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左琴科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左琴科幽默讽刺作品集》《日出之前》。
他的小说无论短篇还是中篇都是以幽默、讽刺的笔调展示社会的真、善、美、丑与恶,使人们在笑声中深思并引以为戒。左琴科的小说风格继承了前辈契诃夫、果戈里他们批判现实主义的笔法,展现出了苏联时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左琴科的小说的描写对象往往是市井之间的普通市民,而他的作品阅读对象往往也是这些普通人,他笔下的故事往往发生在街头巷尾,发生在市民家里。从他的幽默讽刺故事中,我们能看出,虽然旧制度、旧社会已经消亡,新社会、新制度来临,但出现在旧社会的官僚主义、徇私舞弊、阿谀奉承、溜须拍马、裙带关系、形式主义等不良现象依然存在。愚昧落后、猥琐庸俗和吝啬虚伪依然很明显。
社会上的每个普通人都能在左琴科的小说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使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同过去的一切告别,尽快地适应新的生活。在左琴科眼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不完美,因此他嘲笑的并不是人本身,而是人身上的市侩行为、市侩和人性。在他看来千百年形成的人性和国民性并没有那么容易改变。
《受了委屈的人》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公共汽车行驶中途上来一个穿着打扮时髦的小胡子,和他同行的老妇人手里却拿了好几件沉重的行李,小胡子还不停的对老太太颐指气使、又喊又骂,这时周围的乘客们看不过去了,指责他违背劳动法、侮辱佣人人格,小胡子说那是他妈,这句话顿时使大家不好意思。
知道真相后的乘客们,先是向小胡子表示歉意——“我们原先不知道这是您的母亲,以为她是您家里的佣人”,随后又有人说道“要是妈,那应该比佣人更尊敬,怎么能叫她拿这么多包袱和篮子呢,还那么粗声粗气的骂她”。此时小胡子又抛出一句使乘客们自觉惭愧的话“我有神经衰弱,我有医生证明,我骂谁,叫谁拿东西,不用你来多管闲事”,于是“乘客们都坐着不吭声,眼睛躲着不敢看这位受了委屈的人”。
佣人和妈妈谁的位置更高?儿子的神经衰弱病和母亲的年迈哪个应该优先、哪个应该退让?看似轻松的故事却蕴涵着不愿触碰的沉重。
《旅店奇遇》《旅店奇遇》讲的主人公“我”由于坐轮船很疲惫,所以,一下船便直奔酒店,谁知道被酒店的守门人告知没有房间了。
“我”实在太累了,于是“一边走一边琢磨法子”,最后“我”终于想到一个法子,那就是伪装成外国人再次进入酒店。虽然这时守门人还是对“我”说没房间了,但“我”没有理会他,而是直接走进酒店,用外语对服务员说真的没有房间了吗?
谁知道服务员说:“我的上帝啊,外国佬来啦!”接着服务员也用半通不通的外国话回答说:“有”。还答应尽量找一个好一点的房间。
此时“我”虽然表面上我装得神气十足,其实两条腿却哆嗦着。随后“我”跟着服务员去房间,一路还聊天。我们两个人一边说着话,一边在不停地发抖。
来到房间门口的时候,“我”叫服务员把行李搬到房间,谁知就在此时,由于服务员过于殷勤,用力太猛,箱子盖“啪”一声绷开了。最终“我”原形毕露。
没办法,最后“我”被酒店的服务员和守门人敲诈去了几十个卢布后,安然睡了一觉。
这个故事讽刺了旅馆工作人员以“貌”取人,敲诈住客的丑陋行为,揭露出他们嫌贫爱富、崇洋媚外、见风使舵、奸诈狡猾,势利小人的真实面目。
《爱动气的人们》《爱动气的人们》说的是居民玛丽娅和达丽娅之间因为一把烟刷子而发生了口角,接着是惊动了自己的丈夫也加入到这场争吵里面来,他认为“我的刷子是用血汗钱好不容易买来的,决不允许不相干的外人使用。”
就这样,居民之间“围绕烟刷子展开了一场论战”。事情愈演愈烈,邻居加夫里洛夫更是火上浇油:“嚷嚷什么呀,干嘛还不打起来?”
