣,而这件事也惊动了地方领导,他们当即表示,要彻查老人的身份。
那么,老人的身份究竟是什么?他的一等功臣荣誉是怎么获得的?此外,他的孙子最后参军成功了么?
刘祚坤
故事中的这名老人名叫——刘祚坤,从抗美援朝战争上退下来后,他便将立功证书和勋章都藏在了箱子底下,所以,无论是村中的人,还是家里人,都只知道他是个战场老兵,却不知他曾立过军功,获得过一等功臣荣誉。
1997年,长孙刘建光将自己借来的《中国战争史内幕揭秘》拿到了家中,刘祚坤看着他手中的书,好奇地问道:“这是什么书?”
刘建光见爷爷问起,忙坐到了他旁边,打开书讲起了抗美援朝的故事,刘建光讲着讲着,忽然发现他的爷爷哭了起来,他感到纳闷不已:“爷爷,怎么还哭起来了呢?”
刘祚坤用袖子抹了抹眼泪,说道:“你别管我,继续讲。”
见爷爷说没事,刘建光只好继续一段段地读下去,而刘祚坤听着刀光血影的战争故事,脑中不由得想起了抗美援朝作战的日子,忆起了牺牲的战友。
无处倾诉痛苦的他,打断了孙子的话:“孩子,爷爷跟你说件事,书中的好些英雄,都是爷爷曾经的战友,我的战友们都牺牲了,可我却从死人堆爬了出来,立了功,成为一等功臣和国际二级战士,每每想到这里,我便心痛不已。”
刘建光听后震惊不已,因为他从未听爷爷提过有军功这件事,更没想到爷爷竟然是一等功臣,要知道,国家对一等功臣是有优待的,不仅会发米面粮油等生活用品,每年还有固定的慰问金。
所以,得知爷爷的身份后,刘建光对爷爷隐姓埋名的行为很是不解,他问道:“爷爷,这么多年了,你为何不向国家表明你的身份?”
刘祚坤说:“军人浴血奋战是本职,不是为了这些虚名而战,再说许多牺牲的战友,功勋不比我小,所以这没什么好骄傲的,更没什么好炫耀的。”
说到这里,刘祚坤话锋一转:“对了,你小子可千万不要对外人提起这件事。”
刘建光忙点点头,并央求着爷爷讲一讲他的故事。
刘祚坤告诉孙子,1952年,他说服了自己的家人,报名参军,成了志愿军305部队122中队里的一名战士,那时的他才25岁。
刚到朝鲜前线时,刘祚坤跟随着部队一路征战,与装备精良的美军、韩军殊死搏斗,在一次次战争的洗礼下,刘祚坤成长迅速,学会了各种军事作战技巧。
他扛过笨重的机枪打狙击战,也参与过危险的突围任务,就当他以为会一直战斗下去时,他的部队却被调到了兵站工作。
兵站主要负责管理和守卫仓库中的军用物资,部队刚到这里时,许多士兵都曾抱怨过,他们说,兵站远离前线,根本立不了战功。
刘祚坤没有把这些人的抱怨放在心上,他认为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无论被分配到哪里,都是大有作为的。
在来到兵站后,刘祚坤踏踏实实地做事,并凭着自己的一手木工手艺,修补门窗、库房,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不久后,军中的许多士兵,都受他的影响,渐渐放下了对兵站工作的成见,开始安下心工作。
1953年4月26日,刘祚坤在山洞里照常值班,守护着苏联支援的5车皮航空汽油物资,白天过去后,他渐渐松了口气,因为美军的飞机一般是在白天来轰炸,很少会在夜晚袭击。
他本以为这会和平常一样,不会出任何事,但却没想到,深夜时分,美军的两架B26敌机轰炸机来袭,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几枚炸弹落下,一个装满汽油的车皮立马便燃烧了起来,熊熊的大火在黑夜中异常的明亮,刘祚坤看着大火,想都没想便冲了过去。
此刻,美军的飞机还在继续投弹轰炸,刘祚坤此举可谓是危险至极,好几次,美军的炮弹都炸在了他的身边,但刘祚坤还是没有停止向火车车厢前行的脚步,越过弹坑、奔过铁轨......
