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
郝蕾希望自己的名字,有一天会出现在中国表演教科书里。
如今?
只不过是说了几句话,就成了观众攻击的目标。
“耍大牌”
“没资格教训别人”
“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作品”
踏入演艺圈近三十年,被观众封为“无冕之王”的郝蕾,背上这些骂名属实有点冤。
01 开口就是热搜没有她不敢说的话,没有她不敢怼的人。
这就是郝蕾。
最近,关于郝蕾的骂声,大多数源自于《来者何人》这档综艺节目。
她的任务,就是指导学员们的文戏。
本以为,这事没多大难度,没想到刚开头就被绊住了。
你就看吧。
学员们写出来的人物小传,一看一个不吱声。
“天气有点凉,下雨了,雨水打在我的雨伞上滴答滴答”
“最后我还是跟她求了婚,她也接受,她愿意”
小传变日记?
这是对角色的剖析?
这样的描写太过片面,人物塑造得不够细腻,这真的是一个演员能写出来的东西?
于是,就有了郝蕾那句质疑。
“做了这么长时间的演员,连人物小传的概念都搞不清楚,不会写,还是不是职业演员”
“以前拍的戏,都是怎么完成的?”
接连两个疑问,直接否定了学员之前的演艺经历,立马就有人坐不住了。
美其名曰:理解错了。
不解释还好,一解释郝蕾火冒三丈。
“不会上网搜吗”
“连这个都不做,还要老师教什么”
对于郝蕾来说,剖析角色内心,走进人物所在的世界,写人物小传,是演员最基本的职业素养。
演员拿到剧本之后,不是照本宣科说台词,表现字面上的嬉笑怒骂,就算是演好一个角色。
很多经典的影视片段,都是建立在演员二次创作中。
比如《无价之宝》中,跟大男子主义的前夫吵架时,郝蕾的发挥。
“这么胖了”
“离婚女人没人要”
被人骂了?
气急的郝蕾上去就是一个大比兜。
饰演前夫的张译也懵了,明明剧本上没这段,不过也只是愣了一下,就立马作出了回应。
紧张。
左顾右盼。
生怕被别人看到。
把一个男人爱面子的形象,表演得入木三分。
如果不是郝蕾的即兴发挥,如果没有对角色的理解,又岂会有这个精彩的画面?
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别人更是如此。
毕竟,谁都不能保证,自己一直能接到最顶级的剧本?
如果拿到了一个没有逻辑的剧本,一个不够丰满的角色,难道就只能摆烂吗?
大环境就是这样,小演员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让这个“烂”字推不到你身上。
如果说第一段,只是简单地训斥,那么第二段,就是勾起网友怒火的源头。
什么都用手机搜,那还要老师干什么?
可他们忘了,能坐到这里的人,本身就是演员。
大学期间,选择影视戏剧表演的人,开学第一节课就是写人物小传。
最基本的东西都要人教?
这跟高中老师,一笔一画教高中生怎么写字一样离谱。
身为一个演员,如果连角色都不能理解,演的哪门子的戏?当的哪门子演员?
郭德纲称呼观众为“衣食父母”,人家买了会员,买了电影票,花了钱就看这个东西?
如果非要问,优秀作业什么样?
张颂文老师最有发言权。
看看他对《狂飙》中某一场戏的理解,你大概就能明白啥叫真正的人物小传。
细腻。
立体。
单看文字,就能看出“高启强”的内心活动,也难怪这个角色能被观众心疼、喜欢,但凡换个人都不一定有这效果。
羞耻心这个东西,还是要有的,演员自己都看不过去的东西,硬拿给观众看就是不负责任。
这一次,郝蕾骂得真没错。
这样规格的骂战,她也不是第一次经历了。
02 敢怒敢言面对盛一伦这种,想演的剧本接不到,只能接一些烂片的小演员。
国际章是怎么劝他的?
