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性无所挂碍,是自在。自在是什么?就是解脱
2025-04-05
当今社会,人们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一路狂奔。
从职场“社畜”为了升职加薪,在一个个项目中挑灯夜战,被KPI压得喘不过气,面对上司的苛责、同事的竞争,焦虑如影随形;到年轻学子深陷 “内卷” 漩涡,为了名校光环、高分成绩,奔波于各类辅导班、刷着堆积如山的习题,童真与快乐被悄然封印。人们被功名利禄的枷锁紧紧捆绑,内心被无尽的欲望填满,恰似负重前行的苦旅者,每一步都走得艰难而疲惫,何谈自在?
反观自性无所挂碍的境界,恰似一湾静谧的深潭,澄澈无波。以终南山的隐修者为例,他们远离都市的繁华喧嚣,遁入深山之中。粗茶淡饭,素袍草履,一间茅屋,几卷经书,于青灯古佛旁,静修己身。
他们不被外界的物质诱惑所动,不为世俗的评价体系所拘,在山林的晨钟暮鼓、鸟语花香里,聆听内心的声音。没有了对金钱的贪婪、对地位的追逐,心中的挂碍渐消,仿若抖落一身尘埃,寻得了自在解脱。这并非消极避世,而是在简单纯粹的生活中,洞察自我,回归生命的本真。
再看那些投身公益的志愿者们,他们穿梭于贫困山区、受灾现场等地。在支教过程中,面对简陋的教学条件、顽皮懵懂的孩子,没有丝毫抱怨,一心只为点亮知识火种;在救灾一线,不顾自身安危,在废墟瓦砾间忙碌奔波,只为多救一人、多给受灾群众一份希望。
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不牵挂名利回报,将小爱化作大爱,以无私奉献之心,挣脱了自我中心的禁锢,达到了一种心灵的自在。此时,“自在”不再是抽象的佛理,而成了他们践行大爱的力量源泉,在助人的同时,完成自我的升华与解脱。
然而,追求自在解脱并非一蹴而就之事,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时观照内心,觉察并破除执念。
当我们在消费主义浪潮中,能克制冲动消费的欲望,不被琳琅满目的商品迷惑;当我们在人际交往里,放下对他人认可的过度渴求,保持自信从容;当我们面对挫折困境,不再执着于一时的得失荣辱,而是豁达以对,从中汲取成长养分如此,方能逐渐趋近自性无所挂碍之境,让自在之光穿透生活的阴霾,照亮前行之路,在解脱中品味人生真味,书写属于自己的洒脱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