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兹华斯曾说:“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可见,诗是自然的、感性的,那如果以理性的人工智能来作诗呢?是否能够让李白杜甫略输文采?是否会像围棋中的AI一样,将具有智慧的人类击败?在江苏卫视播出的最新一期《超脑少年团》中便做出了这样的尝试,让我们看看这欲与天公试比高的AI在超脑少年团的驾驭下表现如何。
对于这次挑战,节目组设定了层层高难度的先绝考验,首先需在24小时内完成任务,要知道在浩如烟海的词汇、文法、韵脚等内容中,即使是通过AI完成也是难度极高的。不得不说,这期节目的选题很巧妙。节目传递出的竞争目的并不在于成败得失,而是一种可贵的先锋式的尝试与创新,以此激发少年们的脑洞,深挖少年们的潜力,引发少年们的好奇,与此同时也感染着每一位喜欢这档节目的观众,意义非凡。
这期的内容开篇便来了一道极难的开胃“小菜”,那就是通过一首古诗的内容,解答一道数学题,这种“语数”结合的方式顿时让少年们有些不知所措,几人推导数次依然不得其解,直到另一位有着敏锐观察力与生活实践力的郎佳子彧发现,水渠应该为倒梯形而非正梯形,这才让所有人恍然大悟,解出答案顺利拿到第一关的提示信息。可见,只学会“数理化”是不能走遍天下的,还需要理论结合实际,知识融于生活才行。
接下来就是“正菜”了,通过少年们的努力,诗还是成型了,且较于贴近李白与杜甫的风格。首先是红队代表团通过AI作成的一首诗:“一夜清风吹作雪,万山明月照成团。此时若有人间世,便是人间第几寒。万里不辞千里远,三更不隔两重关。”在宋昱轩诵读后,超脑舰长魏坤琳一眼便发现硬伤,绝句怎么能六句?其次,这首诗还有出现了“犯复”的错误,出现了两次“人间”这个词。整首诗虽然看起来有模有样,但细究起来还是漏洞百出,再次证明了中国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不可复制,文化自信之感油然而生。
再来看蓝队这首,由崔鐘予诵出“一片清风两处无,不知何物是天枢。清风两袖无人管,只在芦花白鹭孤。”在她的解释下,清风、白露、芦花都是诗中暗藏的意象,但魏坤琳再次一针见血的说道:“整首诗没有‘清风’这个规定的题眼,而且这首诗同样有‘犯复’的错误,出现两次清风,还没有逻辑关系。”两首诗的成绩都可谓是折戟沉沙。看来AI不要说跟“李杜”对比,甚至连文学爱好者的水平也不及,这也传递出了这期节目想要表现的一个主题,正如马清运所说:“无论AI再怎么学习和计算,结果还是要靠孩子的大脑。”
魏坤琳也给出了一致的意见:“现在的AI处理数据可以,但赋予很多数据以意义的时候,还是得靠人。”这也提示着所有观众,特别是上学的孩子,无论时代如何发展,AI是不会取代人的,所以自己时刻还是要努力学习,在未来创作更好的诗,做更有意义的事,这才是生活的意义,梦想的意义,正如那句话讲的:石头很坚硬,但蛋才有生命。加油吧,少年们!