刘祚坤见第一辆车皮已全被大火包围,心知已无挽救的几率,所以他立马跑到了第二辆车皮处,并随手捡起地上的铁锹,使劲的砸向车门。
“砰—砰......”砸了几十下后,车门有了松动,刘祚坤见此立马一脚踹开了门,打开门后,他也不顾四周的大火,直接冲了进去,抓住油桶就往外滚。
此时,大火已经烧到了他头顶的车厢上,整个车厢温度极高,再加上车厢内还浓烟滚滚,刘祚坤被熏得几乎快要睁不开眼睛。
为了将汽油抢救出来,他强忍着生理的不适,将眼睛勉强的挤出一条缝,寻找着车厢里的汽油,将20多桶汽油滚了出来。
不过一会儿,来了一位朝鲜人民军战士,刘祚坤被呛得咳嗽了几声,也顾不得说话了,手指了指汽油桶,再指了指远处,示意他将汽油桶推到安全的区域,交代完这些,刘祚坤再次回到了高温车厢内。
就这样,刘祚坤在车厢里将油桶滚出去,外面的朝鲜人民军战士看到后,则立马将油桶转移到安全的位置,他们两个一来一回的默契配合,为我军抢救回了不少的汽油物资。
不过一会儿,敌军的飞机再次盘旋飞了过来,朝鲜人民军战士看到后,忙大喊着让刘祚坤出来,但奈何语言不通的缘故,刘祚坤并未听懂他的话,所以还在车厢内继续滚油桶。
朝鲜人民军战士见此,立即跳上了车厢,一个健步过去将他拉了下来,之后两人跑到了一个弹坑里蹲了下来,就在他们进入弹坑时,美军的飞机开始了猛烈的扫射,子弹打在车厢上,将车厢穿了许多个孔,刘祚坤看着这一幕,心想还好命大,躲过了一劫。
在美军飞机走后,刘祚坤再次冲到了车厢上,此时的火势,比之前还要大了一倍,在里面的油桶被烤得滋滋作响。
刘祚坤也顾不得烫手,接着滚起了油桶,在滚油桶期间,刘祚坤好几次都被油桶砸到脚,当志愿军和人民军大部队赶来时,刘祚坤的左脚早已鲜血淋淋。
面对众人劝他休息的请求,刘祚坤立即反驳道:“多一人就多一份力量,飞机汽油太珍贵了。”
话落后,刘祚坤继续回到了车厢里,默不作声地滚着油桶,之后,其他的志愿军和人民军也加入进来,使油桶的撤离速度大大加快。
将油桶全部撤离完毕后,刘祚坤的身体也撑不住了,直接累得昏倒在地,一旁的士兵看到后,忙跑了过来,将他送回了营地医务室。
此次行动,共抢救回了300多桶汽油,单刘祚坤一人,便抢救了85桶汽油,占了总量的近三分之一,朝鲜人民军燃料局得知这件事后,立即派人去慰问了刘祚坤,并向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申请,将刘祚坤批示为一等功臣。
朝鲜人民军燃料局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这次抢救的汽油物资,是属于他们朝鲜人民军的物资,他们为刘祚坤冒死支援友军的行为很是感动。
后来,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对刘祚坤做了多方面的考察,并于1954年接受了朝鲜人民军燃料局的请求,将他特批为“一等功臣”,不久后,朝鲜政府为了表达谢意,令最高国务委员会授予了他一枚“二级战士”勋章。
这年5月5日,中、朝联合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庆功会,将为抗美援朝战争做出不朽贡献的将士,都邀请到了平壤的“毛泽东广场”,此时,我国上下只有99名抗美援朝“一等功臣”,刘祚坤便是其中之一,所以他也在邀请之列。
这天,会场上的千万民众为这些英雄欢呼,金日成等领导面带微笑地站在会场,并一一地与这些将士握手,讲到这里,刘祚坤告诉孙子:“这是我一生最为辉煌的日子。”
刘建光听完爷爷的故事,用坚定的语气说道:“爷爷,我也要像你一样去参军!”
刘祚坤欣慰地点点头,随后嘱咐道:“既然有想法了,还愣着做什么,镇里面正在招兵,你这就去报名。”
在爷爷的催促下,刘建光火速地跑到了报名地点,报名参军,没过多长时间,刘建光开心地来到了爷爷家,他大声在爷爷耳边说道:“爷爷,我参军的体检通过了,要不了多久,我就能去部队当兵了!”
刘祚坤听后,连声大笑:“好,没给你爷爷丢人。”
在这之后,刘建光便一直在家中等待着入伍通知,但等了一个多月,还没有任何的通知下来,某天,他沮丧的对爷爷说:“我是不是选不上了,都一个多月了。”
刘祚坤:“孩子,走,爷爷带你上城,去问个清楚!”
说完这句话,刘祚坤走到了卧室,从床底的一个破箱子底下,摸出了一块发黄的布包,他一手夹着布包,一手拄着拐杖,在刘建光的搀扶下,徒步走了50多公里,从村里来到了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民政局双拥办。
他身着一身破旧的农装,身材佝偻,在踏入民政局双拥办的那刻,谁都没有多加注意他的前来。
刘祚坤走到窗口,将《抗美援朝功臣模范纪念史册》翻开放到了桌面上,刘祚坤说道:“我这半截身埋在土里的老人,就想送我的长孙当兵,如今长孙体检也合格了,怎么就没个消息呢?”
随后,刘祚坤从布包里取出他的一等功臣、二级战士证书,并将这两样东西和纪念史册放到了一起,他说:“希望民政局的同志,为我们反映一下这个情况。”
工作人员看到刘祚坤的证书后,吃惊不已,他忙说了句“老人家稍等”,随后便找来了上级,不一会儿,双拥办主任李建平便匆匆而来,他查看了下刘祚坤的证件资料,并保证道:“老人家放心,我们一定会向上级反映你孙子的情况。”
听到李建平的保证后,刘祚坤这才满意地走出了民政局,在刘祚坤走后不久,李建平立马将老人的身份汇报给了上级。
在这之后,组织为了证实老人的身份,向老人的入党介绍人唐光荣进行了求证,唐光荣说:“他确实是刘祚坤,是我国的抗美援朝功臣。”
刘祚坤的身份被确认后,惊动了地方领导,在了解到刘祚坤生活困难后,区委组织、高桥镇政府纷纷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在生活的各方面,对他施以援助之手。
而刘祚坤的孙子,也在不久后收到了通知,如愿入伍参军,而刘祚坤此前之所以没收到通知,是因为从报名到正式参军,需要等待数月的时间,在体检合格后,政府还会有一个政审环节。
不久后,刘祚坤的一等功臣身份和送孙子参军的事迹被传开了,许多媒体报社纷纷前来采访,在问道为何要送孙子参军问题时,刘祚坤是这样回答的,他说:“当兵是光荣的,我今生最不后悔的,便是当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