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我爷爷、弟弟等,一家11人,就在这短短几分钟之内,被日军杀死!”
——刘桂园。
“1942年······一天之内,可怜我家8位亲人都惨死在日寇的屠刀之下······”
——周仕斌。
1937年,日军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战争爆发,淞沪会战中,虽然中国军民进行了勇敢地战斗,但是因兵力部署、作战装备,尤其是空军力量的薄弱等诸多因素,伤亡惨重,但是依然没能抵挡住日军的疯狂进攻。自古以来,战争造成的最大受害者都是老百姓。
因此,随着战争的不断发展,战争区、以及战争附近的老百姓受难最为明显。比如刘桂园。
刘桂园的家,原来住在江苏省溧阳城中。父亲靠裁缝为生,母亲则在上海做帮工。但是,尽管如此勤劳,一年到头家里还是一穷到底。时至1935年的时候,家里的日子实在没法过。这时候,刘桂园的大姐根娣伸出了援助之手。
刘桂园的大姐根娣住在溧阳市埭头镇埭二村,凭着姐夫的热情帮忙,总算在村东的东巷里重新安了家,勉强可活。在这样的艰难中,过了两年,便遭逢日军侵华战争。日军一路攻过来,溧阳也被占领,先是在县城中烧杀抢掠,后来城里被祸害差不多了,便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了乡下,经常突袭乡下的村子,进行烧杀抢掠,埭二村也没能幸免。
1938年5月6日,那天早上下着小雨。
驻守溧阳的日军忽然来到埭头,听闻日军的枪声,整个村子的人都开始了逃跑。刘桂园和三姐玉珍,还有一姐姐王洪妹,一起慌忙抱起两个尚在吃奶的外甥就往外逃。
当时刘桂园的母亲,舍不下家中的破旧财物,非要留下。
爷爷因为年迈,腿脚不便,跑不动,只能留下。
父亲原想逃走,但见家中还有几个孩子,还有一个小外甥正在生病,比较严重,加上母亲不走。无奈,只得和两个姐夫一起留下陪着家人。
结果,到了上午10点,日军进村了。日军犹如土匪,见东西就抢,见人就挥起刺刀。一时间,村子里哭喊四起,鸡飞狗跳。两个日本兵手里端着刺刀,闯进刘桂园的家,将其一家12口人全部赶出来,押到村东的渡头桥,村子里许多没逃走的人,都被押到了那里。
这时,已有日军在渡头桥的位置架起了一挺机枪。
随着一个日军军官的命令,日兵开始把人群中的孩子抓出来,扔到河里去。刘桂园的母亲抓住小外甥死活不放手,日军军官不知为何忽然改变了主意。把刘桂园一家押到桥东史家祠堂旁边的一间房子里。
日兵用枪封住门口,对着刘桂园的母亲就是一枪。老人倒下了。
接着,又对刘桂园的父亲开了一枪,老头倒下了。
接着,不断开枪······
仅仅几分钟,一家12口全部倒在了血泊中,11人被残杀。唯一的活口是年仅10岁的外甥女秀凤,因为乱枪打来时,她被姐夫的身体挡住,姐夫死后,又将她压在了身下。所以,她才侥幸活了下来。
日军撤退后,刘桂园姊妹几个人非常害怕,她们等到天黑才从山里回到村里。家里东西乱七八糟,凡事值点钱的东西,全部都被抢掠一空,只是找不到亲人,她们非常着急,便出去四处寻找,发现12个亲人,其中11人都死了,只有一个小秀凤活着。
在村人的帮助下,她们草草安葬了11个被日军杀害的亲人。
如果说日军是可憎的豺狼,那么那些恶霸同胞则是丑陋贪婪凶狠的鬣狗。却说刘桂园一家的男人全被杀害后,村中的恶霸又开始打这三姐妹的主意了。他们说刘桂园的姐姐王洪妹失去了丈夫,成了寡妇,便要来抢寡妇。
王洪妹听说后,只得偷偷逃走,前往外地避难。
刘桂园和姐姐玉珍带着三个孩子艰难度日,可是没过多久,到了7月份的时候,村中恶霸史松民竟然也起了歹意,逼刘桂园的三姐玉珍给他做小妾。
三姐玉珍没办法,连东西都没来得及拿,仓皇逃往上海去了。
两个姐姐都避难逃走,刘桂园带着孩子原已更加艰难!村中的另一个恶霸阿保龙也动起了邪念,准备做媒,把刘桂园嫁给大赌棍大套。
好心的邻居见刘桂园可怜,立即给她出主意,让她学两个姐姐,赶紧逃命去,并且偷偷给她凑了一点盘缠,刘桂园这才逃出了恶霸的魔爪。
想想其实挺可悲,姐妹三人逃出了日军的魔爪,却遭到自己人的趁火打劫,险些落入自己人的魔爪······
在日军侵华期间,无数类似刘桂园这样的家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和残害,比如周仕斌。
