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阴暗面,往往在利益驱使下暴露无遗。
春节返程高峰期间,沈海高速广东阳江服务区发生的一起恶性事件,再次印证了这句话。
一名车主仅离开车辆片刻,轮胎便遭人蓄意划破,更令人震惊的是,这场“马路陷阱”背后竟暗藏产业链式的利益链条。

2月4日,一辆小米SU7驶入阳江服务区短暂停留。
车主下车如厕时,手机突然收到胎压异常警报。

当他返回车辆时,一名陌生男子便主动上前询问“是否需要补胎”,也正是这一反常举动引起了车主的警觉。

随后男子通过车载哨兵模式回放,一段令人脊背发凉的画面浮出水面:
只见这位身着工装的男子手持利刃,穿梭于停车场多辆车间,以娴熟手法划破轮胎,全程不到30秒。


据现场目击者透露,该服务区修理店员工疑似长期通过划胎制造“伤机”,当日已有三辆车遭毒手。
面对铁证,涉事男子当场认怂求私了,但车主坚决报警。
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涉事车辆被拖离维修。

事件曝光后,网友集体炸锅。
有广东网友指出:“阳江服务区每逢节假日必堵车,现在终于知道原因了!”
更多车主现身说法:2020年至今,该服务区已发生多起类似事件,涉事修理店常以“员工个人行为”搪塞,最终仅罚款了事。
此次事件中,修理店老板试图用金钱平息风波,更暴露出灰色产业链的运作模式。


值得警惕的是,涉事修理店位于服务区承包经营区域。
尽管管理方声称“正在核查员工身份”,但划胎者精准锁定无人在场的车辆、第一时间推销补胎服务的行为,显然不是临时起意。
网友直言:“这就是系统性作恶!”


比起财产损失,事件暴露的安全隐患更令人后怕。
若车辆未配备胎压监测系统,车主可能在高速行驶中遭遇爆胎,轻则车辆失控,重则引发连环事故。正值春运返程高峰,车流密集路段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对此有法律专家指出,此类行为已涉嫌故意毁坏财物罪和危害公共安全罪。

事件引发全网声讨,三大焦点引发热议:
1. 监管缺位:网友质疑服务区管理方长期纵容承包商违法行为,要求彻查利益关联;
2. 维权困境:多数车辆未安装哨兵模式,受害者往往因取证难吃哑巴亏;
3. 地域污名化:阳江多个服务区风评受损,有本地人呼吁“清理害群之马”。
面对舆论压力,阳西县新圩派出所已立案侦查,但服务区官方账号关闭评论区的举动,再次点燃公众不满情绪。

经过这一事件,同时也给社会敲响了多重警钟:
服务区监管升级:应建立第三方巡查机制,对承包商铺实行“一票否决”淘汰制;
技术防护普及:推动行车记录仪、哨兵模式成为车辆标配;
司法震慑强化:对此类危害公共安全行为顶格处罚,形成法律高压线。
正如网友所言:“今天放过一个划胎的,明天就可能多十个模仿犯。”
最新进展:阳江警方表示将开展高速公路服务区专项整治行动,涉事修理店已被暂停营业。
那么最后,您的车安装行车记录仪了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防护经验,
如果是同一个地方,几年内发生同一种情况,而没有引起当地公安机关的警觉,说明当地公安机关严重失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