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世杰老师的故事大家也通过网络了解,他大学学的是物理,毕业后从事特殊的科研的工作,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必须隐姓埋名的科研事业。

他的家庭也比较特殊,两个孩子魏海燕和魏刚都有精神疾病,在一线科研岗位退下来后,魏老并没有无所事事享受老年退休生活,回到老家担负起照顾孩子的责任。

同时,魏老并没有放下工作,而是利用业余时间撰写科普文章和书籍,幸好身边有一位得力助手王月玲,他的事迹和家庭琐碎生活也被进一步宣传。

魏世杰老师所展现出来的乐观精神,也是年轻人学习的榜样,更是时代所需要的一种精神风貌。
就在过年前,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师生们一行9人来到了魏老家里看望他,这些师生都是工科出身,能专程来到魏老家里拜访,就是过来学习他身上的那种精神。

在魏世杰老师家里,师生们围坐在魏老周围,魏刚老老实实的坐在门口听,家里变成了课堂。

这时候王月玲进来了,魏老立刻给师生们介绍了王月玲,王月玲给大家打招呼,魏老说她就是艾莲。

魏老开始给师生们介绍自己的著作《禁地青春》的由来,刚开始写的时候自己持怀疑态度,王月玲说写写发到网上看看,如果有人不让写就赶快撤下来,写了以后,效果很好,都是每天写一段,但是网友们催着更新,《禁地青春》的前身就是以写小说的方式在网上天涯论坛连载。

当时在网上点击量很大,据王月玲介绍有600万的点击量,6万多条回帖,出版社觉得这要是印出来或许有销量,就说魏老当时的著作起的名字不好,原来是《核武老人26年亲历记》,有一个女编辑冉慧娟改成了《禁地青春》,于是审稿也就通过了,后来又拍成了电视剧。
魏老讲述完书的来历后,勉励哈工大师生说机遇都是给有准备的人,首先就是要写出来,才会有后面的出版啊等等。

有位哈工大的学生说自己专门带了魏老的书,有一位老师也说把这样的书籍放在课堂上也是一种激励,同学们说这书其实也是从王月玲的抖音里买来的,因为平时也关注王月玲的抖音。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师生们这次专门来看望魏老,不仅可以面对面交流感受,还希望魏老能够给学生们寄语。



魏老不假思索的在同学们带来的《禁地青春》这本书的空白处写下了:“祝哈工大的同学们继承两弹一星精神。。。。。。”,这就是魏老,他的精神值得大学生们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