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过去三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本国经济的冲击,不少美西方国家持续采取了大规模金融量化宽松政策。这也导致当前国际社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并进一步拉大了贫富差距。在此背景下,去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中国将出台哪些具体政策措施力促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吸引着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名誉教授大西广是一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他长年关注研究中国在精准扶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成果。在接受《人民中国》东京支局记者采访过程中,他对于今年全国两会的顺利召开,表达了殷切期待。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去年我详细阅读了二十大报告。报告明确表示,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因此,我非常关注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中国政府将围绕完善个人所得税等分配制度出台实施哪些具体方案。
二十大报告中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列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之一。这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对于下一步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着清醒认识。1978年中国开启改革开放的征程。经过过去40余年的发展,2022年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已经超过1.2万美元,即将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实现“共同富裕”正是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后,下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

事实上中国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已经取得了亮眼的成就。通过改变贫困地区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措施,中国从根本上帮助贫困人口脱贫,并于2021年全面消除了绝对贫困。但这绝不是脱贫工作的终点,未来如何保证农业人口的收入增长不掉队,防止已脱贫群众返贫将是一个长期课题。
实现“共同富裕”除现有的转变产业结构等措施外,我认为接下来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今年两会上可能会出台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方案,我期待以此为起点,在不久的将来,能够看到中国在继承税制等方面的讨论。
“共同富裕”是应对人口减少问题的治本良药
2022年中国人口总量出现下降。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全年出生人口为956万人,比2021年减少106万,同年死亡人口有1041万人,死亡的人口首次超越了出生的人口,相减可知减少了85万人。
现在人口减少是众多国家都面临的棘手课题。日本是一个少子化和老龄化都非常严重的国家。相关研究显示,到2045年时,日本秋田县人口的50%都将是65岁以上的老人。但即使如此,日本针对少子老龄化问题的应对力度依然远远不够。日本长期持续的低工资,导致很多有生育意愿的民众,因为教育成本、住房成本等问题,最终选择了不生育或者少生育。
自2021年4月1日起,日本政府宣布实施《改正高龄人群雇佣安定法》,正式进入70岁退休的时代。目前,日本65岁以上人群的就业率为25.1%,65~69岁人群的这一比例为50.3%,首次超过50%。数据背后,是日本劳动力和养老金问题日趋严重。
目前发达国家中只有法国通过分娩手术免费、丰厚的育儿津贴等鼓励生育政策,曾一度将总和生育率提高至1.98,接近能够维持人口现有规模的2.1水平。但目前法国的总和生育率也再度回落至1.8。
我认为想要有效遏止人口减少的势头,归根到底在于要提高劳动者收入,实现“共同富裕”。在资本主义国家,追求低成本、高利润是资本的天性,资本会本能地或者通过将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或者通过吸纳移民,变相压缩人力成本,压低本国劳动者收入。我想这种体制问题也是到目前为止,资本主义国家都没能拿出有效措施,恢复生育率的原因之一。在应对人口减少问题方面,目前没有任何可供参考的成功经验。然而,我期待看到中国通过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实现“共同富裕”,向世界给出应对人口减少问题的社会主义制度答卷。
中国有条件实现“共同富裕”
在我看来中国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具备三点优势。第一点是中国共产党是强有力的执政党。他们掌握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法则,具有长期稳定执政的优势,可以在科学理论的引导下治理国家。
第二点是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自执政以来一直坚持的目标,是一场接力跑。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再到今天,一棒接一棒,每个阶段都为着同一目标,做了那个阶段该做的工作。
2021年8月10日,几名游客在浙江湖州南山村特色度假小镇的向日葵花田旁自拍留影。
第三点是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客观要求。中国的发展道路不同于美西方,没有走一条霸凌小国,通过破坏他国稳定,制造贫困,榨取廉价劳动力,从而转嫁本国矛盾的剥削式发展道路。在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没有大量外来移民补充廉价劳动力空缺的情况下,中国必然要进一步探索提高本国劳动者最低收入,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道路。因此,从发展规律上来说,实现“共同富裕”“公平平等”也将是中国发展到现阶段后,实现下一步发展的客观、必然的要求。
大西广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名誉教授
采访、编译:王朝阳
图片来源:新华社
来源:人民中国
责编:张利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