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个高考钉子户,每年高考季必上一次热搜。
其中最有名气、争议最大的,当属复读十四年、今年已经35岁的广西考生唐尚珺。
唐尚珺是88年生人,因为初中复读过,高考已经比正常人晚了好几年。
2009年,有的同龄人大学都毕业了,唐尚珺才第一次参加高考。考了三百多分,连三本线都达不到,只够读一个技校,他瞒着家人偷偷退学,走上了复读之路。
头几年,他的成绩在二本线徘徊,从第六年开始,可能是终于摸到了读书的窍门,唐尚珺终于踏入了985的门槛。
这些年他先后收到过西南政法、中国政法、吉林大学等多所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每年他都声势浩大地晒一圈自己的录取通知书,却在最后关头放弃,重新走入高中校园。
2018年,以唐尚珺为主角的纪录片【高十】播出,在网上引发热议。而一转眼,“高十”已经过去了四年。
从理性角度出发,三年已经是复读的极限。人生路很长,三年又三年地投入到高中课本中是对生命的浪费,有心学习,读了大学也可以考研,考博,我甚至还认识专科毕业一路读到北大博士的。
能复读三年以上,甚至以十年计的,那都已经不再是为了读大学本身。
钉子户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偏执。
头几年唐尚珺只是单纯觉得技校读出来没出路,好歹考个二本。但是真的考到二本甚至一本了,他的心态又发生变化了,觉得反正这么多年都过来了,不如博个清华。
他把读书当作实现阶级跨越的唯一路径,根本不去计算这中间投入的巨大的时间成本。
唐尚珺有个对标的对象,那就是曾经在复读这条路上跟他并肩作战很多年的校友吴善柳。
吴善柳的经历也很传奇,先是复读一年考上北交大,又在临近毕业的时候退学重新参加高考,连考了九年,在2014年以钦州高考状元的身份走进了清华。
如今吴善柳早已毕业,成了当地中学一名小有名气的数学老师。
但吴善柳的成绩是远好于唐尚珺的。
吴善柳每次高考离清华的分数线差得都不大,甚至还考上过北大医学院。虽然花了十几年才拼到清华性价比不高,但至少他一直是清华的种子选手。
而唐尚珺的成绩客观说只处于中上水平,625分考到中国政法那一年已经是他的高光时刻,超常发挥的结果。
2022年他拿到了上海交大的录取通知书曾被媒体大肆宣扬,但护理专业的分数线远低于其他专业,2021年在广西的录取分数线只有517,22年也只有569,离清华有至少一百分的鸿沟,唐尚珺很难跨过去。
高考主要拼的还是流体智力,流体智力会随年龄的老化而减退,越往后学习会越吃力,人不能无视客观规律。
唐尚珺的复读生活分了两个阶段,2016年是重要的转折节点。
2016年以前,他瞒着家里人,拿着家人辛苦帮他凑来读大专的一万多块学费生活费寒窗苦读,三年过去后还要假装毕业找到了工作,省吃俭用往家里寄点钱。
2016年后,他开始辗转广西几个以奖学金闻名的复读班,拿着五位数的奖金,住进两室一厅的公寓,每月有上千块生活费,成了一名职业复读生。
读书虽然累,但跟社会的捶打不可同日而语,看唐尚珺的状态就知道了,三十五岁了头发也没秃,眼睛还有光。
我曾经在之前的文章里写过,“男人至死是少年”不是什么好词,你松弛了,就是把沉重转嫁给别人。
唐尚珺上面有三个姐姐一个哥哥,父亲当年因为超生丢了工作,后来还得了肺癌。唐尚珺不工作,赡养父母的压力基本就全落在了姐姐和哥哥的头上,父亲到离世也没等来儿子去读大学。
唐尚珺的发言前后矛盾,一边说自己想去北京,一边又在纪录片里说自己想去中国科技大学(众所周知中科大并不在北京)。一转身,又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笃定地要考清华。
其实考哪个学校对他来说并没有很重要,重要的是一直有机会逃避社会,逃避赡养父母的重任。
很多人把唐尚珺比作范进,问题是“范进中举”有自己的时代背景,古代读书人只有科举这华山一条路,蒲松龄到72岁才考到岁贡生,一边写小说讽刺科举,一边孜孜不倦考科举。
科举就是有一万条不好,至少它对寒门子弟相对友好,考上了就肯定有铁饭碗。
今时今日不同,40岁即便从清华毕业,也很难找到合适工作,有多少名校毕业生如今都脱下了孔乙己的长衫。
大部分公司他连基本的简历都过不了,光年龄一条就已经卡死了,考编更没戏,最好的结果就是跟他的老同学吴善柳一样去私立学校做一名老师,公立都进不去。
你道唐尚珺不知道这件事?他心里其实比谁都门儿清。
只要他一天不去读大学,他就是学校的明星人物,媒体追捧的焦点,每年6月的绝对主角,复读学校的补贴足够维持他的日常生活。
而围绕在他身上的一切传奇,都会随着他走进大学校园成为该校(可能是)建校以来最大龄的学生后烟消云散。
考上中国政法那一年,是唐尚珺最接近大学生活的一年,他办理了入学贷款,还带着父母去旅游了一圈。但是读了不到两个月,他退学了。
表面的原因是父亲重病,有学校肯给他两万元奖励让他回来复读,但我觉得实际原因是唐尚珺根本适应不了大学生活,他必须重新回到自己的舒适区。
他为自己选了一条远比普通的“小镇做题家”更为狭窄的道路。
虽然纪录片【高十】在开头强调这是“讲述一名广西青年百折不挠的求学故事”,但这个故事跟百折不挠其实没有太大关系,它的本质就是逃避。
他但凡有一点点勇气去直面生活的艰难,都远不是今天的局面。
竞争压力越大,越要埋身象牙塔。反正读出来也没出路了,还不如不读。
今年唐尚珺会被哪所学校录取呢?一点都不重要。对他来说只要能拿着录取通知书换取下一年的复读奖金就可以了,最好学校排名靠前点,奖金也能多一点。
社会上升通道越来越窄,“唐尚珺”们只会越来越多。
最近两年考研、考公人数激增就是最好的例子,连考三年研究生、五年编制的人比比皆是,偏执背后,是看不到出路。
就像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中写的:
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