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顺治通宝,怎能少了出自大同钱局的?这些品种你遇到了吗?

忘间宠物 2022-10-26 22:32:44

山西大同被誉为三代京华、明清重镇,历史悠久,地处要塞,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我的家乡就在这里,在这片土地上,承载着说不完道不尽的历史故事,也体现着独具风采的钱币文化。

远的暂且不提,就拿距现在年代最近的朝代清朝来说,早在1644年,也就是清军入关的这一年,顺治皇帝就在大同设立了钱局,这是清朝在地方最早设立的钱局之一。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大同与顺治通宝的渊源。

有位朋友偶然间得到一枚顺治通宝,背面穿口右边写有一个汉字“同”,他之前收藏的那些大多是背面写有满文的品种,觉得很特别,就来问我,这个“同”代表的是哪里。这不正是以前出自我们大同的铜钱么?“同”字就是代表着大同府钱局铸造,这种铜钱是在清顺治二年正式开始铸造的,现在的它,在市面上并不多见。

这和它铸造的时间较短关系很大,顺治通宝背同只是铸造了三年,大同府钱局就被废止了。论其原因,是因为到了顺治五年,大同当地发生了一场规模较大的兵变,其影响波及到了铸钱。

这场兵变由当时担任大同总兵的姜瓖发动。姜瓖本来是明朝的将领,开始投诚李自成,但等清军进入大同时他又向清朝的阿济格献上降书。

对于这样一个反复投降的人,李自成和阿济格对姜瓖其实并不信任,虽然他依然有着总兵的头衔,但是并不受重用。姜瓖心里不痛快,索性在得知多尔衮病重后举起了反清的大旗,尊南明的皇帝为正统。

姜瓖还铸造了一种名叫大明通宝的铜钱,背面为光背,据说是找到顺治通宝的原范,在此基础上改铸而成的。

因此等到孤立无援的姜瓖兵变失败后,大同府局也被废止了,钱局迁到了阳和,阳和就是现在的大同阳高县。

阳和镇局铸造的顺治通宝,背面也写有局名,用繁体中文的“阳”字代表,一般写在铜钱背面穿口的上方或右侧。

到了顺治十年,户部要求各局铸造的顺治通宝改变背文,穿口右边铸有局名的字样,左边铸有“一厘”字样,于是阳和镇局铸造了顺治通宝背阳一厘。

在铸造“阳一厘”三年后,清廷要求将钱局迁回大同,阳和镇局便停用了。大同府局开始铸造顺治通宝背同一厘,铸造量也不大,只是在顺治十三年到顺治十七年之间铸造,也就五年时间。

从顺治十七年开始,对顺治通宝背面的钱文又进行了新的规定,此时开始铸造的顺治通宝,背面要求铸有满文和汉文的局名,左侧铸满文,右侧铸汉文。因此大同府局开始铸造顺治通宝满汉同。

虽然顺治通宝当时铸造的时候,各地设立了众多钱局,铸造量不少,但想要把所有的版式都集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有些地方局口时废时立,具体到某一式的顺治通宝的铸造,数量非常有限。由此造成了如今在市面之中,出自大同的顺治通宝一般比较少见,出自阳高的也很少,即使在当地也见得不多的情况。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