周仕斌家住在今天的汨罗红花乡(已撤乡划到罗江镇)红卫桥墩山屋场。在1942年农历十一月,日本侵略军从岳阳杀过来,来到汨罗,分别在归义、刘花洲、新市一带设立据点,驻守日军。
周仕斌的家刚好距离日军驻军据点非常近,于是,遭殃是难免的。日军在城镇地区祸害完了之后,便把魔爪伸向了周边的乡村。
面对这样的灾难,附近的一些村民都纷纷背井离乡逃难去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村民都愿意离开故土,尤其是故土情结极其浓烈的中国农民,离开自己代代生存的土地,几乎是一种极大的痛苦。
因此,还有大部分的农民是不愿离开故土的。另外,除了故土情结之外,还有家中的资产,虽然不值钱,但那些坛坛罐罐也是穷苦人家积攒了一辈子、甚至几代人的财产,所以总想守着。
于是,留下来的村民就想了一个办法,跟日兵玩捉猫猫游戏,日兵来的时间,提前躲起来,鬼子兵走了,他们就回去搞点吃的。
当然,躲起来,也是因为周仕斌的村子有这个方便。在周仕斌的村子南边有一座山,叫桥墩山。山不高,山上也没有茂密的森林,只有几十棵松树,但是这些松树下面掩藏了一些洞,附近的人都叫那洞为金井眼。大概是先辈们为了藏身,或者挖掘宝藏留下来的洞穴。
总之,那些洞穴很大,深约两丈多,但是跳下去后,下面的洞中呈横向扩展,十分宽大,一个大洞可以容纳30多人。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天然藏身之所。
因此,周仕斌的村民,就根据日本扫荡村子的时间,也制定了一个躲避的办法,那就是鬼子兵一般是白天来扫荡,所以村民就在白天的时候,全部躲在洞里。一直等到天黑,日兵走了,也不会回来了,便爬出洞穴,回到村里烧饭吃,再稍作休息,等到鸡一叫,立即就纷纷离开村子,回到洞里。
就这样,白天日兵来扫荡的时候,便躲过了日兵。
但是,村民比较多,最大那个洞,虽然大,但是一下挤好几十个人,一整天不出来,大家都呆在里面,里面就特别憋闷,甚至喘不过气来。
于是,在1942年农历十一月十一日的夜里,很多村民不堪忍受洞中的憋闷,便爬出洞,趁着夜色另找了新的洞穴藏身。
新洞虽然比旧洞远了一点点,但是位置好,正对桥墩山,而且外面的一切都尽收眼底。当时,周仕斌跟着父母都转移到新洞去了。
但是,一些村民没有离开,其中周仕斌的两位堂婶、堂嫂,以及三个侄子,认为旧洞更安全,让她们走,她们都不愿意走。加之堂嫂怀孕在身,不想动弹,说旧洞离家近一些,来回少些路程。
总之,她们在旧洞呆着。结果,不幸就发生了。
转移到新洞的第二天中午,因为村民刘兴财离开村子迟了,被扫荡的日兵发现。他就飞快地往桥墩山跑,但是两个日兵紧追不舍。刘兴财跑上桥墩山,便一跃跳进了那个旧洞。日兵站在洞口,生怕下面有埋伏,不敢跟着跳下去,便对着洞口胡乱放了几枪。
但是,那两个鬼子兵并不甘心,反而去弄来一些茅草和树枝,丢到洞口,然后点燃。火起来后,他们又弄来一些树枝压在上面,火焰立即变成浓烟。滚滚浓烟直往洞里灌。
一直到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两个日兵才离开了洞口,回到村里,又胡乱放了火才离开。
躲在新洞中的村民,见日兵离开,立即纷纷跳出洞,往旧洞那边跑,去救火救人。人们用水浇灭了洞口的火,朝里大喊,可是洞中没有回应。大家便感到不妙,有亲人在里面的,不由担心出了泪。
这时候,有村民搬来一把梯子,洞口有限,只能一人出入,便下去一人,背上来的都是尸体。周仕斌站在洞口,眼睁睁看着自己的6个亲人的尸体被背出洞,横在地上。三个大人身体蜷曲,三个小孩都蜷缩成了一团,死状凄惨至极。
与此同时,周仕斌的堂哥周仕恩和父亲在当天被抓走,押往长沙,可是在路上,却被日军开枪打死。
周仕斌在回忆中说道:
“一天之内,可怜我家8位亲人都惨死在日寇的屠刀之下,像这样的血海深仇,我们世世代代也忘不了啊!”
日军侵华期间,犯下累累罪行,何至于此一件件一桩桩呢!
铭记历史就是要延续仇恨,血债只能用血来偿还,有的仇,一定要报[好生气][好生气][好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