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片场见到古天乐戴着眼罩,我差点没敢认。印象里他永远是墨镜遮面的酷哥,或是银幕上拳拳到肉的硬汉,谁能想到这个被称为“香港最后一个巨星”的男人,右眼视网膜上竟穿了两个洞——那些在动作戏里拼了命的翻滚、追车、吊威亚,原来真的会在血肉之躯上留下印记。

朋友在剧组当武替,曾跟我形容古天乐拍戏时的“不要命”:拍《明日战记》时,52岁的他穿着70斤重的机甲在40℃高温里连续拍摄16小时,摔倒了自己爬起来说“再来一条”;拍《杀破狼·贪狼》的巷战戏,他被真刀划破手臂,简单包扎后继续拍了3个小时。这次曝光的眼伤,其实是多年前拍动作戏时被道具意外击中留下的隐患,视网膜穿孔后,他依然戴着特制眼罩完成了《寻秦记》电影版的拍摄,连特写镜头都没让导演找替身。

最让我触动的是他对待伤病的态度。采访里记者问他为什么不公开病情,他揉着眼罩笑说:“观众来看电影是看故事的,不是来看我受伤的。”就像邻居张叔,腰上打着钢板还坚持送外卖,总说“生活嘛,撑撑就过去了”。古天乐这些年默默捐建了100多所希望小学,自己却穿着洗旧的T恤出席活动,连眼罩都是用了三年的旧款。在这个流量明星动辄营销“敬业人设”的时代,他用布满伤痕的身体证明:真正的拼命,从不需要拿出来展览。

上周路过电影院,看到《反贪风暴5》的海报,古天乐饰演的角色正举着枪眼神坚毅。想起朋友说,他在片场疼得站不稳,却不让工作人员声张,怕影响大家情绪。这让我想起父亲那辈人,手上裂了口子还要继续握扳手,总说“男人这点痛算什么”。古天乐的眼罩下,藏着的不仅是视网膜的伤,更是老一辈艺人对职业的敬畏——在他们心里,角色永远比自己的伤痛重要,观众的期待永远比个人的得失优先。

散场时灯光亮起,银幕上的古天乐摘下眼罩,右眼瞳孔里隐约可见淡淡的疤痕。这个曾被我们视为“钢铁侠”的男人,原来也会受伤,也会疼痛,只是他选择把伤痕藏在角色背后,把汗水融进每一个镜头里。就像他常说的“拍电影,要对得住观众的电影票”,这份近乎偏执的认真,让那些在银幕上闪过的危险镜头,都成了对职业最真诚的告白。或许这就是古天乐最动人的地方:他用凡人之躯扛起了“敬业”二字,让我们相信,在流量泡沫之外,总有人在默默守护着电影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