就这样,居民们在窄小的厨房里面发生了群殴事件。本来是一桩小事,可是由于居民脾气暴躁,肝火旺盛,引发了如此可笑的事件。左琴科通过这个故事再现了人们肤浅、精神空虚、素质低下。
《卖牛奶的女人》这个故事中,妻子为了骗取人家的五十卢布婚介费,竟然让自己的丈夫冒充未婚男,与一个急于结婚的女人假结婚,没想到丈夫最后弄假成真,不愿回原来那个家了。
总之,在《左琴科幽默讽刺》中,我们能看到很多这样的小故事,从这些故事中,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人性。
他们有的唯利是图、表里不一、自欺欺人、沽名钓誉,愚昧无知、懒惰保守、阿谀奉承、庸俗无聊、虚荣自私,爱慕虚荣、贪图享受、斤斤计较、尖酸刻薄、虚伪狡诈。
他们善于钻营、不放弃一丝占小便宜的机会。爱占别人的小便宜,但不许别人占自己的便宜。如果被别人占到一点便宜,自己感觉不舒服,但占到一丝别人的便宜,内心充满了窃喜。
他们虚荣心很强,每个人都喜欢自己过得比别人好,当自己的好朋友,或者亲戚比自己过得幸福的时候,自己表面上是祝福,但实际上内心很不平静,凭什么比我过得好。内心见不得别人比自己过得好,比自己过得差,他们才心安理得,甚至“高兴”,过得跟我一样,甚至不如我。
他们一边热情爱关注和打听别人的事,爱凑热闹,喜欢七嘴八舌的背后议论,但一边对于被人的冷暖却漠不关心,麻木不仁。有好看你看着就是了,别人犯什么事与你何干,又不是你家亲戚,这么爱管闲事,肯定是脑子有问题。
他们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自命不凡,具有很强的社会“主人翁”意识,他们也热心指出来,但就是没有人站出来去做。轮到去践行的时候,每个人都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期待有人可以自愿负起责任。
他们有着深深的奴性意识,面对不公,他们总是逆来顺受,只要灾难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就高枕无忧。他们胆小怕事,谨慎保守,从来不会主动惹事,对于官吏从来都是顶礼膜拜,见到无不战战兢兢。跟官吏对话都是小心翼翼,畏惧心态。
之所以有这样的人性和国民性,社会世相也是社会的反映。什么样的人决定什么样的社会,什么样的社会就有什么样的人。
专制的传统、长期的高压、绝对服从国家意志和全面监控,导致民众臣服,没有怀疑、没有困惑,只有恐惧和紧张,对强权畏惧,以及普遍奴性意识。因为民众知道,他们根本没有选择,选择也是多余的,挣扎只是一种姿态而已,结果往往是命中注定的。
要在这个专制的社会中生存下去,就要匍匐在权贵脚下,就要麻木不仁,就要冷漠无情,就要小心翼翼,就要浑浑噩噩、苟且偷生、卑躬屈膝,就要显得“老实”,老老实实、老实本分,只有如此,才能免遭官吏的横行、强权的波及,一旦想出头,必然会被殃及。也只有贪婪自私、斤斤计较、阿谀奉承,才能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
所以,奴性意识以及各种劣根性,本质就是长期专制暴力统治下,底层老百姓的一种适应社会的方式,一种生存方式。
有点意思!!!😂😂😂
这样的文章也能在苏联发表出来?没有牢底坐穿
写的很好[点赞]
美国太坏了
最后一段总结得到位
写的不错,难得了。
人只有知道恶才会懂得不作恶,而不是困在伪善中肆意作恶[呲牙笑]
我靠!第四张照片那栋楼和大连天津街原来的妇女儿童商店一模一样!
原来说话要先手机认证。
[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点赞][点赞][点赞]
好文章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人类人性最黑暗的一幕
[点赞]
谁能推翻最后一段!
最后总结到位[点赞]
这标题[得瑟]有点意思[点赞]
俄国是前苏联之前的政权吧?
文采和深度还得是鲁迅。
社会进步的本质,基本都是精英选择妥协
好文章!
邪恶俄美英纳粹媒体,强行灌输
我也有写作的想法了[笑着哭]
这书应该是禁书吧[笑着哭]
行走的五十万吗[得瑟]
说的一点没错!所以美国黑人只能去零元购,没有一个敢去华尔街的。[呲牙笑]
不安全感会让人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