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已经划定两条“保护线”,农民了解吗?一文解读

接锅的徐大人 2022-10-17 11:50:49

最近十年,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就在农民生活质量有所提升的同时,咱们国家在农村实施了一系列举措。有和农业、土地、宅基地制度改革相关的措施,也有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惠民工程,还有许多和种地农民、困难群众息息相关的补贴政策。

值得村民注意的是,在农村地区,经过最近几年的制度改革,在耕地使用、乡村建设等领域也出台了一些管控措施,其中有两条“保护线”,已经在农村划定实施。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本期内容就为广大农民朋友解读一下。

一:划定乡村建设的耕地管控保护线

当前,我们国家现有的耕地数量将近20亿亩,未开发利用的土地还有很多,而耕地是农业发展的根本,也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一直以来,咱们国家都会采取严格的措施进行保护。

由于这些年,各地打开耕地流转的口子后,违规使用土地的现象也多了,有的借用大棚设施作掩护,在大棚设施内发展房地产项目或经营餐饮民宿;也有的流转大片永久基本农田之后,没有按照要求种植粮食,而是发展林果业或种植其他项目。甚至有的企业和个人还破坏耕作层,在耕地是盖起了厂房和住房。

为了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工作,此前,我国也在东北地区实施了一项保护措施,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四省区也组织开展了黑土耕地调查工作,并且也在当地实施的规划管控措施,严格控制建设项目占用黑土耕地,同时也落实了六个方面的措施进一步加强黑土耕地保护工作。

除了东北四省的黑土耕地之外,咱们国家比较优质的耕地还集中在长江、黄河流域、华南、华北等地区,这些省区的高标准农田和永久基本农田也是受国家保护的,严守的耕地红线是“十八亿亩”。在十四五规划期间所组织的各项乡村建设行动中,我国也明确要求各地区要合理划定生活、生产、生态空间管控边界,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而这条耕地保护线也不允许个人和地方突破的,这一点大家必须了解清楚。

二: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

大家都知道,咱们国家是一个历史比较悠久的农业大国,在农村地区,也有很多文物古迹、农业遗迹和传统建筑,另外,在一些省市和自治区内也分布着许多传统古村落和少数民族村寨。

然而,在城镇化和工业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农村人口也不断向外流失,许多地方也开始组织新农村建设项目。但因为每个村庄的情况不同,为了避免各地区盲目搞大拆大建,将一些需要保护的建筑和村庄拆除,咱们国家也在“十四五”规划期间给各地区下发了一些措施。

在今后的乡村建设行动中,农村也会划定历史文化保护线。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全力保护好城乡地区的文物古迹、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同时也会将传统村落、民族村寨、历史文化等村庄纳入“特色保护”范围内。避免在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拆除这些建筑和村庄。

另外,在各地划定历史文化保护线之后,也会鼓励各地传承传统建筑文化,将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融入乡村建设范围内,鼓励各地注重这些特色与现代化设施建设相结合,建设具有历史文化传统价值和意义的美丽宜居乡村。

好了,以上就是农村建设过程中已经划定的两条“保护线”,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村图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