“不要出来接烂片,你拍戏又不是为了糊口,再这样下去你就毁了”
可她不知道的是,盛一伦是模特出身,唯一一部出圈的作品,是2015年的那部叫《太子妃升职记》的网剧。
后续作品没有跟上,颜值也崩塌了,如今在圈里已经算小透明了。
演艺圈底层的人,跟不缺钱、坐在家里就有好剧本找上门的章子怡不能比。
首先肯定是要靠这个糊口的,如果不接这些烂片,就只能面临“消失”的结局。
或许,听了国际章的劝说,他有过些许动摇,是郝蕾的一句话点醒了他。
一方面,烂片可以接,绝大多数演员都需要这个机会,让自己成长。
另一方面,演技是需要实践的,有机会进组演戏,才有机会练习。
不是所有人都叫章子怡,不是所有人都有“出道即巅峰”的好运气。
当下影视圈现在的市场环境,就连华仔,发哥,梁家辉这些有名有姓的老戏骨,都得在烂片里“磨炼演技”,更别提盛一伦了。
“演员没有天赋,努力也没用”
面对章子怡的“天赋论”,郝蕾更是冷冷一笑,谁生下来就会演戏?
她就是拍烂戏长大的,她就属于后天努力型的演员。
被问到表演方面的问题,郝蕾直接说起了存言存语,即兴来了一组三连拍。
嗯,啊,哎呀.......
现场一比一还原,就差报刘浩存身份证了。
“怎么可能一个正常人在表演思考”
“没有这种表演形式,如果它叫一种形式,那么只能叫坏形式”
哪有人表演思考的?
怼了前辈,内涵新人,面对有红色背景的艺人,郝蕾同样不会嘴软。
比如,有着“京圈公主”之称,经常在节目上扯自己家庭背景的韩雪。
在台上表演了一段剧情,就开始缅怀自己的爷爷,哭成了泪人。
或许,别人会安慰一番,心直口快的郝蕾一点不惯着。
“我们要看的是你拍的故事,不是你的故事”
可每一次怼人之后,都免不了被人质疑。
一个连影后、视后都没有的演员,凭什么坐在高台对别人指指点点?
这话说得,一点不假。
从影这么多年,她没拿过什么大奖,可是在许多观众心中,郝蕾已经是无冕之王了。
别问为什么!
问就是纯实力。
03 发飙的底气很小的时候,郝蕾就对演戏这件事,有了不一样的偏执和热爱。
上学那会,就让同学们提早找个本子过来签名,出名了再想要可就难了。
长大后,更是笃定了自己会成功,定下了“要被写到教科书上”的目标。
而她,也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15岁就进了电影制片厂学习,这天赋怎么不算高?
可她的野心,远不止如此。
熬了两年,就考进了上戏。
还在上大二,就拍摄了国内最早的一部校园青春片《十七岁不哭》。
骄傲。
倔强。
戏里的她,就算是一个简单的回眸,都像极了当时你我身边的某个女生。
如果说“杨宇凌”是她被熟知的开始,那么“十三姨”就是她走红的开始。
虽然没有关之琳的美艳,但胜在有自己的特色,是那么灵动,可爱。
除了现代剧,她还演过古装剧。
2003年,郝蕾和邓超合作了一部《少年天子》。
戏里的她,是蒙古公主,是皇帝的联姻妻子,也是一个像华妃一样的人物。
不是主角又如何?
照样能成宫斗戏典范。
如果趁热打铁,再拍几部好作品,郝蕾在影视圈绝对能大红大紫,可她不愿意。
名利,不是她的追求。
她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于是,她转身朝着小众的话剧舞台跑去,用自己的方式往表演艺术家的方向靠拢。
此后的她,演过好戏,也演过烂的。
可不管片子的质量怎么样,郝蕾的表现,依旧是整部作品的一股清流。
如果非要问出个原因,大概是她对角色的理解足够深刻。
比如,《少年天子》中有一段皇上质问静妃,有没有把一个妃子推进河里的戏份。
拍完一遍,郝蕾就听到了表情不够恐惧的言论,当即质疑起了导演。
“赤裸裸地表现恐惧的处理方法不合理,如果一个坏的人,知道自己的坏的,还会去做坏事吗?”
直接表现出被质问的恐惧,只是20多种情绪处理办法中,被她筛选掉的一种。
什么叫专业?
这就叫专业。
电影《春潮》中,那段长达十分钟的独白,也能看出她扎实的台词功底和演技,这样的人怎么会没有资格当导师?
一次次努力,一次次扑空,面对和大奖擦肩而过的遗憾,面对身材的发福,她依旧笑得出来。
“总有一天,他们会给我颁发终身成就奖”
演技,就是她自信的来源。
哪怕没有荣誉加持,郝蕾也有成为“月亮”的底气。
毕竟,万丈高楼平地起。
成绩不是衡量好学生的唯一标准,奖杯也不是衡量演员演技的唯一标准。
以前演员讲究演技,现在讲究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